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5月15日,紐約佳士得拍賣了一幅梵高的重要作品《加歇醫生肖像》,成交價高達8250萬美元,它被認為是梵高最好的作品之一,而這一價格也創下當時藝術品拍賣的紀錄。
天價買下這幅繪畫的是日本第二大造紙商“大昭和制紙”名譽主席齋藤了英。齋藤了英只與這幅畫作相處了幾個小時,就將它鎖進了有控溫控濕設備的保險柜中。兩天后,齋藤了英又在紐約蘇富比以7810萬美元買下雷諾阿的杰作《煎餅磨坊的舞會》。
齋藤了英曾表示:“死后打算一起帶入棺木,讓兩件名作陪葬,和我一起變為塵土。”1996年,齋藤了英因腦血管梗死逝世。在他死后,《加歇醫生肖像》的歸宿卻成了一個謎。
《加歇醫生肖像》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它究竟去了哪里?答案恐怕得從20世紀80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說起。
1985年的“廣場協議”后,日元不斷升值,日本國內的投機氣氛卻異常熱烈。商人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巨額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海外的不動產、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等等。就在這個時期,日本實業家在全球藝術市場掀起了收藏印象派畫作的熱潮。1987年的蘇富比秋拍中有印象派畫作,其中最貴的10幅中的5幅都是日本人買下。1987年到1990年間,拍賣會上40%印象派作品落入日本買家之手。
這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日本買家并不是把畫作為藝術品來收藏的,而是作為一種金融工具起到投資和融資的作用。1989年,日本富士銀行和世尊信用卡兩家公司開始開展繪畫擔保貸款業務,作品價值的80%可以融資,由西武百貨評估。僅半年時間,融資金額就達到500億日元。
收購熱潮后,日本人手上持有的印象派作品多達上萬件,總價近百億美元。到了1991年,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破裂,這些作品大多成為日本銀行中不良貸款的抵押品。
日本經濟泡沫崩潰導致大部分藏家現金流緊張,絕大多數藝術品由托管銀行保存,大部分藏品以擔保抵押方式抵押給銀行。銀行需要現金回流,會把這些抵押作品送至歐洲拍賣行拍賣。所以,有些世界名畫在日本還沒來得及露臉,又匆匆回到了歐洲。
齋藤了英在購入梵高的《加歇醫生肖像》時,財務狀況并不像人們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風光,他的企業已經負債累累。1982年,日本第二大銀行住友銀行指責齋藤了英的“大昭和制紙”經營不善,要求他出售個人藝術收藏以緩解公司債務壓力。1986年,其公司欠債已經高達464億日元。
由此推斷,很大的可能是,齋藤了英買到畫之后,轉手就抵押給了銀行。
有種說法,齋藤了英的兩件藏品以“擔保抵押品”的名義抵押給富士銀行。通過蘇富比安排的私下交易,《煎餅磨坊的舞會》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收藏家,據說這件作品現在在一位瑞士收藏家手上。而《加歇醫生肖像》1997年就已通過蘇富比,以私下交易的方式,轉讓給奧地利出生的投資基金管理人沃爾夫岡·弗呂特厄;據透露,作品當時成交價為9000萬美元。其后,據說弗呂特厄因財務危機,被迫將此件作品轉手給匿名藏家。畫作至今仍未露面。
《加歇醫生肖像》從歐洲大張旗鼓來到了日本,又從日本悄悄回流到了歐洲,這背后的力量就是金融泡沫和經濟周期。
(摘自《視野》 岑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