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兩種英文版本比較探析

2024-06-04 17:12:32宋仕振

摘要:以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兩種英文版本為研究對象,采用比較研究方法對譯文修改類型與數量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典型案例,針對黃友義提出時政翻譯所需要的“三種意識”,即語言意識、政治意識、國際意識對譯文修改之處進行對比分析和深度反思。分析結果顯示:部分修改是出于目標語讀者之間差異等因素的考慮,而多數修改旨在糾正原譯本理解偏差、表達不合理等問題,以提高文本整體翻譯質量。與此同時,最新譯本中,時政翻譯的“三種意識”更為凸顯。但要想進一步提升這“三種意識”,應大力培養譯者的查證能力,保證政治概念翻譯的準確性;采取分眾化翻譯策略,強化傳播的針對性;優化中外合作翻譯模式,增強譯文的可讀性。

關鍵詞:比較分析;“三種意識”;時政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21101(2024)01006308

收稿日期:2023-05-11

基金項目: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基于語料庫的中國政治話語英譯對外傳播與接受研究(SK2020ZD61)

作者簡介:宋仕振(1979-),男,山東莒南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時政話語翻譯研究、譯出行為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為《講話》),目前為止共發行了兩種英文版本。首個英譯本由中央編譯局于2021年翻譯并出版發行。2022年,由外文局翻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收錄了中央編譯局英譯的《講話》全文,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不同層面的修改,如語詞改進、句式調整與句意重寫、政治概念矯正、注釋增加等,也即《講話》的最新英文版本。目前,學界只有王洋、王文祺[1]共同撰寫的學術論文關涉《講話》英譯方面內容。文章以生態翻譯學為研究視角,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3個維度對《講話》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進行了探討,指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兼顧好這3個維度。王洋、王文祺以中央編譯局的英譯本為研究語料,但未將最新的《講話》英文版本融入進去。本文以《講話》的兩種英譯版本為研究對象,對譯文修改類型與數量進行統計分析,對修改案例進行比較分析,并借助黃友義提出的新時代背景下時政翻譯的“三種意識”[2]1-2進行理論反思,探討外文局修改背后的各種因由,為當下時政翻譯及其研究提供參考。

一、修改類型與數量統計

外文局翻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英譯本在收錄《講話》英文原譯本時,對其進行了多處修改,涉及語詞改進、句式調整與句意重寫、政治概念矯正、注釋增加等多種類型的改動。本文通過仔細比對兩種英譯版本,得到修改類型與數量統計結果如下。

根據表1可以發現,譯文修改數量多達93處。需要說明的是,譯文重復修改之處較多。其中,“面向”(由toward改為towards)重復6次;“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由united and led Chinese people改為united Chinese people and led them)重復6次;“全國各族人民”(由Chines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round the country改為all Chinese people)重復2次;“人類命運共同體”(由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 future改為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重復2次;“霸凌”(由bully改為abuse)重復2次;“黨的建設”(由Party building改為strengthening the Party)重復2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由once-in-a-century changes改為unprecedented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he world)重復2次,冠詞“the”(將The more than 95 million Party members will not allow it,the more than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will not allow it中的“the”刪掉)刪除2次。去除重復修改,實際修改78處。從數量統計來看,語詞修改多達45處,占比最大,為58%;句式調整與句意重寫15處,占比19%;注釋增加8處,占比10%;政治概念糾正4處,占比5%。還有幾處不便歸類的則劃為其他類型,包括大小寫、冠詞更換、語詞增刪等修改,占比8%。

那么經外文局修改后的譯文效果如何?本文將結合《講話》英譯本典型修改案例進行對比剖析。

二、典型修改案例分析

基于譯文修改統計結果,從語詞改進、句式調整與句意重寫、政治概念矯正、注釋增加等方面進行譯文對比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一)語詞的改進

從數量來看,語詞改進占比最大。譯文語詞修改主要是出于以下幾種考慮:譯文是否精確、搭配是否恰當、效果是否理想、措辭是否通俗等。

語詞翻譯是否精確,關系到理念的傳達是否到位。在個別關鍵語詞的處理上,《講話》的原譯仍然存在不準確之處。如:

例1: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3]12

中央編譯局:We need to acquir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arising from the change to 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 Chinese society and the new issues and challenges stemming from a complicate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4]17-18

外文局:We need to acquir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demands that changes and challenges in Chinese society impose upon us,and the new issues and problems stemming from a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5]14

中央編譯局將“主要矛盾”譯為“principal contradiction”,這也是以往時政翻譯中較為普遍的譯法。但在修改版中,“主要矛盾”改為了“challenge”。《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譯本的外籍改稿專家大衛·弗格森(David Ferguson)指出:“作為名詞,contradiction實際上并不常用。可能最常出現在‘contradiction in terms這個表達式中。‘contradiction in terms是一種邏輯上的謬論,指表達式中的兩個詞或思想好像自相矛盾。”[6]79根據弗格森的看法,“contradiction”一詞在英文中主要指的是相互矛盾的“說法”或“見解”。而原文中的“矛盾”其實指的是一種“社會問題”,而非邏輯上的謬論,故外文局采用了“challenge”一詞,有時也用“problem”等類似的表達方式。

語詞修改還涉及到搭配不當等問題。有些語詞翻譯表面看來沒有問題,但是在英語語系中并不恰當或另有所指。如:

例2: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3]3-4

中央編譯局:The Chinese nation is a great nation.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China has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4]2

外文局:The Chinese nation is a great nation.With more than 5,000 years of history,China has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5]3

國內譯者一般習慣將“有著……(之久)的歷史”這種結構譯為“has a history of...”或者是“with a history of...”,中央編譯局選擇把“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譯為“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但在英語世界,“a history of”是一個相對固定的表達方式,表示一種長期傾向,后面不加時間單位。“如果說某人或者某事has a history of doing sth,意思是說他們有做某事的長期傾向,通常具有負面含義。”[6]185鑒于此,外文局將其改為“with more than 5,000 years of history”,糾正了原譯搭配不當的問題。

通過閱讀、比對《講話》的原譯本和最新譯本,可以發現,原譯本中部分用詞并不存在語法或語義表達問題,但在英語語系中這些用詞有著更為常見、地道的表達,有助于異語讀者理解與接受,表達效果更佳。如:

例3: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3]8

中央編譯局:The people are the true heroes,for it is they who ?create history.[4]9

外文局:The people are the true heroes,for it is ?they who ?write history.[5]8

中央編譯局將“創造歷史”譯為“create history”,而外文局則將譯文改為“write history”,表面看來中央編譯局的譯文與原文非常對應,似乎更加妥帖,但從使用頻率與地道性考慮,實則不然。加拿大漢學家羅德仁(Russel Terrence)曾就此問題提出了見解:“create history”這個詞在英語中并不常見。“write history”既有“創造歷史”,也有“記錄歷史”的含義筆者曾就《講話》中“創造歷史”應譯為“create history”還是“write history”這一問題,咨詢過加拿大漢學家羅德仁,他表示“the expression ‘create history is not very common in English.‘write history has the meaning of ‘create history as well as recording it”。。根據羅的看法,“write history”在英語中不僅常見,而且語義上較“create history”更加完整和準確。為了進一步證實羅德仁的看法,筆者在美國當代英語語料庫(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中輸入“create history”得到15條信息,而輸入“write history”則有79條之多。從頻率上來看,“write history”這一表達更為常見,也進一步印證了羅德仁的看法。從語義上來講,“write history”更契合“人民創造歷史”的內涵。

此外,語詞修改還與目標語讀者不同有關。《講話》的主題內容與發表場合決定了其英譯對象主要為政界要人、媒體人士等專業群體。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譯本閱讀對象更側重于普通讀者,因此更傾向使用通俗易讀的語詞,較少使用高雅、生僻的語詞。如:

例4: 我們絕不接受“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3]11

中英編譯局:We will not,however,accept sanctimonious preaching from those who feel they have the right to lecture us.[4]15

外文局:We will not,however,accept condescending sermons from those who feel they have the right to lecture us.[5]12

中央編譯局把“頤指氣使的”譯為“sanctimonious”(該詞主要是指人的“偽善、道貌岸然”,隱含“高人一等”之意),外文局將其替換為“condescending”(該詞有“居高臨下的、有優越感的”等語義)。兩詞都能表示“頤指氣使的”,但后者更為常見,也更符合普通讀者的閱讀期待。COCA語料庫顯示,“sanctimonious”出現頻率為609次,而“condescending”則高達2 457次。另外,根據COCA語料庫的“Chart”功能,可以發現,在口語表達中前者出現頻率為56次,而后者高達176次。類似的情況還有把“human advancement”[4]14改為“human progress”[5]12,把“tenacity” [4]17改為“hard work”[5]14等等。

(二)句式調整與句意重寫

從修改比例來看,句式調整與句意重寫占比居次。這種修改主要出于兩種目的,一是更好地表現原文的側重點,二是使譯文更為簡潔。如:

例5:……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社會偉大革命。[3]9-10

中央編譯局:Based on China's realities,we have developed ?keen insights into the trends of the day,seized the initiative in history,and made painstaking explorations.We have thus been able to keep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and to guide the Chinese people in advancing our great social revolution.[4]12-13

外文局: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China′s realities and the general trends in the world,and through a process of painstaking experiments,we have succeeded in adapting Marxism to the Chinese context and the needs of our times in guiding the Chinese people as we advance our great social revolution.[5]11

原文體現了中文流水句的基本特征,包含多個謂語動詞,如“洞察”“把握”“進行”等。中央編譯局按照原文結構進行翻譯,基本保留了原文的動詞形式,如“developed”“seized”“made”的使用。而外文局只保留了一處謂語動詞結構“have succeeded in”,其他謂語則處理為動名詞形式(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或介詞短語形式(through a process of),或分句形式(as we advance)。修改后的譯文更能凸顯原文表達的側重點,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而中央編譯局的版本由于動詞的疊加則不免有分散主題之嫌。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中的“歷史主動”是指“中國共產黨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的基礎上,主動引領歷史潮流、自覺擔當歷史使命、精心謀劃歷史宏圖、勇敢開創未來的精神品質”[7]5,它不是一個時間概念。所以中央編譯局將其譯為“the initiative in history”(歷史上的主動)并不確切。

例6:……確保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3]13

中央編譯局:...to ensure that it always remain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even as profound changes sweep the global landscape,and to stand firm as the backbone of the nation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meeting various risks and challenges at home and abroad.[4]19

外文局:...to ensure that it always remains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 even as profound changes confront us at home and sweep the global landscape,and to stand firm as the core of the nation.[5]15

對比劃線部分不難看出,中央編譯局基本是按照原文結構進行翻譯的,完整地保留了“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與“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兩部分內容。這兩句實際上都隱含了“世界巨變帶來的各種風險挑戰”這一含義,全部譯出勢必會造成部分語義重復。對此,外文局在保持語義不變的前提下將其進行整合,改譯為“even as profound changes confront us at home and sweep the global landscape”(大意是“即使在國內和國際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劃線部分從原來的31個單詞,壓縮至23個。修改后的譯文不但語義完整,而且簡潔有力。

可以看到,中央編譯局在整個英譯過程中,易受原文結構的影響,其譯文未能很好地體現出原文表達的側重點,且存在語義重復、句式冗長的情況。而外文局譯本針對這些問題作出了較好處理。

(三)政治概念的矯正

《講話》包含很多政治概念,如“黨的建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歷史主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央編譯局對這些政治概念的翻譯,有的能較好地體現原文內涵,有的則與原文存在偏差或者表意不明,甚至在語義色彩上有貶義之嫌。以“黨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無黨派人士”的英譯為例,具體分析如下:

例7: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3]13

中央編譯局:We must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great new project of Party building.[4]18

外文局:We must continue to advance the great new project of strengthening the Party.[5]15

“‘黨的建設以前一直譯為Party building,這一譯法來源于蘇聯,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特有的表述,在英美的英語語料庫中比較少見。”[8]75-76在《講話》首譯本中,“黨的建設”同樣被譯為“Party building”,延續了舊的譯法。但是英文中的“Party building”并不能體現原語所指。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稿改稿專家大衛·弗格森看來,西方普通讀者對“Party building”的第一反應是“你在推介一個能帶孩子去開生日派對的場地”[9]。而在《講話》中,“黨的建設”是指黨為保持自身性質而進行的一系列自我完善活動,包括“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等”[10]4-5。外文局結合“黨的建設”涵蓋的思想內容,并根據弗格森的意見,將此處譯文改為“strengthening the Party”,指“壯大黨的事業”,不僅體現了黨堅持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鮮明品格,也為目標讀者精準傳達了原文內涵。

例8: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11

中央編譯局:We must continue working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4]16

外文局:We must continue working to build 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5]13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翻譯,曾先后出現多種版本,如“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ity”“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a global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等。中央編譯局將其譯為“a hum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而外文局將其處理為“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實際上,如何翻譯“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譯定稿專家是有過激烈爭論的。之所以采用“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是因為“human community”在語義上有重復之嫌,“community”本身就是指由人構成的“社會”。用“global community”取代“human community”,不僅避免了語義上的疊加,也更符合原文主旨。而且采用“global”一詞還可以與其他區域性命運共同體相區分,如“亞洲命運共同體”“中非命運共同體”等。

例9:我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3]8

中央編譯局:On behalf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I would like to pay my highest respects to the workers,farmers,and intellectuals across the country; to other political parties,public figures without party affiliation...[4]9

外文局:On behalf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I would like to offer my highest respects to workers,farmers,and intellectuals across the country; to other political parties,prominent individuals without party affiliation...[5]8

在中國,“無黨派人士”是指沒有參加任何政黨,但對社會具有積極貢獻和一定影響的杰出人士,其主體為知識分子。編譯局將其譯為“public figures without party affiliation”,“public figures”相當于漢語中的“公眾人物”。但是在英語世界,“‘public figures涵蓋范圍太廣,也可以指有爭議的公眾人物甚至臭名昭著的人”[8]62。鑒于此,外文局將其改譯為“prominent individuals without party affiliation”。“prominent”在英文中有“著名的、杰出的”之意,偏于褒義而且常用,它的使用有效避開了“public figures”所隱含的負面含義。

政治概念的翻譯涉及政治理念、政治立場的傳達,是時政翻譯的靈魂。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中央編譯局在翻譯政治概念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譯文沿襲了傳統的譯法,難以為當代普通英語讀者接受;另一方面譯文語義色彩失當,致使某些政治概念的翻譯偏離原文內涵。對此,外文局在原有譯文基礎上作出了實質性修改。

(四)注釋的增加

中央編譯局提供的譯文沒有注釋,而外文局在翻譯《講話》時添加了多處注釋。根據統計、歸納,增加的注釋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尾注,如“九二共識”“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等,共有6處;二是文內注,共有2處。添加注解是出于對普通讀者的考慮,為幫助他們理解原文提供必要的信息。如:

例10: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告終。[3]2

中央編譯局:As noble-minded patriots sought to pull the nation together,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the Yihetuan Movement,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rose one after the other,and a variety of plans were devised to ensure national survival,but all of these ended in failure.[4]2

外文局:As noble-minded patriots sought to pull the nation together,a series of uprisings occurred—the Taiping Rebellion(1851—1864),the Reform Movement of 1898,the Boxer Uprising (1899—1900),and the Revolution of 1911—and a variety of plans were devised to ensure national survival,but all of these ended in failure.[5]4

對比發現,外文局英譯本對“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起止時間進行了文內注解,以便讀者對這些運動發生的時間跨度有一個大體的概念。此外,該譯本還分別對“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的英譯進行了尾注:“also known as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Movement”和“also known as Yihetuan Movement”,這種翻譯方式更易為目標讀者理解和接受。

綜上可知,外文局之所以對中央編譯局譯本作出修改,部分原因是出于目標語讀者有差異的考慮,或是為了糾正原譯理解錯誤、表達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翻譯質量和表達效果。至于中央編譯局《講話》英譯本存在問題的根源,以及外文局對其進行修改的因由,可從黃友義提出的時政翻譯意識中得到進一步的解釋。

三、反思:新時代背景下時政翻譯的“三種意識”

黃友義結合自己多年的時政翻譯經驗,尤其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翻譯,提出了新時代背景下時政翻譯人員應具備的“三種意識”,即“語言意識(對中英文語言的把握能力)、政治意識(政策水平)和國際意識(國際視野,特別是要了解受眾的思維習慣)”[2]1-2。這“三種意識”,是對新時代背景下時政翻譯人員提出的系統性要求,也可以就《講話》英譯本存在的問題與修改因由進行理論上的反思。

(一)語言意識

時政翻譯所需的語言意識,指的是譯者“要具備高水平的中外文能力,這樣才能抓住中文表述背后的深層含義,抓住實質,再找到適合的外文表述”[2]2。簡言之,語言意識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原文的理解,二是對譯入語的掌握。實質上,語言意識體現的是譯者對中英兩種語言差異的敏銳意識,要求譯者吃透原文的精神內涵,擺脫表層結構和字面意義的束縛,找到合適且合理的英文表達方式。對于譯出語譯者來說,理解原文似乎并不是問題,但事實證明并非如此。漢語言本身的意會性、模糊性和板塊性,以及中國政治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注定譯者對原文的解讀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如前所述,中央編譯局翻譯的《講話》,在某些方面仍難以擺脫原文表面結構與字面意義的影響,導致某些語詞、短語的翻譯不確切,如將“矛盾”譯為“contradiction”,或存在搭配不當的問題,如將“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譯為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5,000 years”。這種影響也導致某些句式的翻譯未能體現原文表達的重點,如前文提到的動詞疊加問題。另外,部分譯文的處理并非存在語法或語義問題,只是在英文中有更為地道的表達方式,如“創造歷史”的英譯,“create history”與“write history”就表意而言似乎均可,但后者在英語世界更為常見。

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體現了譯者對中英兩種語言之間差異性的掌握程度。即是說,《講話》原譯存在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造成的。翻譯家莊繹傳曾說:“要做好翻譯,最主要的條件是對兩種語言的實際掌握,而這是永無止境的。”[11]340誠哉斯言!這里再以“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的英譯修改為例。這句話最初譯為“As history has kept moving forward,the spirit of the Party has been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4]8,后來改譯為“As time moves steadily forward,the spirit of the Party has been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5]8。從出現頻率看,“time moves forward”這種搭配在英語世界較“history moves forward”更為常見。從時態角度看,將完成時改為一般現在時,更能體現歷史永不停息的常態性。若是將后半句同樣改為一般現在時,即“the spirit of the Party is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無疑更能體現“代代相傳”所隱含的綿延不斷的精神內涵。

(二)政治意識

時政翻譯所需要的政治意識,是指譯者“需要對黨和國家各項政策有深刻、全面的理解”[10]2。換言之,就是譯者要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深入領會政治文獻里面涉及的基本國策、政治制度、歷史沿革,熟知核心概念的內涵意義。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首先要保證這些政治概念翻譯的忠實性和準確性,其次要注意語義色彩褒貶等問題。

時政翻譯的敏感性決定了忠實準確是政治概念翻譯的首要原則。中央編譯局在翻譯某些政治概念時,延續了過去傳統的譯法,致使譯文與原文內涵存在一定的出入,如將前文提到的“黨的建設”譯為“Party building”。而外文局的譯本摒棄了過時的譯法,將其改為“strengthening the Party”,準確傳達了原文的真實含義。另外,語義色彩也是政治概念翻譯考慮的要素,如中央編譯局將“無黨派人士”譯為“public figures”,該表達本身含有負面意義,容易引發負面聯想。政治概念的翻譯關系到國家發展理念的傳達、國際話語的構建,因此政治類文本的首譯本務必要保證譯文的忠實性、準確性,以免曲解、誤傳,以防西方媒體進行負面炒作。實際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初譯稿也存在類似的問題,但是在中外專家研討環節中,經過雙方的反復討論,這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如前面提到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就先后出現了5種譯文,最終才定為“A global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此外,《講話》中涉及到的一些政治概念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前三卷的英譯里面已經有了較為貼切的譯文。但是從分析來看,中央編譯局并沒有借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前三卷里面的英譯,因此出現了一些本該可以避免的問題。這并不是說,政治概念的翻譯必須完全一致。不同語境、不同對象,同一術語需要有不同的譯法,以便更貼切、更準確地表達領導人的想法。如,“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翻譯就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包括“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once-in-a-century changes”等)。但是,如果其他翻譯機構有了較為理想的譯文,則應該積極借鑒、參考。

新時代背景下,國家領導人綜合研判國際形勢走向和我國所處歷史方位,不斷提出新的理念、新的倡議。這些理念、主張沒有現成的譯文可資借鑒。因此對它們的理解需要一個過程,如“歷史主動”這一概念,中央編譯局片面地將其譯為時間概念“the initiative in history”,而后外文局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英譯本中對此問題進行了糾正。對于新理念新主張,譯者需要不斷學習,查證其確切來源與內涵。如定稿者之一的徐亞男提到,在翻譯“義利觀”時參考了王毅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相關文章[12]。為了確保政治概念翻譯的準確性,黃友義曾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上建議:“中國重大理念的提出,在正式表達之前,最好請懂外語的人參與,看看這樣表述合適不合適”[13]。時政翻譯在時間要求上往往比較緊迫,譯者如果不事先了解重要概念的內涵,則很難保證在較短時間內提供高質量的譯文。因此,提前讓譯者介入重大概念的理解,甚至參與文稿起草階段的討論,可以避免后期繁瑣的、被動的查證過程,確保譯文更為精準。

(三)國際意識

時政翻譯所需的國際意識,主要是針對受眾而言的。“譯文是給外國受眾看的。他們的思維習慣特點是什么,對中國的認識如何,對中國時政的態度如何?”[2]2國際意識側重于傳播對象,即譯者要具備國際視野,知道為誰而譯。質言之,國際意識就是要求譯者應根據受眾的不同,采取分眾化翻譯策略。翻譯時,掌握潛在讀者文化素質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對外傳播才有針對性。

《講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演講,其文本性質和發表場合決定了其英譯對象主要為國家政要、媒體人士等專業群體,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英譯則以普通英語讀者為傳播對象。“以前主要是社會主義陣營的讀者,現在是所有對中國感興趣的外國讀者。”[14]34因此在語言表述上,后者更加考慮普通讀者的閱讀習慣和接受能力。定稿人之一的徐明強曾就《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英譯對象進行了綜合分析,總結出4個基本特征,即“用詞量在2 000以下;不喜歡大詞,喜歡簡單的小詞;不喜歡外語詞、冷僻詞;不一定熟悉中國文化”[15]。鑒于目標受眾群體變化這一事實,他認為《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翻譯要“盡量用簡單、易懂的詞;盡量用讀者熟悉的詞,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少用不常見的詞;少用自創的詞;少用中國文化背景太深的詞”[15]。因此,修改后的《講話》英文版在選詞方面多使用通俗易懂的小詞。此外,為了給西方普通讀者提供必要的歷史文化背景,修改版的《講話》英譯本對歷史上發起的各種運動進行了時間標注,同時對某些政治概念進行了尾注。這些策略都體現了外文局在英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時以普通讀者為對象的翻譯理念,反映出譯者的國際意識。

概括來講,語言意識側重于中外兩種語言的差異意識,是時政翻譯的基本要求;政治意識著重于譯者的政策水平和政治敏感度,是時政翻譯的本質要求;國際意識聚焦于傳播對象,是時政翻譯的目的要求。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是黃友義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從事時政翻譯人員提出的系統性要求,對時政翻譯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四、結束語

文章就《講話》的兩種英譯版本進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探討了修改的各種因由,最后借助黃友義提出的時政翻譯意識進行了理論性反思。分析發現,中央編譯局《講話》英譯本雖然屬于官方譯文,水準較高,但仍然存在一些瑕疵和疏忽。這些問題存在于各個層面,如語言層面、政治層面等。修改后的譯文提高了原譯的精確性、地道性,同時出于不同目的語讀者的考慮,也注重表達的通俗性。這些修改不僅體現了譯者追求卓越的精神,也反映了時政翻譯的嚴謹性和敏感性。 修改譯本符合或者已經達到黃友義針對新時代國內譯者提出的時政翻譯要求。但意識提升在未來的時政翻譯中仍有較大空間,為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增強譯者的查證能力,尤其是在核心概念的理解方面。譯者必須多方查證,透徹理解核心概念的精神實質,才能做到精準翻譯,融通中外。二是采取分眾化翻譯策略。譯者應根據受眾文化層次的不同,采取相應的語言表述,做到針對性傳播。三是優化中外合作翻譯模式。組織者應強化中外專家的合作方式,進一步完善合作流程,尤其是中外專家研討會環節,從而更好地發揮中外譯者各自的優勢。

“三種意識”雖然具有現實的理論指導意義,但是在翻譯實踐中仍然需要具體化、系統化,使之成為構建國際話語權的有機組成部分。總之,中方譯者在譯出實踐中應承擔起主導作用,不斷提升自身譯出能力,加強譯出實踐的理論探索,從而將國際話語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參考文獻:

[1]汪洋,王文祺.生態翻譯學視角下外宣文本中文化負載詞翻譯賞析: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英文單行本為例[C]//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13).成都:四川西部文獻編譯研究中心,2023:49-51.

[2]黃友義.從“新的歷史條件下”到“新時代”:參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英文版定稿體會點滴[J].翻譯界,2018(1):1-3.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4]XI JINPING.Speech at a Ceremony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M].Beijing: Central Compilation &Translation Press,2021.

[5]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Volume IV)[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22.

[6]大衛·弗格森.我可能學的是假英語Ⅱ:英語、中式英語和偏誤英語[M].姜旭,譯.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20.

[7]張士海,安瑞龍.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精神的科學內涵、價值意蘊與弘揚路徑[J].東岳論叢,2022(10): 5-15.

[8]中國時政話語翻譯基本規范·英文編寫組.中國時政話語翻譯基本規范·英文(第一版)[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3.

[9]陳婧涵.大衛·弗格森:如何向西方準確傳遞中國政治話語?[EB/OL].(2022-02-17)[2022-08-0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499850183 0554838&wfr=spider&for=pc.

[10]王京清,謝伏瞻,蔡昉.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

[11]莊繹傳.譯海一粟:漢英翻譯九百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12]徐亞男.忠實源語 融通中外——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英譯本為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10-27(A6).

[13]中國網.黃友義:我們要建立中國特色國際話語體系[EB/OL].(2017-08-08)[2022-12-12].http://www.china.com.cn/fangtan/2017-08/08/content_41425761.htm.

[14]蔣驍華,任東升.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譯看國家翻譯實踐之策略變化:兼與《毛澤東選集》英譯比較[J].翻譯界,2019(1):18-36.

[15]何珊.徐明強:用最簡單樸實的語言,讓讀者看懂[EB/OL].(2016-09-21)[2022-10-12].http://www.china.org.cn/chinese/catl/2016-09/21/content_39343757.htm.

[編輯:洪夢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永久色|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p区|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97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久久大香线蕉|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后式a一视频|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欧美性久久久久|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色亚洲激情综合精品无码视频 | 国产综合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亚洲欧美极品| 麻豆精选在线| 91麻豆国产视频| 欧美色亚洲|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欧美午夜网站|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男人天堂2018| 欧美国产另类|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啪啪国产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99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a网站|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www.国产福利| 国产www网站| 91亚瑟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欧美亚洲欧美|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91免费观看视频| 2020极品精品国产| 黄色网在线| 久久网综合|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躁狠狠躁| 欧美在线一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都市激情亚洲综合久久|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成人日韩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