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衛



摘要 公路橋梁工程運營過程中,極易產生箱梁滑移現象,影響結構使用性能,威脅交通安全。為有效了解簡支箱梁結構側向滑移的具體成因,文章以某橋梁工程為背景,針對箱梁滑移原因及處置方案展開綜合探究,通過現場質量狀況調查,了解梁體滑移的具體情況,并確定了導致梁體滑移的相關因素。借助有限元3DPL軟件構建成橋計算模型,對0.05、0.03、0.026三種摩擦系數條件下梁體側向滑移情況進行模擬分析。結果顯示:(1)梁體滑移主要是由支座使用不合理所致,同時橋側堆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箱梁滑移。(2)建議對橋梁實施復位處理,將簡支箱梁一端滑動支座更換為板式橡膠支座,同時盡量避免在橋梁周圍堆土,并加強沉降、變形的監測,確保橋梁運營安全。
關鍵詞 橋梁工程項目;梁體滑移;有限元分析;處置方案
中圖分類號 U44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0-0078-03
0 引言
橋梁工程運營期間普遍存在梁體滑移問題,嚴重影響結構使用安全。通常狀況下,梁體滑移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自身質量因素,如支座性能不合格,抗剪強度低等[1]。②施工因素,支座安裝不規范,未按照施工規范要求設置調平裝置[2]。③支座使用不合理,未根據橋梁結構形式選用合適的支座類。④外部荷載作用,如橋側堆載過大或路橋結合處土壓過大等[3]。某橋梁運營階段梁體出現側向滑移,該文借助有限元分析模型,對梁體側滑原因進行模擬計算分析,確定了梁體滑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處置措施,以期能有效提升橋梁穩定性,保證橋梁運營安全[4]。
1 工程概況
某橋梁工程為預制預應力箱梁結構,梁體長度24 m,下部結構為柱式橋墩,基礎形式采用鉆孔灌注樁,支座系統采用規格為LNR-d435×188型圓形滑動橡膠支座。橋面縱、橫向坡度利用橋墩縱橫向高差形成。經現場質量狀況調查發現,箱梁整體出現側向滑移,12#橋墩頂部左側防護欄桿移位3 cm,右側防護欄桿、伸縮縫產生較大變形。簡支跨支座存在滑移問題,滑移距離為2~8 cm。其中,12#橋墩頂部的5個支座整體左移8 cm,11#橋墩頂部的5個支座整體右移4 cm。該橋梁周邊區域地質狀況良好,不存在滑坡、坍塌等地質災害狀況;病害跨外側3 m處存在大量棄土,棄土長20 m、寬15 m、高4 m。
2 有限元計算原理
該項目模擬計算的難點在于支座體系與箱梁摩擦面之間的計算。該橋梁工程支座系統為LNR-d435×188型圓形滑動橡膠支座,支座與箱梁接觸部位布設摩擦面。利用摩爾-庫倫本構模型進行模擬計算[5],此模型中的內聚力又稱為黏聚力,模擬計算時為剪應力,計算公式為:
τ =c+σtanφ (1)
式中,c——黏聚力;σ——法向力;φ——內摩擦角;τ——剪應力。摩擦力F的計算公式為:
F=μN (2)
式中,F——支座與箱梁之間摩擦力;μ——摩擦系數;N——支座承受壓力。式(1)、式(2)聯立,并使c=0,因Aσ=N,μ=tanφ,能夠得出:Aσtanφ=μN。由此可知,改變內摩擦角度數可使支座摩擦系數發生改變。
3 有限元計算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
利用3DPL軟件構建有限元模型,其長、寬分別為155 m和100 m。土體選用摩爾-庫倫彈塑性本構模型,利用單元模塊模擬樁基與周邊土層作用情況[6]。土體、基礎與梁體均通過10節點立面體單元進行模擬,成橋模型見圖1所示:
3.2 計算參數
根據地勘資料得到土壤天然密度、粘聚力、內摩擦角等相關力學參數,并結合《工程巖體分級標準》確定泊松比、變形模量等指標[6],詳細數據如表1、表2所示。支座系統與梁體摩擦面利用摩爾-庫倫本構模型進行模擬,在0.05、0.03、0.026三種摩擦系數下實施運算。
3.3 計算工況
工況1:施加土體重力荷載作用,形成初始應力,對土體初始狀態實施模擬[7]。
工況2:基于工況1設置樁基、承臺、橋墩、蓋梁等構件,并模擬計算該狀態下的土體與結構應變情況。蓋梁設置坡度為0.02的橫坡,蓋梁模型如圖2所示:
工況3:基于工況2設置上部結構,求出此狀態下土體與結構的應力與變形。根據縱向橋墩高差設置橋面縱坡為0.026。支座與梁體摩擦系數按照0.05、0.03、0.026進行模擬計算,計算模型如圖3所示。
工況4:按照工況3在12跨橋面布置交通荷載,并求出結構應力與變形,支座與梁體摩擦系數依次按照0.05、0.03、0.026進行計算。
工況5:基于工況3,在11#橋墩外側3 m處,增設長、寬、高分別為20 m、15 m、4 m的土堆,詳細模型見圖4所示。
4 計算結果分析
4.1 支座影響
由模擬計算結果可知,支座與梁體間的摩擦系數?=0.05時,二者之間的變形較為協調,在自身重力及交通荷載作用下箱梁結構縱、橫向變形均較小[8];而當摩擦系數?=0.03或?=0.026時,第12跨箱梁縱、橫向均出現明顯滑動,詳細情況見表3所示:
4.2 堆土影響
通過現場調查發現,11#橋墩外側3 m處存在大量棄土,高度達4 m,模擬過程中分析堆土造成的影響。為防止支座摩擦力取值較小而影響模擬結果的準確性,模擬計算時摩擦系數取0.05。根據模擬計算結果可知,橋梁周邊地質狀況較好,其外側堆土對橋梁結構影響相對較小,堆土前后11#橋墩頂部位箱梁結構由外偏0.6 mm變為內偏0.8 mm。
根據軟件模擬分析得出工況5第12跨縱向滑動位移云圖,其12#橋墩頂箱梁由外偏1.4 mm變為外偏1.6 mm,表明橋梁外側堆土導致箱梁發生橫向偏轉,使11#橋墩頂部箱梁外偏量增大;根據軟件模擬分析得出堆土時下部結構為第1主應力云圖,該主應力小于1.0 MPa,低于混凝土橋梁結構設計標準中C30構件抗拉強度為2.01 MPa的規定。
5 病害成因分析及處置方法
5.1 病害成因分析
根據有限元模擬計算結果,對梁體側向滑移原因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簡支箱梁兩端支座均為LNR-d345×118型圓形滑動橡膠支座,因11#橋墩、12#橋墩頂部蓋梁縱、橫向存在0.026和0.02的坡度,支座與梁體間的摩擦系數依次按照0.05、0.03、0.026進行模擬計算。當?=0.05時,箱梁在重力荷載或交通荷載作用下均出現滑移;而當?=0.026或?=0.03時,箱梁在重力荷載或交通荷載條件下均出現了滑移。按照現行《LNR型水平力分散橡膠支座設計標準》,當溫度處于?25~60 ℃時,此類支座摩擦系數?≤0.03,所以,箱梁結構產生滑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摩擦力不足。
(2)模擬計算結果顯示,橋側堆土導致11#橋墩與頂部箱梁結構向左偏移增大,但整體增量較小。
5.2 處置方法
結合該橋梁病害具體成因,對箱梁側向滑動實施復位處理,更換原有支座,改為板式橡膠支座。同時,強化橋梁運營階段的變形監測,保證使用安全。
6 結論
綜上所述,該文依托實際工程案例,并借助有限元模擬計算,系統分析了簡支箱梁結構側向滑移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科學有效的處置方案。具體如下:
(1)簡支箱梁結構產生梁體滑移的根本原因在于支座選型不合理,梁體兩端不宜同時采用滑動支座,尤其當梁體縱、橫向坡度較大,結構沿坡度方向的分力作用超過摩阻力作用時,便會引發梁體滑移。
(2)橋梁外側堆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橋梁結構受力,加劇梁體滑移,因此工程實踐中應禁止在橋梁周邊堆土。
(3)根據橋梁滑移形成的具體原因,對橋梁進行復位處理,將原始圓形滑動橡膠支座更換為板式橡膠支座,并加強后續的位移監測,保證橋梁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張鴻志, 陳克朋, 楊建鋒. 掛耳式連續梁縱向移位原因分析及復位設計研究[J]. 黑龍江交通科技, 2021(10): 81-83.
[2]張佳弟. 鋼箱梁制造工藝及焊接質量控制研究[J]. 中國設備工程, 2021(12): 84-85.
[3]孫曉邁. 大跨徑寬幅鋼箱梁施工技術難點及關鍵技術[J]. 四川建筑, 2022(1): 179-182.
[4]夏輝, 童鋒. 探析鋼箱梁制作中的關鍵工藝及控制措施[J]. 散裝水泥, 2022(1): 145-147.
[5]何平. 鋼箱梁上跨既有高速公路安裝技術要點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 2023(1): 159-161.
[6]張重陽. 橋梁上部結構梁體滑移分析及處治方案設計[J].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4): 57-61.
[7]周鈞. 連續曲線橋梁偏位成因分析及糾偏施工關鍵技術[D]. 鄭州:鄭州大學, 2020.
[8]張肖. 小半徑曲線鋼-混凝土組合梁橋爬移行為研究[D]. 西安:長安大學,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