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天 李吉興



摘要 近年來超載、超限運輸車輛越來越多,現行橋梁設計荷載已不能滿足特載通行需求。文章介紹了200 t特載橋梁設計過程,通過設計比選確定上部結構形式;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軟件建立了梁格模型,對特載工況下的承載力進行了安全驗算;最后根據計算結果,對橋梁結構進行了加強。文章為特載橋梁設計與驗算提供了有益參考。
關鍵詞 特載車輛;預制梁橋;承載力分析
中圖分類號 U4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10-0120-03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加速和交通運輸量的增長,使用和運輸的大型裝備數量大幅增加。此外,由于技術和計算方法的快速發展,為了適應更加復雜的運輸條件,出現了多種用于特殊用途的橋梁結構[1]。
現有的設計規范和理論,適用于普通橋梁結構的設計。上述部分特殊用途的橋梁,無法應用現有規范理論進行計算[2]。該文以實際工程為背景,通過有限元分析軟件“橋梁博士”,建立空間模型,模擬實際的特殊車輛荷載,進行仿真分析。通過不同主梁形式對比分析,確定主梁的結構形式,并對選定的主梁進行承載力驗算,保證特載交通下橋梁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為后續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3]。
1 工程概況
該項目位于某經濟開發區,擬建橋梁采用1~20 m預制梁橋,橋梁全長為26 m,橋梁全寬為17 m,基礎采用樁基礎。
根據廠區貨運要求,最大通行車輛為特載運輸車(920運輸車)、軸線板車;縱向軸距寬為1.55 m,車板寬度為3.2 m,車板離地高度為1 m,車板總長度為22 m;車頭為5 m,總長度為27 m;車輛自重為40 t,運輸貨物最大重量為160 t。如圖1和圖2所示。
2 設計方案比選
在選擇橋梁上部結構形式時,應優先選擇標準化、裝配化、工廠化的結構類型,綜合考慮不同結構形式的結構特點、施工難易程度等,選取有代表性的結構類型進行比選[4]。結合該項目的具體情況,考慮橋梁凈空和當地預制場的實際情況,并且考慮橋梁使用用途、特載交通較大,因此該文通過各方面綜合比較,對20 m預制空心板和預制小箱梁進行綜合比較,選取最優結構,構造尺寸和配筋均參照標準圖[5]。詳見表1所示。
從構造和施工兩個方面,分析對比兩種結構形式的橋梁,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1)預制先張法空心板采用四支座,施工時鋼板較難調平,導致支座脫空、板梁橫向彎矩增大,從而引起板梁和板底的縱裂。相比之下,小箱梁采用單支座,較難出現支座脫空。
(2)“單板受力”是空心板簡支梁橋最常見且致命的病害之一,這是空心板的鉸縫破損所引起。此類病害可導致空心板橋梁體開裂,使結構的承載能力與耐久性下降。小箱梁采用現澆剛接縫進行橫向聯系,從荷載橫向分布、結構受力體系等角度分析,其優于空心板結構。
結合該項目特載交通較多等特點,因此選取預制小箱梁為上部結構。
3 預制小箱梁承載力分析
上部結構按部分預應力A類構件設計,采用“橋梁博士4.4.1版”軟件建立全橋1~20 m預制小箱梁的梁格模型,對上部結構進行計算分析。驗算荷載:920(20線20軸2縱列)運載車的自重為40 t,運輸貨物最大重量為160 t。梁格模型如圖3所示:
3.1 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
3.1.1 正截面承載力驗算
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3362—2018)[6](簡稱《公橋規》)第5.1.2條的規定,橋梁構件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應滿足:
γ0S≤R (1)
如圖4和圖5所示,結構最大內力出現在跨中位置,最大內力為6 665.3 kN,對應位置的承載力為8 395.8 kN,均滿足規范要求。
3.1.2 斜截面承載力驗算
根據《公路規》第5.1.2條的規定,橋梁構件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計算應滿足式(2):
γ0S≤R (2)
如圖6和圖7所示:主梁支點處剪力最大,最大剪力
1 958.4 kN,抗剪承載力2 757.0 kN,主梁抗剪承載能力極限狀態驗算滿足規范要求。
3.2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計算
3.2.1 頻遇組合下正截面抗裂驗算
根據《公路規》第6.3.1條第1款規定,應對構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拉應力進行驗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A類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σst?σpc≤0.7ftk (3)
σlt?σpc≤0 (4)
如圖8所示,構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最小拉應力為0.49 MPa,小于1.86 MPa,滿足規范要求。
3.2.2 準永久組合下正截面抗裂驗算
根據《公橋規》第6.3.1條第1款規定,應對構件正截面混凝土的拉應力進行驗算,并應符合式(3)和式(4)的相關要求。
如圖9所示,構件正截面混凝土無拉應力出現,最小壓應力0.74 MPa,滿足規范要求。
3.2.3 斜截面抗裂驗算
根據《公路規》第6.3.1條第2款規定,斜截面抗裂應對構件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應力進行驗算,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A類和B類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構件:
σtp≤0.7ftk (5)
如圖10所示,構件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應力最大0.52 MPa,小于1.33 MPa,滿足規范要求。
3.2.4 撓度驗算
如圖11所示,根據橋梁結構計算,撓度最大值為1.02 cm<(L/600)=2 000 cm/600≈3.33 cm,滿足規范要求。
4 特載橋梁設計建議
橋梁設計構造要求如下:
(1)為滿足特載承載力要求,應分別對中板和邊板的預應力鋼束進行加強。
(2)增加中橫隔板,并且將橋面鋪裝現澆層調整為15 cm,此外對預制梁結構的橫向鋼筋進行整體加強,以提高結構橫向剛度和抗扭。
5 結語
(1)當特載橋梁設計采用預制結構時,建議采用預制小箱梁。小箱梁采用現澆剛接縫進行橫向聯系,從荷載橫向分布、結構受力體系等角度分析均優于空心板結構。
(2)通過200 t特載對預制小箱梁進行上部結構計算,結構承載力極限狀態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受力均滿足規范要求。
(3)進行特載橋梁構造設計時,應優化橫隔板及橋面板設計,增強結構整體性能以及抗扭和抗傾覆能力。
參考文獻
[1]徐輝. 特殊荷載橋梁設計體會——淺析錫林浩特特載跨線橋設計[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3(5): 90-91+14.
[2]張凡龍, 方宏, 汪步勝. 某特殊加固橋梁通行特載車輛的監測試驗研究[J]. 安徽建筑, 2020(7): 179-180.
[3]張宏斌. 特載橋梁的主梁承載能力設計及試驗研究[J]. 北方交通, 2010(12): 35-36.
[4]戴琦. 市政橋梁預制后張法簡支空心板與預制后張法簡支矮T梁設計比選分析[J]. 江西建材, 2023(10): 147-148+151.
[5]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行業公路橋涵通用圖[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6]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 JTG 3362—2018[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