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予
摘要:智媒時代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賦予了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許多嶄新的特征,使得教育的輸出形式呈現多樣化與個性化、學生的參與樣態呈現自主性與深入性、信息的傳播方式呈現豐富化與高效化,但同時新技術也帶來了新挑戰,復雜的網絡環境消解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信息繭房加強學生網絡群體的極化趨勢、數字化建設滯后影響高校教育效果。在摸清這兩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我們提出智媒時代的“五力”進路,以期增強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情感影響力”“傳播感染力”“議題設置力”“技術打造力”“品牌創新力”。
關鍵詞:智媒時代;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引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的時代課題。為更好地了解智媒時代民航高職院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新狀況,本文選取了民航高職院校398名大學生作為問卷調查的對象,就智媒時代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嶄新特征、存在問題和提升路徑等問題進行分析。
一、智媒時代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嶄新特征
智媒體是一種將人工智能應用于新聞傳播的媒體手段,給傳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表達形式、參與樣態、傳播效果等方面帶來了新機遇,賦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新的特征。
(一)教育輸出形式呈現多樣化與個性化
智媒時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再僅僅局限于以聲音、文字、圖片、影像等形式呈現,而是借助5G、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等技術手段進一步延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表達方式。多樣化的表達形式擴展了學生個性化的選擇空間,豐富了他們的體驗感與代入感、現場感與沉浸感。調查數據表明,有93.47%的受訪的大學生表示“大學學習和生活中你是通過手機網絡獲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但是在回答“您最喜歡哪種線上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的方式”時,學生的回答呈現出了個性化的選擇,有61.81%的受訪學生選擇了“觀看短視頻”,有16.83%的受訪學生選擇了“云游民航教育基地”,有14.07%的受訪學生選擇“網絡課程學習”,有7.29%的受訪學生選擇“跟隨智能教育機器人進行學習”。由以上數據分析可知,智媒時代表達形式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契合了當前民航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意愿。
(二)學生參與樣態呈現自主性與深入性
智媒體時代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使得多元主體可以自主選擇參與到某一個新聞的生產與傳播中。這就給學生在參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時提供了更多的主動權,人人都可以成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而哪些教育信息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會被內化吸收,也更多取決于個人的主體選擇。有68.0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曾經有過網上刷課的情況,有75.1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曾經有針對學習課程制作或參與制作微視頻、微電影等的經歷,有96.99%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曾經在觀看感興趣的民航新聞時有點贊、評論、轉發的經歷。這些數據都表明,智媒時代的教育過程中更具有自主、互動、共進的特點。同時,在智媒時代媒體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開展的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這種方式有利于精準把握每個教育主體受教育的情況并作出增值性評價,極大地提升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深入性。
(三)信息傳播方式呈現豐富化與高效化
智媒時代教育者可以依托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從更多的空間與維度搜集整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信息,極大地彌補了傳統依靠人工采集數據的缺陷。同時人工智能技術使得信息的生產、發布與傳播突破了以往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建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客體之間即時溝通的橋梁。這有效提升了信息處理與傳播的效率,在減少耗費更多人力物力的同時,也間接地提高了人們對信息的關注度。智媒體時代一條能夠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信息可以獲得四五千次的閱讀量,例如中國民航新聞網微信公眾號2023年7月21日發布的文章《體感40℃+下新疆機場人的堅守》閱讀量達到了4782次,這在傳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是很難實現的。調查數據也顯示,有98.49%的受訪學生表示曾經通過網絡平臺的短視頻或者文章等內容受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并深受啟發。
二、智媒時代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存在問題
智媒時代先進的技術在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嶄新特征的同時,也給民航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
(一)復雜環境消解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智媒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環境更加復雜。碎片化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得信息的質量良莠不齊,傳播主體的多元化增加了制作虛假新聞的可能性,傳播渠道的多樣化和隱匿化再加上人工智能技術的換臉、語音合成等技術則引發借助社會熱點炒作、刻意煽動輿論等現象。這些情況的存在無疑增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難度。在調研中,有93.73%的受訪學生表示自己曾出現過對所看到的民航新聞或者時事存在難以辨識真偽的困惑。當前,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大眾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特別是大學生群體來說,網絡化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1],如何讓他們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保持清醒頭腦,加強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是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二)信息繭房加強學生網絡群體的極化趨勢
智媒時代下的網絡推薦算法雖提高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精準度,但也讓學生看到的內容越發單一極端,與他們既有認知相左的信息會被算法直接屏蔽,這就變相地剝奪了他們的信息選擇權。信息繭房造成學生偏食信息,難以建立起整體的、系統的邏輯抽象思維。在內容高度同質化的網絡信息會議室中,他們容易不斷補充、更新、加深、固化一些負面的信息,偏執地認為扭曲的事實才是事實的全部,造成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失真,呈現出易受誘導、輕信、盲目、沖動、狂熱、偏執等特點,進而引發整體價值觀的偏失。同時網絡信息繭房可以滿足人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這就導致更多的人傾向選擇“宅”,片面地認為互聯網環境下的人機交互,已經能夠滿足其信息需求,也就沒有必要進行現實社會的交際。調查發現,有25.88%的受訪學生周末或者節假日最喜歡的娛樂方式都是“宅著上網或者打游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行動力,容易導致對崇高價值的解構和對現實思考的模糊。
(三)數字化建設滯后影響高校教育效果
高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和踐行的重要陣地,但是當前一些民航高職院校的數字化建設還難以與新時代青年學生的需求高度切合。一是數字化教育平臺教育內容單一,平臺建設相對滯后,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多數內容是對傳統新聞媒體如報紙上的信息的復制,忽略了內容的有效開發與價值引領,“人工智能+教育”的模式也還不夠普及。二是信息的發布與審核制度不規范,缺乏有效的輿情監測機制,存在較大的風險問題。特別是智媒體時代基于傳感器的生理反饋機制,可以實時觀察到學生在接收教育信息時的情緒變化,以此來判斷其對教育內容的接受度,但背后所隱藏的如何實現個性化服務與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等倫理問題需要引起重視。三是不同教育工作者在網絡教育空間的孤軍作戰、互不通氣,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受到信息處理技術的鉗制,在角色轉換上仍停留在傳統教育模式上,缺乏與學生平等對話交流、服務青年成長的意識。有35.93%的受訪學生表示“不喜歡學校網絡教育平臺的學習資源”,原因是“內容落伍,說教成分多”。同時62.56%的受訪學生表示“最喜歡的師生關系”是“民主型”,由此可見新時代大學生對師生關系的定位。
三、智媒時代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五力”路徑
智媒時代民航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的開展,一方面要依據民航高職學生的群體特點和智媒時代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結合新時代民航事業發展的需要,鼓勵學生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唱響青春之歌。
(一)融入民航強國戰略,輸出更大格局的“情感影響力”
智媒時代,教育工作者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用主流意識形態凝魂聚力,塑造良好的網絡平臺文化氛圍,引導民航學生樹立更大格局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只有國家富強、社會進步,個體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運用先進的智媒技術將教育話語轉變成圖片、聲音、視頻等可視化形式,用小故事闡發大道理,用小語言表達大思想,引導民航學子將個人的成長成才與民航強國戰略緊緊聯系起來,弘揚當代民航精神,牢記“三個敬畏”,自覺將引導個人奮斗與社會進步、國家富強相結合,努力在面對國際民航發展的新格局下尋找中國方案。
(二)善用民航主流媒體,加大主流聲音的“傳播感染力”
面對各種虛假信息、不良社會輿論,智媒時代民航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守住話語表達的紅線與底線。民航主流媒體要敢于發聲,廣大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自媒體等方式開設話題專欄對錯誤觀點進行分析,敏銳抓住錯誤言論背后的價值矛盾,對于錯誤言論給予有力的回擊,增強學生辨別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能力。民航系統各單位,不論是航空公司、機場等各類企業,還是參與通用航空管理活動的政府或事業單位,抑或是民航行業類院校,共同承載著民航高質量發展的重任,在智媒時代,各單位可以巧用網絡技術賦能,加強聯系,統籌合作,共同營造民航主流聲音的“傳播感染力”。
(三)緊跟民航時事熱點,提高主題教育的“議題設置力”
智媒時代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等預知未來話題的熱度、尋找熱門話題的深化方向、挖掘冷門話題的內在價值等,精準分析學生的信息需求,促進教育內容的有效生產,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話語魅力與內涵價值。通過對海量資訊中蘊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知識進行有效提煉與累積,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人的結合,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內容的深度。但應注意的是,“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數據,要提出有價值的選題,人的判斷力、解讀力、選擇力與創新力仍是核心”[2]。所以廣大民航教育工作者應密切關注時下熱議的民航話題,抓住焦點熱點事件,進行議題設置,做到有熱度又有溫度地回應學生訴求關切,提升學生獲得感,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四)貼合民航話語體系,增強行業場景的“技術打造力”
VR、AR等技術打破虛擬與現實之間的邊界,給受眾提供沉浸度高、臨場感強的全方位模擬體驗。智媒時代的民航高職院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加大VR、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通過虛擬場景、情景模式等增強行業場景的氛圍感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通過可視化技術把抽象枯燥的教育話語以一種簡單的、便于理解的視覺方式呈現出來。有效的可視化界面不僅直觀形象,而且更加真實可靠,更具有說服力,能夠讓廣大民航學子理論結合實踐,在行業背景下更好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意義。
(五)弘揚民航紅色文化,打造行業院校的“品牌創新力”
民航紅色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在民航高職院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中,廣大教育工作者要把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新資源加以整合,既要發揮博物館、展覽館、革命老區、紅色基地等傳統教育資源的功能,又要開發出新的教育資源,利用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最新的信息技術、媒體技術開展教育活動。同時,要整合教師資源,要把高校的各級領導、專業課教師、管理人員等都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中,實現全員育人,也要積極吸納社會上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大國工匠、勞模、明星等各界人士,以滿足新時代民航高職院校學生多樣化的教育需求。
結語
我們要把握智媒時代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結合民航高職學生特點和民航事業發展需要,走好“五力”進路,在實踐中不斷增強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情感影響力”“傳播感染力”“議題設置力”“技術打造力”和“品牌創新力”。
本文系中國商業技師協會2023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智媒時代民航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五力研究”(項目編號:ZGSYJSXH20230038)的研究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浩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層次的構建研究[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21,(05):74-89.
[2]彭蘭.智能時代的新內容革命[J].國際新聞界,2018,40(06):88-109.
(作者單位: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