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許多城市曾經都做過都城,在上下五千年的時間軸上標記了屬于自己的輝煌時刻。例如,十三朝古都西安和洛陽,都是當之無愧的“明星”,而與它們相比,山西大同作為古都則低調許多。大同位于山西省的最北部,北鄰內蒙古,東望河北,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同曾經是北魏初中期的都城,遼、金時期都將它設為陪都;它還是明朝的十三重鎮之一,在清代也是重要邊防線之一,因此它有著“三代京華,兩朝重鎮”的美稱。也許,你還聽說過大同的另一個別稱 ——“龍壁之城”,它為什么會有這個別稱呢?
龍年到了,我們一起來大同尋找答案吧!
第一站:九龍壁
龍壁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宮、王府、廟宇門前,既可作為院落建筑的屏障,又能烘托建筑物,使其展現出更加肅穆、壯麗的風貌。我國許多地方都保存有龍壁。迄今為止,大同保留下來的明清龍壁主要有九座,其中以九龍壁最為著名,另外還有一龍壁四座、三龍壁一座、五龍壁三座。因為大同龍壁數量眾多,并且九龍壁還是我國現存最大的一個,比北京故宮的九龍壁還要大一些,所以,大同得了“龍壁之城”這樣一個稱號。
我們細數一下,大同這九座龍壁上一共有31 條龍,它們姿態各異,形象生動,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龍壁由黃、綠、藍、紫、黑、白等色琉璃構件拼砌而成,經過數百年,色彩依舊鮮亮如新。如果有機會來到大同,一定不要錯過這里的龍壁,來看看這些栩栩如生的龍。
第二站:云岡石窟
我國有許多著名的石窟,如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等,這些石窟都具備很高的藝術價值。而在諸多的石窟中,位于大同的云岡石窟,因為氣勢磅礴的曇曜五窟和色彩絢麗的音樂窟而聲名遠揚。
云岡石窟開鑿于北魏時期,前后經歷60 多年的時間,不同時期開鑿的洞窟在藝術風格方面有顯著的區別。早期的五個洞窟由曇曜法師主持開鑿,洞窟中的造像以三世佛為主,每個洞窟距離地面都有15 米以上,以“曇曜五窟”為代表的早期洞窟具有厚重、雄渾、巨大的特點;中期石窟以精雕細琢、色彩華麗著稱,音樂窟中雕刻的飛天、力士等形象生動,色彩更是繽紛絢麗;晚期的洞窟大多規模較小,是周邊民眾自發開鑿的洞窟,體現了與皇家洞窟不同的民間智慧與審美。
在云岡石窟的許多洞窟中都可以看到龍的形象,有的龍出現在窟頂,有的出現在窟門的門拱上方。如果來云岡石窟,一定要留足時間,在石窟中尋找龍的蹤跡。
第三站:應縣木塔
你聽說過“世界三大奇塔”嗎?意大利比薩斜塔因為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實驗而名聲大噪,巴黎埃菲爾鐵塔獨特的鋼架鏤空結構使其成為法國的象征性建筑,而我國的應縣木塔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全世界最高的木塔”。
應縣木塔坐落于大同南約70公里的朔州市應縣老城內,雖然位于朔州, 但它是來大同旅游的必去景點之一。應縣木塔, 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也是唯一的木結構樓閣式塔。置身于寺院內仰望木塔,這座深沉、古樸的千年木塔仿佛一位歷經滄桑的長者,向你低聲訴說它見過的光陰和歲月。
1933 年,當代建筑大師、建筑史學家梁思成來到應縣木塔參觀調研,看過木塔后,他感嘆:“這塔真是個獨一無二的偉大作品。不見此塔,不知木構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佩服極了,佩服建造這塔的時代,和那時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師,不知名的匠人。”這座沒有用一顆釘子的木塔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霜依然屹立不倒,體現了古代工匠們卓越的智慧。
木塔內部有眾多的佛像雕塑和壁畫,如果你看得仔細,就會發現在一些立柱上盤著的龍,這些龍雖然小,但也是活靈活現的。
大同與龍的緣分還有許多可以細細說道,你可以信步于古城墻上,撫摸敦實的磚塊,感受歷史的沉淀,也可以走進古城中,尋找更多龍的蹤跡。有些人知道大同是因為它有豐富的煤礦資源,有些人愛上它是因為美味可口的刀削面,有些人記住它是因為它寓意美好的名字。“天下大同”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社會的美好憧憬——天下一家、人人平等、友愛互助、美美與共,這是所有人共同的期盼。
(責任編輯:李睿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