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已至,走在大街小巷,我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撲面而來:商場里掛上了紅色的中國結,街頭的紅燈籠也亮了起來,“頂流”龍墩墩穿著紅衣戴著紅帽向大家展示它的“萌”力十足,本命年的小伙伴可能還收到了爸爸媽媽送的紅色套裝。我們的生活好像被喜慶又熱烈的紅色海洋包圍了,人們的心里也因為這片紅色而更加暖洋洋的。那么,你知道中國紅究竟是什么紅嗎?
為什么中國人這么喜歡紅色呢?其實,早在石器時代,原始人就會用火光嚇退野獸,用紅色的鐵礦石粉舉行喪葬和慶典。從那時起,紅色就有了驅邪避害的寓意。在古代中國,紅色更是被賦予了平安喜慶、繁榮興旺等文化內涵。所以,除了春節,中國人在結婚、生子和一些慶典時刻,也特別喜歡使用紅色,寓意吉祥如意。
很多人說,當顏色不再局限于視覺,它便成為一種語言,有了屬于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不同的紅色在古代有許多雅致的表達,還出現在許多文人墨客的名篇之中。當紅色和漢語相遇,會碰撞出怎樣詩情畫意的火花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大紅色。大紅色又叫正紅色,是三原色中的紅,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傳統的中國紅。在古時候,人們把傳統的中國紅稱為絳色。絳色出自絳草,也稱紫草,可做染劑, 絳色出現的時代非常早,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絳,大赤也。直譯就是,絳色,就是大紅色。劉熙在《釋名》中也提到,“絳,工也,然之難能可貴色,以得色為工”。這說明古代大紅色很難染,能染上者即是巧工。有趣的是,不同朝代所指的絳色亦有出入,比如,明清時期,絳色又變成了深紅色,但不變的是,它始終是紅色的一種叫法。
古代詩詞中不乏對絳色的描述和使用。王安石在《石竹花》中寫道:“ 種玉亂抽青節瘦, 刻繒輕染絳花圓?!边@里的絳就是“紅色”的意思。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通過描繪石竹花的生長狀態,展示了歲月的磨礪和變幻,表達了歲月的風霜對事物的蹉跎和消瘦。然而,詩人用綺羅輕柔地染上絳色來描繪花朵,顯示了其對美的追求和返璞歸真的淡然。
宋代的詞人曹勛好像偏愛絳色,在他的許多詞中都有絳色的出現。在《清風滿桂樓(丹桂)》中,詞人寫道:“晴光助絳色,更都潤、丹霄風露?!币馑际牵缋实年柟庾尲t色更顯鮮明艷麗,掛在桂花上的露水因為這美麗的色彩也多了幾分沁潤之姿。在《端午帖子九首》中,他又寫道:“曲檻榴花絳色鮮,博山一縷水沉煙?!绷窕▋壕`放奕奕,絳紅的色彩映入眼簾,博山上水煙彌漫,讓人感到寧靜又沉醉。這首詩寫在端午節,榴花也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其鮮艷的絳紅色象征著熱情和喜悅,烘托出節日的喜慶氛圍,與寧靜的山水形成一動一靜的鮮明對照。
如果說大紅色是熱烈又極具沖擊力的顏色,粉紅色就溫婉平和許多,它既素雅又嬌嫩。古時候,人們把這種顏色稱為妃色、楊妃色、湘妃色、妃紅色等,也有芙蓉紅的說法。白居易的《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山枇杷花二首》中,“葉如裙色碧綃淺,花似芙蓉紅粉輕”,說的就是這種粉紅色。
大自然是最偉大的畫家,許多花朵都呈現出絢麗的紅色,所以很多紅色的別稱都與花朵有關。比如,海棠紅一般用來指稱淡紫紅色,晏殊在《木蘭花·東風昨夜回梁苑》中用“旋開楊柳綠蛾眉,暗拆海棠紅粉面”,描繪出一幅美麗的春景。石榴紅常被用來描述高色度和純度的紅色,錢載在《牛頭山》中寫道:“安石榴花紅瑪瑙,嘉陵江水碧玻璃?!?他用紅瑪瑙來形容榴花,足見其色彩之明麗。王維在《田園樂七首·其六 閑居》中寫道:“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边@里的桃紅就是比粉紅色略鮮潤的紅色,桃紅柳綠的美妙景色誰能不愛呢?
中國紅除了是詩情畫意的,還是豪情萬丈的:我國的國旗是紅色,天安門城樓是紅色,少先隊員的紅領巾也是紅色……每當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每個華夏子孫都有著發自內心的驕傲和自豪。新春佳節,讓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貼紅對聯、紅福字、紅窗花吧!讓這喜慶大氣的中國紅陪你度過一整個暖洋洋的寒假!
(責任編輯:李睿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