朱錦勳,1923年出生于浙江寧波鄞縣(今鄞州區)。1946年考入浙江大學化工系。1949年9月被選調到中國政法大學學習,參加開國大典。1950年分配到浙江臺州專署司法科。1952年司法改革后,充實到黃巖農校(后升格為臺州農校)擔任化學教師,1989年9月離休。他醉心科研50年,研制的三氟化硼含量大于18%的三氟化硼乙腈濃液屬國內首創,三氟化硼乙酸丁酯、四氟硼酸鋰(鋰離子電池優秀電解質)的研制走在全國前列。同時為推動實現國內聚甲醛產品進口替代做出獨特貢獻。
不管是當化學老師還是搞科研,朱錦勳都做到了精益求精、不計個人名利。他和同事編寫了《化學演示實驗參考書》,主持編著浙江省中等農校的《化學演示實驗》。1990年,他主編的全國中等農業學校教材《化學實驗》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至2002年9月,已是第十七次印刷,印數達53萬多冊。
1974年的一天,黃巖合成化工廠葛廠長敲開了朱錦勳辦公室的門,從此年過半百的朱老師結緣化工行業。三氟化硼乙醚是化工企業的常用試劑之一,市面上供不應求。朱老師利用課余時間反復實驗反復論證,最后研制出三氟化硼,工藝路線簡單,產品質量高成本低。
朱老師還研制了其他多種產品,其中三氟化硼乙腈絡合物和溶液(是生產頭孢抗生素原料藥的優良催化劑)可謂杰作。一經研發試用,獲贊無數。2001年8月,項目鑒定委員會鑒定,“三氟化硼乙腈溶液的三氟化硼含量gt;18%,屬國內首創”。產品經浙江省化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抽樣檢測,各項技術達標,可替代進口。
朱老師和其他科學家一起,為推動實現國內聚甲醛產品(聚甲醛是一種重要的塑料原料)的進口替代,做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前,我國所需的聚甲醛幾乎全靠進口。經多次實驗研究,朱錦勳發現聚甲醛的催化劑是三氟化硼乙酸丁酯。如今,承接產品生產的格蘭特醫藥科技(南通)有限公司已成為全國三氟化硼及其系列產品的制造大廠,云天化則是全國最大的聚甲醛生產企業。
2009年,朱錦勳與浙江金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利用國內首創的氟硼砂新工藝,合成三氟化硼,生產三氟化硼一碳酸二甲酯絡合物,被列入2009年浙江省技術創新項目計劃。
在朱錦勳與化工行業50年的緣分中,他先后擔任浙江金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格蘭特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的高級技術顧問。他還建議來訪的上市企業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不要依賴國外,應該獨立生產鋰離子電池優秀電解質“四氟硼酸鋰”,并與永太公司簽訂了為時3年的技術合作協議書。
朱錦勳有3個兒子,學的都是理工科。他經常對孫輩講,不管在國內還是國外,都要愛國愛黨。他說:“我對黨感情很深。有時聽到有人說牢騷怪話,總覺得很不是滋味。我想,叫你治理家門口一條窄窄的小河,你都不一定行,更別說咱們這么大一個國家。
2023年9月9日,朱錦勳老師把70年來所從事的教學、科研資料,全部奉獻給臺州科技職業學院?;赝倌辏戾\勳感慨地說,個人的命運總與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他將人生感悟濃縮為16個字:知足常樂、精益求精、家國情懷、誠以待人。
101歲的朱錦勳,出門拿著拐杖,只有“象征意義”,為的是提醒過往路人多加注意,并非讓自己走路更穩些。他“看上去80多歲的樣子”,精神矍鑠,足夠穩健。他離休后“離崗不離業”,一直從事科研工作,迄今仍在為企業做技術指導,教學和科研成果斐然。
朱老師的臥室墻上掛了兩幅字,一幅是“百念守中”,另一幅是“壽而康”。他淡泊名利,生活儉樸,住近乎毛坯房的陋室;一件外套穿40年;從不用紙巾,只以棉手帕代之。他在專業領域孜孜以求,銳意窮搜,開拓創新,收獲甚豐;他在精神世界不知老之已至,期頤之年仍保持看報習慣,關心天下大事;他樂天知命,誠以待人,心懷家國。所有這些,都是老人“壽而康”“壽則多榮”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