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量化關于麻醉恢復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學術論文的基本信息,探索辨識關于PACU研究領域的研究趨勢、熱點及最具有影響力的論文。方法"通過在SCI核心合集數據庫中檢索2003—2023年關于PACU的研究論文,收集并分析計量學基本信息,包括發表年份、國家、作者、期刊名稱、學術機構、研究學科與熱點。結果"共1541篇文獻納入本研究。發表相關論文最多的國家是美國(n=814),其次是中國(n=146)與加拿大(n=97)。Dexter"Franklin是最具影響力的作者,共發表30篇關于PACU研究領域的論文。哈佛大學是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機構,發表52篇論文,總被引用次數為1338次,平均每篇文章被引次數為25.73次,H指數為20。期刊Anesthesia"and"Analgesia共刊登232篇論文,數量最多。關于PACU研究領域的熱點有“術后疼痛”“全身麻醉”“恢復”“風險因素”和“術后惡心”等。數據顯示“加強術后恢復”“疼痛管理”是近二十年的爆發關鍵詞。結論"基于文獻計量學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提供較為全面的關于PACU研究領域發展的分析總結。未來該領域的“加強術后恢復”與“疼痛管理”仍可能是熱門研究方向。
[關鍵詞]"麻醉恢復室;文獻計量學;研究熱點;"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R61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09.014
The"research"hotspots"and"trends"in"postanesthesia"care"unit:"Bibliometric"analysis"from"2003"to"2023
HAN"Yang,"GUO"Wei,"LIU"Xiao,"MIAO"Huihui
Department"of"Anesthesiology"and"Operation"Room,"Beijing"Shijita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quantify"the"basic"information"of"publications"on"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and"identify"the"most"influential"research,"trends,"and"hotspots"in"the"field"of"PACU."Methods"The"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database"was"searched"for"research"papers"on"PACU"from"2003"to"2023."Basic"metrology"information,"such"as"publication"year,"country,"author,"source"title,"academic"organizations,"subjects,"and"hot"spots,"were"collected"and"analyzed."Results"A"total"of"1541"articles"on"PACU"from"2003"to"2023"were"involved"in"the"results"analysis."The"highest"number"of"articles"(n=814)"were"published"in"the"United"States,"following"by"China"(n=146)"and"Canada"(n=97)."Dexter"Franklin,"the"most"productive"author,"published"30"papers"on"PACU"research."Harvard"University"was"the"most"influential"academic"institution,"publishing"52"papers"with"a"total"of"1338"citations,"averaging"25.73"citations"per"article,"and"an"H-index"of"20."The"journal"Anesthesia"and"Analgesia"has"the"largest"papers"with"232"publications."The"hotspots"in"the"field"of"PACU"include"“postoperative"pain”,"“general"anesthesia”,"“recovery”,"“risk"factors”"and"“postoperative"nausea”."Results"showed"that"“enhanced"postoperative"recovery”"and"“pain"management”"are"the"burst"keywords"in"the"past"two"decades."Conclusion"Based"on"the"bibliometric"research"method,"this"study"provides"a"comprehensive"analysis"and"summary"of"the"development"of"the"PACU"research"field."In"the"future,"“enhanced"postoperative"recovery”"and"“pain"management”"may"be"hot"research"trends"in"this"field.
[Key"words]"PACU;"Bibliometric"analysis;"Hotspots;"Research"trend
麻醉恢復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是麻醉手術患者術后蘇醒的主要場所,由專業的團隊實施麻醉復蘇,既要保證患者的醫療安全,穩定患者情緒,防范處理術后并發癥,又需提高手術室的運轉效率,節約醫療成本。由于PACU工作的重要性,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各級醫院的重視,PACU領域的研究熱度也逐年增加。
計量學分析是利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對圖書、論文或其他文件進行分析,使讀者對某一特定的研究領域、熱點、前沿有全面的了解與掌握[1]。計量學分析不僅可幫助學者快速定位精準的文獻,還可為其研究方向的選擇提供參考。目前該方法在多個領域廣泛應用[2]。本研究通過定量分析文獻的基本信息,辨識出最具有學術影響力的文獻及研究熱點、趨勢,提供PACU領域較全面的分析總結。
1""材料與方法
1.1""檢索策略
于2023年3月3日在Web"of"Science平臺進行文獻檢索,數據庫選擇SCI核心合集(Web"of"Science"core"collection"database,WoSCC),引文索引選擇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XPANDED),主題限定為PACU,文獻類型限定為論文或綜述,時間范圍限定為2003—2023年。排除會議錄論文(n=72)、社論材料(n=28)、信函(n=20)、在線發表(n=13)、會議摘要(n=13)、修訂(n=1)、新聞(n=1)、收回刊物(n=1),共1541篇文獻納入本研究,見圖1。
1.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使用Citespace軟件作文獻計量學分析(關鍵詞共現、熱點、趨勢、國家合作、時間線分析)。
2""結果
2.1""發表年份與國家/地區的分析
從全球來看,歐洲的研究者對PACU領域研究熱度相對較高。從國家/地區角度看,美國是發表論文最多的國家(n=814),中國排名第二(n=146),加拿大排名第三(n=97)。國家/地區之間學術合作的可視化網絡圖譜見圖2。美國處于核心位置,與日本、加拿大、法國、土耳其等聯系活躍。從發表年份來看,排名前十的國家2003—2023年發文量大體呈遞增的趨勢,于2019年達到高峰,見圖3。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加拿大從2013年開始發文量顯著增加。
2.2""作者、學術機構與期刊分析
納入的文獻中,共7237名作者參與PACU的研究。作者Dexter發表30篇論文,排名第一,被認為是在PACU領域中最有學術影響力的研究者。緊隨其后的是Epstein(n=19)與Schroeder(n=16)。從學術機構分析,哈佛大學是最有學術影響力的科研機構,發表52篇論文,總引用次數1338次,平均引用次數25.73次,H指數為20;梅奧醫學中心排名第二,發表51篇論文,總引用次數1644次,平均引用次數32.24次,H指數為20。排名前二十的學術機構見表1。期刊Anesthesia"and"Analgesia刊登關于PACU領域的文章數量最多,達232篇;期刊Journal"of"Perianesthesia"Nursing從2012年開始,發表論文逐年遞增,共發表論文163篇,排名第二;期刊Journal"of"Clinical"Anesthesia在2016年發表論文達30篇,學術成果顯著。排名前十的期刊見圖4。
2.3""高被引用文獻分析
關于PACU研究的前二十篇高被引用文獻見表2,被引用次數237~615。20篇高被引用文獻中,3篇為綜述,17篇為原創研究。3篇文獻均出自高威大學。被引用次數最高的論文是“Operating"room"planning"and"scheduling:"A"literature"review”,作者Cardoen,于2010年在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上發表。該文獻總結近年來手術室規劃和調度的研究重要趨勢,分析評估問題設置、技術特征等相關的多領域文獻,確定未來需要解決的領域。由于該文獻是以各種方式匯集和評估的,有多樣化和詳細的概述,可為研究者提供重要參考,因此受到廣泛關注。
2.4""研究方向分析
麻醉復蘇是平穩度過圍手術期的關鍵環節,涉及多個學科的多個臨床路徑的管理;也涉及多個學科的研究方向,包括麻醉學、手術學、護理學、普通內科、兒科、神經科學、骨科、耳鼻喉、研究實驗醫學、心血管心臟病學等,見圖5。因PACU主要涉及麻醉手術患者的蘇醒恢復過程,因而麻醉學、手術學、護理學占總體研究方向的1/2以上(麻醉學39%,手術學和護理學各占11%)。然而近些年來,在PACU研究領域中研究方向由麻醉學為主導轉變為多個研究方向共同探索,見圖6。這也說明PACU的平穩運行需要多個學科聯合管理,且其他學科的研究者對PACU的研究熱度不斷增加。
2.5""關鍵詞與熱點分析
在PACU領域的研究熱點可在關鍵詞共現分析中呈現。關鍵詞共現分析基于兩個關鍵詞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的頻率。“恢復”“術后疼痛”“全身麻醉”和“風險因素”是PACU領域的研究熱點,見圖7。這與PACU促進全身麻醉手術患者的恢復過程、著重管理術后疼痛、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因素的目標相一致。此外,本研究對該領域的突發詞進行探測,即短期內高頻出現的關鍵詞。排名前二十的關鍵詞及其爆發的起止時間、強度見圖8,結果提示“加強恢復”“疼痛管理”“脂溶性布比卡因浸潤”可能是未來的研究趨勢。每一聚類的關鍵詞隨時間的演變過程見圖9。
3""討論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對外科的需求也相應增加,外科手術量的成倍增長給醫療質量管理提出新的考驗[3]。本研究通過計量學分析后發現關于PACU領域的研究大致分類為3個聚類:①如何防范處理麻醉手術并發癥,保障患者醫療安全;②如何管理術后疼痛,提高患者滿意度;③如何提高手術室運轉效率,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PACU的醫務工作者需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評估患者術后恢復情況,盡早防范處理麻醉手術并發癥[4-6]。手術患者的復蘇過程因手術損傷、麻醉藥物代謝不完全的雙重影響易出現較多術后并發癥,如心律失常、低氧血癥、低體溫、代謝紊亂、術后惡心嘔吐、術后譫妄等,須及時防范處理。低氧血癥是常見并發癥,與圍手術期多種因素相關,如高齡、術前基礎疾病、手術創傷、肌松藥物殘留、呼吸道梗阻等[7-8]。此時需要PACU醫務人員仔細鑒別,早期發現及時處理,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目前,急性術后疼痛仍是PACU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如疼痛管理不當可導致多種不良后果[9-10]。聯合應用不同麻醉藥物和麻醉技術的多模式鎮痛策略已普遍開展。全身麻醉復合硬膜外阻滯、外周神經阻滯及局部麻醉藥浸潤鎮痛不僅抗應激,還可減少阿片類藥物的用量且減少阿片類藥物對麻醉蘇醒及術后胃腸功能的影響。在腹部手術中,腹橫肌平面阻滯可在術后24~48h提供有效的術后鎮痛[11-12];連續外周神經阻滯可為骨科手術提供有效的術后鎮痛技術[13];胸神經阻滯簡單易掌握,可為乳腺根治術提供良好的鎮痛[14]。
PACU科學有效地運轉是避免手術室過度利用、降低醫療資源浪費的重要環節。其工作性質有較明顯的峰期運行軌跡。對手術患者的持續監測、及時護理、反復評估及優化人員配置可最大程度地提高手術室利用效率[15]。
綜上,本研究提供較為全面的關于PACU研究領域發展的分析總結。總體而言,關于PACU的研究在全球范圍內蓬勃發展,因具有較多影響力的學者與科研機構,美國在PACU研究領域暫具有相對較高的學術影響力。未來該領域的“加強術后恢復”與“疼痛管理”仍可能是熱門研究趨勢。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收稿日期:2023–05–15)
(修回日期:2024–03–11)

《中國現代醫生》雜志誠聘審稿專家的啟事
《中國現代醫生》雜志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醫療衛生專業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為進一步提升雜志質量,本刊決定邀請相關領域專家擔任本刊審稿人。真誠地希望各位專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登陸《中國現代醫生》網站:www.zgxdys.ac.cn,并通過主頁左側工具欄“作者投稿”板塊進行注冊,然后選擇“申請審稿人”選項,并在銀行卡信息欄填寫您的銀行卡號(建行卡號最佳)、開戶行名稱、行號、卡主姓名,以及身份證號。編輯部會在每年年底結算審稿費,通過銀行轉賬到您的銀行卡中。
審稿相關信息提示會通過您在采編系統中留下的電子信箱發送給您。您可以按照郵件提示,登錄采編平臺對稿件進行處理、審閱。如有疑問,請撥打咨詢電話:010–5232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