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乳腺癌是一種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乳腺癌的發病率位居女性之首,給女性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目前,乳腺癌治療首選手術治療,術后輔以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及靶向治療等;西醫手段雖可延長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術后并發癥及不良反應依然存在。研究表明,中醫藥可有效改善術后患側肢體水腫癥狀、預防并治療皮瓣壞死、緩解胃腸道反應、調節內分泌紊亂等。本文對中醫藥在乳腺癌術后并發癥治療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供臨床應用參考,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醫藥;乳腺癌;并發癥;不良反應;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737.9""""""[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10.026
乳腺癌是一種由內外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乳腺上皮細胞異常增殖且超過自身修復極限的疾病[1]。當前,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發病率最高的腫瘤[2]。乳腺癌目前的治療手段主要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和內分泌治療等。盡管新的療法不斷涌現,且已取得一定的療效,但仍有部分乳腺癌患者的治療結局并不令人滿意。與此同時,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皮瓣壞死、胃腸道反應、內分泌紊亂等并發癥無特效治療方法,從而給乳腺癌患者的生活帶來較大影響。近年來,中醫藥治療乳腺癌效果顯著,其可改善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癥狀,降低死亡率。本文對中醫藥在乳腺癌術后并發癥治療中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供臨床應用參考。
1""中醫藥緩解乳腺癌術后并發癥
1.1""術后皮瓣壞死
乳腺癌手術以乳腺癌根治術為主,主要是切除大部分乳房組織及部分脂肪組織,所造成的創口面積較大,且對乳腺血管和淋巴回流也會造成一定損傷,易出現術后創面經久不愈,甚至發生皮瓣壞死。針對皮瓣壞死,中醫主要采用外敷法進行治療,臨床主要應用去腐生新膏、復方黃柏涂液等外用膏劑治療乳腺癌術后皮瓣壞死[3-4]。史小田[5]對62例乳腺癌圍手術期患者予自擬化瘀扶正方加減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皮瓣壞死發生率為9.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3.3%,提示自擬化瘀扶正方可改善局部血運、促進肉芽及上皮組織生長。乳腺癌術后皮瓣壞死主要由局部創面血液循環不佳所致,術后應關注患者的局部護理,適時按摩創面,促進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從而促進皮瓣存活。楊輝等[6]研究發現,在康復新液基礎上使用生肌玉紅膏有助于壞死區的修復,可降低血清中的炎癥因子,促進患者康復。
1.2""患側上肢淋巴水腫
近年來,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生率逐年降低。但仍有不少患者在術后放療和化療中出現上肢淋巴水腫[7]。目前,上肢淋巴水腫尚無特異性治療方法,主要采用淋巴結移植、淋巴管吻合、人工淋巴引流、加壓繃帶、皮膚護理、功能鍛煉等方法[8]。然而,外科手術存在創傷面積大、創面愈合差、易發生淋巴結滲漏等問題;而傳統的保守療法易導致病情反復發作,患者的配合度不高,總體效果并不理想[9]。中醫藥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上述癥狀,改善患者預后。乳腺癌患者術后的血液循環不暢,易出現血瘀、氣虛、水滯等。痰飲壅滯,經絡不通,四肢肌肉不得滋養,故上肢浮腫。因此,應以活血行氣、利水為原則進行治療。馮沙等[10]對60例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患者進行分組,觀察組運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聯合物理療法進行治療,對照組單純使用物理療法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總有效率、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評分、36項健康調查簡表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龐雪等[11]將122例乳腺癌術后患有上肢淋巴水腫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口服地奧司明片,觀察組口服地奧司明片+五皮飲結合溫針灸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更高(96.72%)。侯立玲等[12]研究顯示,自擬益氣化瘀利水湯輔助西藥地奧司明、氫氯噻嗪可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癥狀,減輕水腫、疼痛程度,提高上肢功能。徐靜等[13]研究發現,邁之靈聯合蠲飲方內服、逐水方外敷可顯著改善乳腺癌術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減輕炎癥反應。呂素君等[14]選取60例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對照組戴彈性袖套進行局部功能鍛煉,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活血、通絡、消腫中藥;干預14d后治療組患者的上肢腫脹程度明顯減輕,上臂周徑縮小,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2""中醫藥對乳腺癌術后放化療相關不良反應的防治
2.1""化療后消化道不良反應的防治
化療是乳腺癌診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療藥物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給機體的正常細胞和臟器造成一定損傷,引發各種不良反應,其中消化道不良反應最為常見[15]。傳統醫學認為,化療損傷脾胃,脾胃功能受損致運化不暢,內生濕濁,氣血不暢。因此,中醫采用健脾胃、揚正氣為主的治療方法,針對不同兼癥進行加減化裁[16]。唐潤薇等[17]研究發現,扶正和胃方可有效改善乳腺癌術后化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胃腸道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林育萍等[18]將50例乳腺癌化療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按常規用藥,在第1次化療前1天及化療后1天靜脈注射5mg鹽酸托烷司瓊,共2次,預防化療后嘔吐;觀察組常規用藥+按摩點穴聯合中藥貼敷;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惡心、急性嘔吐和遲發性嘔吐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食欲情況優于對照組,補救止嘔用藥時間長于對照組,補救止嘔用藥劑量低于對照組。林素真等[19]認為,化療藥物侵入機體后,濕熱毒氣內阻,導致中焦升降失常,脾胃升降不利,脾胃失和,氣機不暢,進而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應。濕熱邪毒蘊脾、正虛脾弱是乳腺癌術后化療期間的基本病機,清解扶正方加味可改善乳腺癌化療引起的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不良反應,提高化療期間患者的免疫力。
2.2""化療后骨髓抑制的防治
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可出現骨髓抑制,從而增加感染的發生風險,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后續治療造成不利影響[20]。臨床多通過西藥降低化療的不良反應。而西醫療法往往只起到部分緩解作用。近年來研究表明,中醫藥可緩解化療的毒副反應,對提高患者免疫力具有顯著優勢[21]。馬娜等[22]自擬健脾扶正潤燥湯聯合針灸治療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療所致骨髓抑制,發現其可改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小板等血常規指標。謝貞明等[23]研究發現,槐耳顆粒與補腎填精相結合,既能降低骨髓抑制發生率,又能改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減少胃腸炎癥,降低乳腺癌復發率。劉蕾等[24]使用中藥復方柴胡疏肝散加減聯合CAF(環磷酰胺+多柔比星+5-氟尿嘧啶)方案治療Ⅲ期乳腺癌患者,結果顯示骨髓抑制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均顯著降低。
2.3""減輕內分泌治療的不良反應
內分泌治療是目前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的主要療法[25]。接受內分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會出現各種特殊的臨床癥狀,如更年期綜合征等,且耐藥問題也極大影響乳腺癌患者的預后。西醫治療無法整體調節諸多不良反應,而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中醫藥治療常可獲得較好療效。常磊等[26]發現疏肝益腎方可通過調控外泌體miR-221/PTEN軸延緩乳腺癌內分泌抵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臨床癥狀。石瀟等[27]根據體陰用陽理論預防和治療乳腺癌激素療法后的絕經期綜合征,認為經激素治療后患者易出現出汗、煩躁易怒、失眠等癥狀,很可能是因肝陰虧虛、肝陽過盛,從而引起肝火上炎、肝氣亢進等病理變化。當肝陽亢而肝陰不足時,易上身乏力,出現陰血不足病變。疏肝涼肝,抑制肝陽過盛,養血滋陰柔肝,彌補肝之陰血不足,達到疏肝、肝血充盈、身心同調的目的。桂越蓉等[28]采用網絡藥理學、分子對接等方法研究益腎清肝中藥復方的臨床療效,發現其可通過下調腫瘤干細胞的表達,抑制腫瘤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多藥耐藥相關信號通路,達到逆轉乳腺癌內分泌治療耐藥的目的。韓智培等[29]研究發現,乳巖寧可用于絕經后乳腺癌的內分泌治療,并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且不會對性激素產生顯著影響。
3""抗腫瘤轉移復發
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后或放化療后仍有可能發生腫瘤的轉移復發。調查顯示,乳腺癌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惡性腫瘤,65%~75%的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可發生骨轉移。骨轉移是乳腺癌患者的首要死因。晚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僅為20%[30]。大量研究表明,中醫藥在乳腺癌轉移復發中的治療具有獨特優勢。腎主骨生髓,骨轉移者癌毒轉移至筋骨,致腎氣愈發虧虛。證屬腎氣虧虛者,治療以補腎為主。乳腺癌手術后淋巴結轉移患者大多屬于正氣不足,邪氣較重,治療應以祛毒為主。馮磊等[31]通過對60例陽虛寒凝型乳腺癌骨轉移患者進行研究,發現陽和湯治療骨轉移癌痛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陽和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效緩解疼痛。王歡等[32]自擬中藥圣和散治療168例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結果發現圣和散辨證施治可顯著上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miR-34a水平,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抑制糖酵解,減少腫瘤的復發和轉移,延長遠期生存期。遲彥君等[33]對三陰性乳腺癌術后患者應用黃芪解毒湯,結果顯示該方可顯著降低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等水平,減少不良反應,降低術后轉移復發率。
4""小結與展望
中國乳腺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嚴重危害患者健康[34]。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內分泌治療等單一療法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術后并發癥更使患者身心備受折磨[35]。目前,中醫藥治療已成為乳腺癌診治的重要環節,可改善患者對放化療的反應,提高身體素質,延長生存期等。針對不同的患者,制訂不同的治療方案。通過中醫辨證論治可提高臨床診療效果,增強患者的免疫力。但在乳腺癌治療方面,中醫研究仍處于探索階段。臨床對術后并發癥的診治尚存在不足,如臨床觀察多為小樣本、缺乏明確的療效評價等。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及乳腺癌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中醫藥治療乳腺癌會有突破性進展,從而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中西醫結合防治乳腺癌的新體系。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林洪生."惡性腫瘤中醫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2] 張雅聰,"呂章艷,"宋方方,"等."全球及我國乳腺癌發病和死亡變化趨勢[J]."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2021,"7(2):"14–20.
[3] 方勇,"丁曉雯."去腐生新膏治療乳癌術后皮瓣壞死潰瘍形成35例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4(18):"86,"88.
[4] 艾日岱,"寧殿賓,"秦莉."復方黃柏液對乳腺癌術后皮瓣壞死預防作用探討[J]."中外醫療,"2015(21):"165–166.
[5] 史小田."化瘀扶正方防治乳腺癌術后皮瓣壞死的臨床研究[D]."武漢:"湖北中醫藥大學,"2018.
[6] 楊輝,"孫偉,"趙世杰,"等."生肌玉紅膏聯合康復新液治療乳腺癌根治術后皮瓣壞死創面不愈的臨床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1,"21(19):"3752–3755.
[7] GRADISHAR"W"J,"ANDERSON"B"O,"ABRAHAM"J,"et"al."Breast"cancer,"version"3."2020,"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J]."J"Natl"Compr"Canc"Netw,"2020,"18(4):"452–478.
[8]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21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21,"31(10):"954–1040.
[9] 李壯."加味補陽還五湯聯合氣壓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臨床療效觀察[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20.
[10] 馮沙,"楊帆."黃芪桂枝五物湯配合物理療法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臨床效果觀察[J]."大醫生,"2023,"8(1):"89–91.
[11] 龐雪,"高芳寧,"孟英."五皮飲結合溫針灸促進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患者康復效果觀察[J]."四川中醫,"2022,"40(12):"169–173.
[12] 侯立玲,"郭偉,"田廷斌."益氣化瘀利水湯輔助地奧司明與氫氯噻嗪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臨床研究[J]."新中醫,"2022,"54(23):"149–153.
[13] 徐靜,"朱為康,"陳旻,"等."蠲飲方內服合逐水方外用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水腫的臨床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3,"41(5):"86–89.
[14] 呂素君,"張艷景,"王培培,"等."活血通絡消腫中藥治療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12):"5702–5704.
[15] 劉君,"肖揚,"郭建雄,"等."奧沙利鉑聯合替吉奧和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治療晚期三陰性乳腺癌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比較[J]."腫瘤防治研究,"2016,"43(1):"72–77.
[16] 朱明玥,"呂志剛."當代乳腺癌中醫專家治療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經驗分析[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6):"888–891.
[17] 唐潤薇,"袁帥,"李甜,"等."扶正和胃方對脾胃虛弱型乳腺癌化療患者消化道反應的影響[J]."河南中醫,"2023,"43(1):"87–91.
[18] 林育萍,"葉祝芹,"盧廉珊."按摩點穴聯合中藥貼敷預防乳腺癌化療嘔吐臨床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3,"36(2):"317–319.
[19] 林素真,"嚴宏,"袁穎緋,"等."清解扶正方加味治療濕熱脾虛型乳腺癌化療不良反應療效觀察[J]."福建中醫藥,"2022,"53(11):"12–15,"23.
[20] SOSA"R,"LI"S,"MOLONY"J"T,"et"al."Use"of"prophylactic"growth"factors"and"antimicrobials"in"elderly"patients"with"cancer:"A"review"of"the"medicare"database[J]."Support"Care"Cancer,"2017,"25(10):"3123–3132.
[21] LI"K,"LIU"W,"ZHAO"Q,"et"al."Combination"of"tanshinone"ⅡA"and"doxorubicin"possesses"synergism"and"attenuation"effects"on"doxorubicin"in"the"treatment"of"breast"cancer[J]."Phytother"Res,"2019,"33(6):"1658–1669.
[22] 馬娜,"韓曉東,"劉偉,"等."健脾扶正潤燥湯聯合針刺對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的預防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22):"5466–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