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孫銘坤
摘要:《共產黨宣言》是思政教育實踐的典范,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意蘊,重溫其中的思政教育內容、方法和原則等理論意蘊,能夠為高校思政教育豐富教育內容、提供教育方法、明確教育原則,對新時代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通過深入探究將《共產黨宣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以推進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論發展和實踐創新。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入
中圖分類號:A122/480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6359(2024)02-0057-08
2022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強調,“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1]要繼續深悟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所蘊含的豐富知識、思想資源以及理論精華。[2]學原理、讀原著是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最佳、最有效的方式,非常有益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3]因此我們要把學原理、讀原著變成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通過經典來指導教育實踐。《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寫的綱領性文獻,蘊含諸多關于思政教育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應當充分把握《宣言》的思政教育意蘊,并將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過程中,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有效指導。
一、《共產黨宣言》中關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論述
《宣言》蘊含著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政教育基本思想觀點。新時代對《宣言》的思政教育思想進行深度理解和把握,離不開對其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基本內容、主要方法和基本原則進行考察和分析。
(一)《宣言》中的思政教育基本內容
《宣言》中的內容富含思政教育哲理,能幫助大學生理性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明確自己的時代重任,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學會認清各種社會思潮,這是有效實現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育人作用的根本依托。
1.“兩個必然”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的教育
《宣言》第一章的開篇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4]此章節揭示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的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同時《宣言》還指出:“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5]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對工人群眾進行關于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利益根本對立的思政教育,才能讓他們更新自己舊的思想觀念,明晰兩大階級之間的斗爭與對立,從而進一步認識到“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6]
2.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教育
《宣言》是無產階級政黨的第一個綱領,它宣布:全世界共產黨人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7]《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8]這表明共產主義社會將會是每個人都能自由發展的聯合體,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要努力使工人清楚地認識到自身被壓迫的現實,認識到無產階級的自身先進性及其偉大的階級任務和歷史使命。[9]以此激發出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培育出無產階級承擔歷史使命的責任意識,引導無產階級積極投身到革命中去,完成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共產主義勝利的無產階級歷史使命。
3.批判非科學社會主義性質思潮的教育
在《宣言》的第三章中,馬克思對19世紀40年代流行于歐洲的各類非科學社會主義性質的思潮進行了詳盡的批判,揭示了它們的主要內容和實質,分析了它們的社會作用及對工人運動的影響。《宣言》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10]當時歐洲的各類非科學社會主義性質的思潮都是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錯誤思潮,根本無法推動無產階級革命發展與人類歷史進程。因此,馬克思、恩格斯劃清了科學社會主義與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思潮的界限。在引導和塑造人的教育中,需要不斷對各種非科學社會主義性質的思潮進行批駁,從而達到促進社會政治穩定和發展的目的。[11]
(二)《宣言》中的思政教育主要方法
《宣言》中提出了許多教育方法,主要包括理論灌輸法和自我教育法。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認真學習這兩種教育方法能夠為提升高校鑄魂育人實效性奠定基礎。
1.理論灌輸法
馬克思早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對“理論灌輸”有過論述,“思想的閃電一旦徹底擊中這塊樸素的人民園地,德國人就會解放成為人。”[12]即只有利用“思想閃電”對“樸素的人民園地”進行“灌輸”,才能促進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增長。在《宣言》中,馬克思同樣強調對工人的思政教育“一分鐘也不忽略”,體現了共產黨對于無產階級思政教育的高度重視,只有不斷對無產階級進行科學革命理論的教育和灌輸,才能激發無產階級革命意識的覺醒,促進革命精神的增長。
2.自我教育法
《宣言》著重強調了思政教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不僅要對無產階級進行科學革命理論灌輸,還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同時指明了革命不僅僅是完成斗爭的重要手段,更是無產階級自我教育的實現路徑。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是無產階級在實踐中的自我教育。[13]無產階級只有在革命實踐中不斷對革命經驗進行反思總結,才能使其獲得更多的自我反思、自我覺悟、自我教育,以增強無產階級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從而可以選擇正確的革命道路。
(三)《宣言》中的思政教育基本原則
《宣言》中明確了無產階級思政教育必須堅持的原則。深入理解并把握好這幾個教育原則,是真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把學生培養成新時代所需要的、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所應堅持的基本方向。
1.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宣言》中指出,教育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開展的,其性質、內容、目標是由一定的社會關系所決定。[14]也就是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必須“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15]可見,理論和實際是兩個分不開的范疇,需要緊密結合。因此,思政教育必須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當前所處的社會關系出發,堅持實事求是,根據現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6]可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要想實現全人類解放,就必須將人置于首要的位置,這就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宣言》中還明確說明了“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17]共產黨人始終將人放于首位、始終代表著最大多數人的利益,由此可以看出馬克思、恩格斯對于共產黨人堅持以人為本的期待和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推動革命不斷走向勝利。
3.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
在對無產階級進行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的同時,還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和發展需要,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18]“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需要的程度”,[19]理論只有不斷隨現實的變化而更新,才能保持其生命力。因此,對無產階級進行的思政教育,必須立足于時代發展變化的要求,根據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實際情況需要靈活轉變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需要,指導無產階級科學地、有效地開展革命斗爭。
二、《共產黨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意義
《宣言》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規律,比較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原則和方法,契合了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的現實需要,為高校思政教育豐富了教育內容、提供了教育方法、明確了教育原則,對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為高校思政教育豐富了教育內容
馬克思恩格斯為了滿足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現實需要,提出了“兩個必然”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批判非科學社會主義性質思潮等針對無產階級的思政教育內容,我們將這些主要內容有效地融入現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豐富教育內容。
首先,能夠豐富有關理想信念培育的內容。《宣言》中思政教育內容的融入對于大學生“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增強高校對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形式的靈活性。將《宣言》的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巧妙地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有效增加學生對思政內容的興趣程度和理解程度,增強學生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馬克思主義堅定信念”的認知與認同。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強《宣言》中思政教育基本內容與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培育之間的系統關系。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等相關內容與高校思政教育相結合,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其思想理論理解的深入,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從而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育提升整體高度。
其次,能夠增加理性認知社會思潮的內容。當代大學生的可塑性極強,容易受到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而將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宣言》的內容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工作和生活中,有利于始終堅持對不良社會思潮進行批判,教育學生自覺抵制這些不良思潮。引導大學生理性認識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客觀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明確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
(二)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教育方法
當前,《宣言》中提出理論知識灌輸法和自我反思教育法,這兩種方法至今仍有重要價值。高校落實好這兩種教育方法有利于實現思政教育的科學性、全面性和系統性。
首先,《宣言》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基礎理論知識灌輸法。隨著時代發展,學生更加青睞時尚、豐富、有趣的教育內容,這與傳統高校思政嚴謹、學術性強的教育內容形成鮮明對比。如果將《宣言》中的基礎理論知識灌輸法靈活應用到思政教育中,用真理說服學生、用真知凝聚學生,將有利于實現思政理論知識的深入學習,提高新時代高校思政鑄魂育人的實效性。
其次,《宣言》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自我反思教育法。將《宣言》中的自我反思教育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一方面能夠使思政教師進行自我教育,針對思政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進行總結反思,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引導力。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針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反思,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升;也可以針對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總結和自我教育,從而使自己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自覺認同度增強,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通過運用“理論灌輸”和“自我教育”的實踐方法將思政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有機融合,可以實現教育的鑄魂育人作用。
(三)為高校思政教育明確了教育原則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跟隨時代發展、遵循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針對不同的對象制定不同的培育方案。因此,貫徹落實《宣言》中值得借鑒的思政教育原則,有利于明確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則,為發揮思政育人作用奠定基礎。
首先,為高校思政教育明確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思政教育中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知識的合理性和適用性,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是能夠提高思政教育效果。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思政相關內容,通過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結合來實現知行合一。三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能夠讓學生通過實踐來不斷思考問題,促使思維不斷發展,提高學生的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能力。
其次,為高校思政教育明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若想幫助學生更好地與我國社會發展需求以及時代特征相匹配,就必須培養其個人素質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高校應該充分認識到在思政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對學生的重要性,將促進學生實現個人全面發展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出發點。只有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明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才能夠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培育方案,從而有利于增強教育的層次化、針對性,實現大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大大增強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
第三,為高校思政教育明確了與時俱進的教育原則。現如今,面對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單一無趣的教育方法和內容已很難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必須明確與時俱進的思政教育原則,通過思政教育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并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促進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三、《共產黨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路徑
《宣言》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獻,有著豐富的思政教育意蘊,對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實踐、創新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必須努力探索《宣言》與當下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實踐路徑。
(一)價值引領:牢牢把握《宣言》的思政教育內容
牢牢把握《宣言》的思政教育內容,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始終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是新時代高校鑄魂育人的必然選擇。
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黨的靈魂和旗幟”。[20]當前,高校必須認真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時刻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首先,要正確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加強對《宣言》文本的研究和理解,真正把握其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內涵和精神實質。其次,要將《宣言》中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方針等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之中,加強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認同,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主動與其溝通交流,及時糾正其不良的思想觀念。第三,創新思政教育方法,積極采取數字化教育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方法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等相關內容的宣傳和學習,加深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與理解,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增強馬克思主義思政教育對社會思潮的引領力。我們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各種場合和活動中不斷營造良好氛圍,從而能夠更有效地為思政教育內容的深化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注重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21]進行思政教育時,要更加注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使其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首先,要引導學生自覺學習并領悟《宣言》中所體現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無產階級歷史使命,切實增強奉獻和擔當意識,這是培養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基礎。其次,幫助大學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使其始終與黨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高度一致。第三,開展理想信念培育的相關課后活動,深挖相關教育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昂揚斗志,培養具有崇高人生理想并能夠為社會作貢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學以致用:靈活運用《宣言》的思政教育方法
在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理論化”教育方法已不適合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靈活運用《宣言》中的思政教育方法,不斷用真理說服學生、用真情感動學生、用真知凝聚學生。
1.靈活發揚“理論灌輸法”
《宣言》中所蘊含的“理論灌輸法”不僅在當時對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現代同樣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2]思政教育是意識形態教育,是從外部進行灌輸的教育,理論灌輸固然重要,但這種灌輸教育是說理與自由相統一的教育,具有引導、啟發的特征。[23]隨著時代發展,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必須不斷創新,靈活發揚“理論灌輸法”。教師可以將傳統的灌輸教育與數字化技術相融合,在理論灌輸內容一定的情況下,選擇最合理的灌輸方式,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使其對科學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傳承“灌輸”思想,用好信息網絡方法手段,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靈活發揚“理論灌輸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時代使命。[24]
2.靈活運用“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是發揮高校思政教育主體性的內在要求,也是增強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的必要條件,更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25]必須要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加強自我教育法的運用,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首先,在教育者方面。一是通過自我教育法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做到以理服人。二是通過自我教育法不斷增強自己的育人水平,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對思政理論課以及相關思政教育活動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通過量化分析和感性描述的評估方式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基本情況,通過反思總結不斷完善教學方法和內容,以更好地找準問題、制定教學計劃。其次,在受教育者方面。要使其主動加強自我教育,勇于正視自己的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增強批判精神和辨別能力,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實現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促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內化。
(三)原則導向:貫徹落實《宣言》的思政教育原則
目前,大學生的獨特性、主體性、時代性日益彰顯。高校進行思政教育必須貫徹落實《宣言》的思政教育原則,在尊重大學生個性的同時,堅持“與時俱進”的教育原則,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始終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政治引導和思想引領,推動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做到“因材施教”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和責任,“一個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興旺發達”,[26]因此,我們應貫徹落實《宣言》中倡導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以此思想理論為依據不斷發展我國的高校思政教育實踐。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改變教師將學生看成單純知識接受者的傳統觀念,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秉承“情感教導”理念,真正成為學生信賴和傾訴的良師益友,更加深刻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思想傾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其次,要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始終貫穿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并以學生的個性成長和學習生活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實施“差異化”教學,針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教師也應身體力行地傳播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和倫理道德,不僅教給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努力把學生培養為新時代所需要的、綜合能力較強的全面發展人才。
2.堅持“與時俱進”原則,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27]這是貫穿《宣言》的一個基本思想,彰顯了“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思想,給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參考。一方面要更新教育內容。隨著時代發展,思政教育內容需緊跟時代發展和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使教育內容與時俱進、順勢而為、借勢而動,還要博采眾家之長,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法借鑒性地吸收其有時代性、教育性的內容,[28]同時把理論轉變為生動易懂的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滿足學生全面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要更新教育形式。面對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高校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原則,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入思政教育的各方面,根據學校教育技術的實際情況不斷對教育形式進行創新改革,使教育形式讓學生更樂于接受,確保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
(四)健全保障:健全《宣言》融入思政教育的保障
高校在將《宣言》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為了保證《宣言》融入的成效,必須健全將《宣言》融入思政教育的保障機制,從而為《宣言》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奠定基礎,不斷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1.健全制度和監管保障
推動制度完善和監管到位是《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學校可通過構建多方面制度保障和監管保障,確保《宣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落地見效。首先,健全《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監管體系。高校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探索《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成立相關監管督導工作小組針對此項工作進行定期監管督導,主要對《宣言》融入思政教育的進展、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進行監督指導,以此增強融入的執行力,提升融入的成效。其次,健全《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相關制度。一方面建立相關獎懲制度,將此項工作納入思政教師考核中,加強績效評估和監督考核,對于《宣言》融入成效佳的教師進行一定的獎勵。另一方面健全相關培訓制度,通過相關專家講座、校內培訓等形式,對思政教師和相關教育人員等不同對象構建分層分類培訓體系,將提升《宣言》的學習度和應用度納入人才培養計劃中。
2.健全隊伍和物質保障
想要實現《宣言》的有效融入,就要以一定的隊伍和物質保障為基礎支撐。首先,健全隊伍保障。一方面,思政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通過學習《宣言》以及其他相關書籍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武裝大學生頭腦,以堅定其信仰信念。另一方面,思政教師要增強自己的思政育人水平。在將《宣言》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思政知識,同時還要通過運用《宣言》中的育人方式科學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個性發展情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為《宣言》的有效融入健全隊伍保障。其次,健全物質保障。一方面,高校要健全校園廣播、校園宣傳欄、校園報刊、校園網站等宣傳設施,以傳播《宣言》核心內容和思政教育意蘊,增強學生和教師的文化認同感。另一方面,高校還可以在圖書館、紅色教育基地等相關場地設立有關《宣言》的專欄,讓學生和教師能夠更深入了解《宣言》的歷史和內容,領會其中的魅力,促進《宣言》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
總之,《宣言》在今天依舊是一篇影響巨大、新意頻發的經典文獻。當代高校思政教育環境和形勢雖已發生變化,但其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原則與方法仍對當代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新時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必須深入挖掘《宣言》的深刻教育理論,并將其運用到思政教育的整個過程中,使《宣言》中的思政教育意蘊更加有效的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從而更好地發揮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嶄新篇章[N].人民日報,2022-07-28.
[2]張曉飛,劉榮剛.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理論學習的重要論述[N].學習時報,2022-06-06.
[3]中國青年報采訪組.習市長指導我“要把馬克思主義原著‘厚的讀薄,薄的讀厚”——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二十七)[N].中國青年報,2022-03-16.
[4][5][6][8][10][12][14][15][16][17][18][19][22][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0.434.413.422.411.16.418.422.422.411.376.11.9.380.
[7]劉志超.《共產黨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當代啟示[J].科學社會主義,2008(5):81-84.
[9]張智,單曉涵.《共產黨宣言》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11):116-120.
[11]劉曉佳.《共產黨宣言》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指引與實踐啟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6):88-90.
[13]齊冬紅.《共產黨宣言》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4):44-47.
[20]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1-07-02.
[21]饒異.新時代青年追夢正當時[N].光明日報,2022-05-26.
[23]李建華,趙寶玲.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理論”:說理與自由的統一[J].思想理論教育,2020(8):55-60.
[24]王璐,韓璞庚.網絡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輸論”的堅守[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5):61-64.
[25]張紅霞.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學生自我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31):64-66.
[26]習近平.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N].人民日報,2022-05-11.
[28]劉建鋒.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1):7-14.
(責任編輯:馬樹顏)
The Path of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mmunist Manifesto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ONG Wei, SUN Mingku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Abstract: Communist Manifesto,as classical work containing rich implications, is a model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Its content, methods and principles can enrich toda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Under new situation, we must deeply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of integrating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of the work.
Keywords: Communist Manifes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Effective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