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重陽節前夕,筆者尋訪了家住湖北十堰張灣區張灣社區鐵溝新村的百歲老人劉洪秋。說起老人,小區居民無人不知,無人不贊,不僅因為他是周邊目前最健康長壽的長輩,更因為他和藹可親、豁達淡然的待人處世態度以及他家父慈子孝的良好家風。
初見劉洪秋老人,是在十堰東風總醫院住院部里。老人因為便秘來醫院住院調理。走進病房,老人斜靠在病床上邊打吊針邊看電視,電視里播放著《早間新聞》,音量調得很小,兒子劉振德陪伴在旁邊。見有人來看望他,老人連連點頭微笑,熱情地揮了揮手。
“電視音量這么小,老人聽得見嗎?”筆者好奇地問道。劉振德解釋,老人聽力幾乎喪失,但前幾年做了白內障手術,視力堪比年輕人,所以躺在床上也能看清電視機上的字幕。“因為耳朵背,所以他打招呼都只是揮揮手不講話,他怕自己說了話別人回答他又聽不見,反而給別人找麻煩。”
打完針,老人坐起來,一絲不茍地整理衣服,在走廊道里散步。老人走起路來步履穩健,腰板挺得筆直,除了滿頭銀發,從背影看,就像六七十歲的老人。據劉振德說,父親的胳膊腿兒都很有勁兒,現在他們每天往返醫院兩趟,都是劉振德騎摩托帶著老人。“我父親個子高,他自己腿一抬、腳一跨就坐上了,利索得很.根本不用我扶。”
老人雖然聽力不行,也很少講話,但是思維非常清晰敏捷。當筆者問到老人過去的一些事情劉振德不太確定時,他都是通過手機微信語音轉文字給老人看,老人自己回答。
“思維清晰可能跟愛打麻將有關,我們每天下午陪他玩3個小時麻將。”劉振德笑著說,原來玩4個小時,他們怕久坐對老人身體不好,才減少1小時的。“他摸牌和出牌速度都很快,思維十分敏捷。”
劉洪秋老人生活非常有規律,早上七八點起床,一個雞蛋、一杯牛奶、一片面包,是不變的早餐。吃完看看報紙和新聞,躺在沙發上小憩。午飯吃米飯或面條,肉和青菜只要煮爛點都愛吃。中午小睡,起床后跟家人打麻將。晚飯前在家里轉轉,做簡單的伸展運動。晚飯就吃一碗稀飯,洗漱完七點左右上床睡覺。
“父親睡眠很好,晚上七八點到早上七八點,除了中途起夜一兩次,幾乎都在睡覺。”劉振德坦言,他很羨慕父親嬰兒般的睡眠,“可能是他耳朵不好,聽不見亂七八糟的事情,也不多管閑事,心境豁達,欲望不高,所以才夜夜安目民吧。
劉洪秋老人育有三子兩女,行四的兒子劉振德留在十堰與父親同住,照顧老人日常起居。“我的母親早幾年去世了。”劉振德說,逢年過節,哥哥和弟弟幾家包括晚輩們都會回到十堰,陪老人過節,屋里二十多口人擁擠又熱鬧。
劉洪秋老人是吉林省長春市人。新中國成立后,他因為工作能力突出,逐漸從車間副主任成為汽車配件廠副廠長。第二汽車制造廠在十堰破土動工后,劉洪秋無條件接受組織安排,1970年舉家搬遷至十堰,支援二汽建設,開始了另一番艱苦卓絕的創業征程。如今,子女們隔一兩年還帶老人回長春老家住十天半個月,以解老人的思鄉之情。
長達百年的風雨人生,劉洪秋老人歷經貧窮、饑餓、住牛棚等種種磨難,可也養成了他艱苦樸素、積極向上、豁達樂觀的品質。就算后來經濟寬裕,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老人也沒有丟掉勤儉節約的習慣。
“父親生活非常節儉,他舍不得丟東西,衣服破了,他從來都是補一補接著穿,物件壞了就修一修繼續用。”劉振德說。
秋來又重陽,情系桑榆晚。時年過百,劉洪秋老人早已不再年輕,但歲月同樣賦予了他豐富的人生智慧以及面對命運的豁達坦然,仿佛百年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已經云淡風輕。如今,劉洪秋老人豐衣足食,身體康健,家庭美滿,四世同堂,盡享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