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珍 高哈斯寶力高
摘? 要: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在鄉村振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分析邊疆牧區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金融組織體系單一、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不足和牧民群眾信用意識淡薄等現狀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建立多種類型金融機構合作競爭機制、拓寬抵押物范圍和加強金融知識的宣傳普及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邊疆牧區? ? ?普惠金融? ? ?現狀對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鄉村振興發展中,農村牧區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18 年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中提出: “通過加大金融支農支牧的力度,健全適合農村牧區特點的金融體系, 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鄉村振興投入的普惠金融保障,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由于歷史文化、自然條件等方面原因,我國邊疆牧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畜牧業現代化生產比較薄弱,在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金融支持邊疆牧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近年來,邊疆牧區的金融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金融機構空白鄉鎮數量逐漸減少,牧民獲得的金融服務也有效提升。但是,邊疆牧區金融服務體系功能不完善,牧區特殊群體貸款難現象依然存在,現有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也不能有效滿足牧民群眾的需求。因此,深入分析邊疆牧區普惠金融發展現狀并探索其發展方向和路徑選擇,構建現代牧區金融服務體系,對于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邊疆牧區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邊疆牧區金融機構數量有所增加,但金融組織體系依然單一
近年來,雖然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牧區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在部分縣域設立分支機構等,邊疆牧區金融供給的機構數量有所增加,但新增的機構絕大部分設立在市區所在地,縣域以下新增金融機構數量變化不大,而且組織體系仍然單一。目前農村信用社依然是邊疆牧區金融服務的供給主體,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雖然農業銀行、村鎮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各有自身的優勢,但還是缺乏相互之間必要的合作。競爭缺乏的、單一的金融組織體系造成邊疆牧區金融服務供給不足,邊疆牧區金融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現只有中國農業銀行新巴爾虎右旗支行、內蒙古銀行新巴爾虎右旗支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阿拉坦額莫勒支行和新巴爾虎右旗農村信用聯社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11個營業網點,而且都設在旗所在地阿拉坦額莫勒鎮。因為邊疆牧區土地面積寬廣、人口稀少,運營成本高,所以大型商業銀行和新型金融機構增設營業網點的積極性不高,牧區金融服務中嚴重缺乏新型金融機構和大型商業銀行的參與,多層次、多樣化、適度競爭的牧區金融服務體系尚未形成。
(二)邊疆牧區支付環境建設有一定的改善,但金融產品創新力度仍顯不足
隨著商業銀行集約型經營戰略的推進,國有商業銀行基層分支機構數量越來越少而且創新活動的主動權極小,基本以推廣總行開發的金融業務創新品種為主。當前,農村信用社的創新主要是在銀行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催促下,或者按上級聯社的相關規定,被動地進行推廣性創新,結合自身特點和地方實際情況探索出的信貸產品較少。
邊疆牧區是我國金融服務覆蓋的最后一站,除了增設金融機構實體營業網點以外,還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電子設備等終端,以及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等代理模式擴大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為打通金融支付服務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將金融服務送到牧民家。有些邊疆牧區金融機構已開始探索以科技帶動服務升級,滿足廣大牧民客戶不同的金融需求。農業銀行阿拉善分行借助現代金融技術,大力布放電子機具和非物理金融服務點,極大地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經營效率,方便了牧民群眾;農業銀行巴彥淖爾烏拉特后旗支行大力推進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自助銀行機具等模式,很好地彌補了物理網點的不足,降低了貸款和金融服務成本,獲得了大量的客戶。
邊疆牧區金融機構信貸產品創新內在動力不足,牧業保險的緩慢發展無法滿足畜牧業經濟產業化發展的需要。邊疆牧區保險主要是防范重大疫病及自然災害等,針對市場風險的保險產品還不多,基礎母羊、肉牛、肉羊、馬等養殖業保險產品還有待開發。
(三)邊疆牧區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但部分經營主體的信用意識比較淡薄
信用體系建設是解決信息不對稱、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改善農村牧區融資環境的基本前提,能夠在提高農村牧區金融服務水平、經濟活力的同時,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近年來,人民銀行呼倫貝爾中心支行注重推動牧區信用體系建設,引導金融機構開展信用戶評定工作,將牧戶信用評價結果納入信貸管理工作中。
隨著征信宣傳覆蓋面的擴大,牧戶信用水平進一步提高,符合信用檔案標準的牧戶數增加。邊疆牧區應推動建立縣域統一的評價標準和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牧戶信用信息采集標準,多渠道采集普通牧戶、家庭牧場、牧民專業合作社等牧區生產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根據信用等級,給予牧戶不同的授信額度和利率,為有信用、有市場的生產經營主體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
但是邊疆牧區金融生態環境較差,牧民群眾缺乏金融常識,信用意識還有待提升。邊疆牧區部分小微企業守信履約意識薄弱,個別牧民將銀行信貸資金誤認為政府補貼資金,還款意識較差,致使拖欠金融機構貸款的行為時有發生,邊疆牧區金融機構各項信貸業務的發展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比如,新巴爾虎右旗各家金融機構貸款中的農牧業貸款損失較大,大量信貸資金損失,形成區域性信用較差的局面。
二、促進邊疆牧區普惠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多種類型金融機構合作競爭機制,加快提升邊疆牧區金融服務水平
培育發展適合邊疆牧區微觀經濟主體的小型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多種類型的農村牧區合作性金融,健全多層次的普惠金融組織體系,促進牧區金融市場形成有序競爭。要進一步明確農村商業銀行的支農支牧責任,加強牧區金融機構物理網點的建設力度,并加大以農業發展銀行為主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和農業銀行為主的商業性金融機構服務邊疆牧區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提升邊疆牧區金融服務水平,要明確各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三牧”中的不同領域和差異化市場定位,鼓勵更多的金融服務深入基層。牧區不同規模金融機構要在競爭中加強合作,共同呵護邊疆牧區金融市場,為牧區振興提供服務。
(二)牧區金融機構拓展抵押物范圍,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力度
邊疆牧區金融機構應不斷加強自身服務意識,根據新型牧業經營主體的需求,加大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改革創新力度。深入了解牧區金融市場的特點,創新開發出適合牧區特色的、牧業生產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牧區金融機構積極創新抵押貸款并豐富抵押物,在做好農牧戶聯保貸款和小額信用貸款的基礎上繼續推廣土地草牧場權抵押貸款業務。土地草牧場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成熟后再把抵押貸款業務擴大到農牧民住房財產權、大中型農牧機具等方面。
創新牧區普惠金融產品,要精準劃分客戶,把牧區生產經營主體劃分為市場型牧戶、普通牧戶和相對貧困牧戶等層次,根據他們實際需求推出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產品。牧區是自然災害比較頻繁發生的地區,多數牧民缺乏金融機構所需的抵押擔保物。牧業的生產周期一般較長,需要金融機構在貸款條件、貸款期限、貸款價格以及數額方面進行必要的調整。牧區普惠金融產品創新不僅要適應農牧戶小額信用貸款的“短、小、頻、急”的特點,又要有效解決牧民抵押貸款難的問題。
針對邊疆牧區小微企業貸款缺乏抵押物的現狀,鄂溫克包商村鎮銀行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微型貸款項目,開發針對個體工商戶的無抵押微貸產品,即“塔拉微貸”。由此,銀行成為了當地第一家辦理無抵押小微貸款的金融機構,滿足了個體工商戶的信貸需求。伊敏河鎮永豐嘎查“牧民聯保+嘎查兩委委員保證”的金融產品創新模式通過硬信息和軟信息兩個維度,對客戶進行合理授信,有效地解決了牧民擔保難的問題。邊疆牧區金融機構的信貸產品創新必須符合畜牧業的生產規律,才能更好地滿足牧民客戶的金融需求。
(三)加強邊疆牧區金融知識的宣傳普及,提升牧民群眾的信用意識
宣傳引導是普及金融知識的重要手段,邊疆牧區基層政府和金融機構應該以金融政策法規、金融產品類型和遠離非法集資等為重點宣傳內容引導牧民理性借貸并增強誠信意識,加強對牧區生產經營主體的金融知識宣傳,并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進而提高邊疆牧區群眾的金融素養,提升風險識別判斷能力,更好地獲取現代金融服務。
目前,牧區基本實現了數字網絡的覆蓋,牧區金融機構可通過短視頻、公眾號、微博等多個平臺介紹各類金融產品的使用方法;也可以經常組織金融知識下牧區活動,根據牧區實際,利用嘎查公示板等向牧民群眾普及金融知識,或針對特殊人群以“面對面”的形式為牧民群眾耐心講解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互聯網新型支付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業務窗口及網絡上以蒙漢雙語的方式宣傳金融知識。牧區普惠金融機構的客戶經理也應該經常與客戶交流,了解牧民的動態信息,加強與客戶的感情聯系,提升客戶的征信意識,使牧民群眾更加注重維護信用,保障還款率。
參考文獻:
[1]蔣遠勝,徐光順.鄉村振興戰略下的中國農村金融改革—制度變遷、現實需求與未來方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8).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2018-202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官網[OB/OL].http://www. gov. cn/zhengce/2018-09/26/content _5325534.htm,2018-09-26.
[3]王曙光,王丹莉.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普惠金融體系構建與機制創新[J].中國西部,2018,(1).
[4]豐華.呼倫貝爾農牧區金融創新途徑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4).
[5]陳丹鳳,石俊.內蒙古西部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狀況研究[J].中國市場,2020,(11).
[6]紅花,金玉花.邊疆牧區金融需求規律及金融扶貧對策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21,(3).
[7]杜小偉,秦影.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對策研究[J].黑龍江糧食,2023,(1).
[8]胡可.我國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與對策[J].南方農業,2020,(3).
(作者單位:1.內蒙古自治區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2.內蒙古自治區國際蒙醫醫院)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