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青



摘要 劍河至黎平高速公路是加密貴州省高速公路網絡、增強區域高速公路主骨架間相互銜接與協調的重要公路。文章根據該項目沿線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城鎮規劃、三區三線等建設條件,結合路線方案的技術標準、工程規模、施工難度及工程投資進行比選論證,選擇符合項目特點的路線方案。通過實例分析,旨在為山區公路工程設計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 山區高速;路線;比選論證
中圖分類號 U412.36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0-0039-03
0 引言
山區公路布設路線錯綜復雜,制約因素多種多樣。設計時應結合平縱面指標、工程地質條件、大型構造物設置條件及數量、施工條件、互通式立交設置、工程造價、環境影響、耕地占用及礦產資源保護等多種因素,在進行更進一步的比較研究之后,對技術、經濟、環保、資源等方面比較強的路段進行同深度的設計比較,以確定最佳的路線方案[1]。
1 項目概況
該項目路線起于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加鎮雷打塘附近與第一標段相接,路線向東南展線,在江字設置南加互通與S505相接,而后設置青山界特長隧道進入錦屏縣固本鄉;經大寨村、九略西、小瑤光、美羅東后進入黎平縣大稼鄉;在烏勒設置固本互通與S311相接,后延水庫西側展線分別經過唐途、歸斗、下八里,向東跨過烏下江至羅里鄉;路線延山坡經歸友、后溪、樟溪東側展線,并在樟溪村南設置羅里互通與S316相接;路線進入敖市鎮,經下歸頂、羅沖、五梅、劉家屯、天堂、玉田灣老寨、玉田灣新寨,并在玉田灣設置敖市互通與G242相接;然后路線經過后溪、高滿,與黎靖高速八舟河樞紐相接。路線總長為41.73 km,采用雙向4車道進行設計,設計速度為80 km/h,路基寬度為24.5 m[2],橋隧比為64.8%。
2 方案比選
2.1 青山界~后龍山段(K、A線)
(1)比選方案的提出。在沖溝左右側,以不同的方式通過。
(2)路線方案:
K線:路線從青山界隧道穿出后,沿沖溝溝底布線,并設置35×30T梁的溪邊大橋。
A線:從K線分離后,進入沖溝西側的690 m美蒙隧道,路線從隧道穿出后,跨過沖溝進入后龍山隧道。
(3)經濟比選。K線與A線的主要經濟技術比選見表1所示。
(4)地質比選。K線與A線工程地質情況見表2所示。
通過對比分析,K線長度與A線長度幾乎相當,K線和A線的地層、地質構造和工程地質條件相當。
(5)優缺點。A線與K線的優缺點分析見表3所示。
(6)比選結論。由上分析可見,A線增加了一座690 m隧道,工程規模較K線大,故推薦K線。
2.2 后龍山~烏勒段(K線、B線)
(1)比選方案的提出。小瑤光特大橋主跨為210 m。為減小橋梁規模,同時尋求一種跨過水的橋位方案,在該段尋找較窄的河面跨越,故提出了B線。其各路線方案走向如圖1所示。
(2)路線方案:
K線:從八一村后路線向南布設,分別通過火焰山隧道(1 028 m),小瑤光大橋(11×40)m,并設置固本停車區,以[4×30+(95+180+95)/8×30+(95+180+95)+1×30] m小瑤光特大橋跨過烏下江,以300.5 m的瑤里隧道穿過山體后繼而布設了(3×40+65+120+65+7×40)m美羅大橋至羅美村東側。
B線:在固本停車區附近與K線分離,并從烏下江最窄處斜跨過江,小瑤光特大橋主跨為190 m,同時瑤里隧道長度為428.5 m,而后路線在美羅村與K線相接。
(3)經濟技術比選。K線與B線的主要經濟技術比選見表4所示。
B線小瑤光特大橋為跨越三板溪水庫支流烏下江而設,為規劃V級航道,通航凈空為80×8.0 m,設計最高通航水位為475.6 m,最低通航水位為425.0 m。為避免水中設墩的情況,主跨采用190 m預應力混凝土的連續剛構一孔過河,左右線橋跨布置均為[1×40+(105+190+105)+2×40] m連續剛構,主橋橋墩支點處梁高為11.75 m,跨中梁高為4.1 m,引橋采用4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T梁。
(4)地質比選。K線與B線工程地質情況見表5所示。
通過對比分析,K線長度小于B線長度,但是K線隧道長度略大于B線長度,K線和B線地層、地質構造和工程地質條件相當。
(5)優缺點。B線、K線的優缺點分析見表6所示。
(6)方案比較與選擇。根據以上分析,K線與B線總造價基本相當,但是K線水中墩的施工工期長、施工難度大、風險較大,對施工工藝要求也高,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綜合考慮技術、經濟、施工、地方項目建設經驗以及地方意見,本次設計推薦采用B線。
通過以上分段路線方案的技術經濟及綜合比選論證,初步確定的項目推薦方案為K+B線方案。
3 結語
貴州省是一個山多、河流多的地區,地形、地質情況極為復雜,在布設路線方案過程中制約因素較多。不僅如此,山區公路路線方案的選址多樣化,每個方案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路線方案的比選論證就顯得極其重要。希望通過該文路線方案研究比選時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為類似項目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公路路線設計規范: JTG D20—2017[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JTG B01—2014[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