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作為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媒介,能夠呈現不同國家及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同時潛移默化地影響觀眾的價值觀念和思想觀念。而除了電影內容本身,字幕翻譯也在電影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在生態翻譯學視角下,從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三個維度對電影《帕丁頓熊2》的字幕翻譯進行實例分析,為未來研究電影字幕翻譯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帕丁頓熊2》;字幕翻譯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18-011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8.035
一、《帕丁頓熊2》
《帕丁頓熊2》(Paddington 2)影片改編自英國作家邁克爾·邦德的兒童文學《帕丁頓熊》,故事圍繞著一只穿著英倫學院風的秘魯小熊展開。帕丁頓從秘魯來到倫敦后,被布朗一家收留,逐漸融入到了這個溫馨的家庭中。而露西嬸嬸的生日快要到了,帕丁頓努力工作,想要買來這本精美的立體繪本送給她。但繪本卻被壞人偷走,帕丁頓也被誣陷入獄,引發了一連串故事。這部電影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倫敦宣傳片”,電影中包含大量倫敦地標性建筑的畫面,給觀眾帶來了濃郁的英倫風情。它顯然并不是一部單純的兒童動畫片,其中溫馨而又具有深意的故事情節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喜愛。帕丁頓用自己的善良與愛感染了街道上的鄰居,甚至是監獄里的罪犯,告訴我們“要善待別人,別人也會善待你”。同時,動物與人類的生態關系也是貫穿始終的重要話題。
二、影視字幕翻譯
字幕是我們觀看外文電影時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字幕翻譯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觀眾的觀影體驗,優秀的字幕翻譯能夠一定程度上拉近觀眾與電影內核的距離,而生硬的翻譯會將原本的電影效果大打折扣。影視字幕與一般的文本不同,受到時間、空間、聲音以及圖像等多種因素的限制,有著其獨有的特征,會給譯者帶來巨大的挑戰。
首先,瞬時性。對于普通的文學作品來講,讀者可以通過翻閱來回顧之前的情節,也能夠在注釋的幫助下充分了解其語言內涵,但電影字幕的每一句臺詞在屏幕上僅僅停留幾秒鐘,且需要與原語的聲音及畫面的切換速度保持一致。因而字幕翻譯的語言應當簡潔明了,避免使用冗長難懂的文字。其次,空間局限性。由于屏幕空間有限,字幕位于底端,不能對電影的主要畫面產生影響,阻礙觀眾的視野,字幕翻譯應該盡量與原語長度保持一致,最多不超過兩行。最后,口語化。影視字幕的很大一部分是人物的對話內容,因此會包含大量口頭語和習語,需要譯者充分了解原語文化,在目的語語言環境中找到對應的合適表達,而譯文風格也要符合情境,這需要譯者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并掌握靈活的翻譯技巧。
三、生態翻譯學
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關注生態領域,而生態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也成為了學術界的熱門話題。21世紀初,清華大學教授胡庚申首次提出生態翻譯學理論,該理論強調譯者的主體性,提出翻譯即為“譯者適應翻譯生態環境的選擇活動”(胡庚申,2004)。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源語言的翻譯生態背景,選擇適當的翻譯方法,以保持原語與譯語的生態平衡。“三維”轉換是生態翻譯學的基本翻譯方法,即在語言維、交際維和文化維進行選擇適應,從而得到 “整合適應度最高”的譯文,更好地為翻譯工作提供指導。要強調的是,這三個維度并不是完全相互獨立,而真實的翻譯活動中的轉換不僅限于此。本文將從這三個角度具體分析《帕丁頓熊2》的字幕翻譯,研究源語文化和譯語文化之間的生態平衡。
四、《帕丁頓熊2》字幕翻譯的多維度適應和選擇
(一)語言維度中選擇與適應
翻譯在語言維度上的適應與選擇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2011)由于漢語和英語屬于完全不同的兩個語系,兩種語言在詞匯、句式和修辭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英語語言多為復合句結構,需要連接詞來表達前后的從屬關系;而漢語句子結構較為松散,即使是幾個單獨的短句子,也能推測出其中暗含的邏輯關系。因此譯者需要充分考量文本的生態環境,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爭取在保留源文本內容的基礎上,產出符合譯入語文化的譯文。接下來將從語言維角度對于《帕丁頓熊2》的字幕翻譯進行分析。例子如下:
例1:The prisoners all appear to have vanished without a trace.
譯文:逃犯們憑空消失,無跡可尋。
例2:But I do have a little bit of good news that might turn your frown upside down.
譯文:但是,我確實有個好消息,肯定能讓你眉開眼笑。
英文中的許多句子如果直譯過來語言會十分冗長和復雜,而四字詞語是漢語的一大特色,能夠用短短幾個字傳遞十分豐富的信息。這種方式也更加符合電影字幕翻譯的要求,那就是要簡短易懂,不占用過多屏幕上的空間。例1中,譯者將句子的后半句斷開,翻譯成兩個四字詞語“憑空消失、無跡可尋”,使得譯文結構整齊而通順流暢。同樣在后面例句中,也出現了“眉開眼笑”一詞,給譯文增添了許多生命力。在整部電影的字幕翻譯中,存在多處四字詞語的表達,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發揮譯文語言優勢,運用四字格是應該加以提倡的。(馮慶華,2010)
例3:Sorry,I get grumpy when I havent had breakfast.
譯文:抱歉,我沒吃早飯心情不好。
此處,如果直譯過來,譯文則會變成“我心情不好,在沒吃早飯的時候”,這樣翻譯不符合中文的口語表達,中文一般會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先闡述原因再說結果,將重點放在句子末尾。因此譯者進行了一定的語序調整,更加符合目標觀眾的語言習慣。這句話也體現了布朗太太對帕丁頓的關心,她此刻心情很急切,想要替帕丁頓找到真正的小偷。
例4:I have just been spilled upon by a chilled liquid.
譯文:剛剛那服務生把冰水潑了我一臉。
除了語序方面的差異外,中英文對于語態的使用也有所不同。英文多用被動句,而中文常見主動句。當然,中文中也存在被動句,常用“被”“受到”“遭到”等詞來表示被動。不過一般來說,英文中的被動語態應當在翻譯過程中轉化為主動語態。例句中,火車突然開動,法官抱怨自己被服務員潑了一臉。如果直譯成“我剛剛被冰水潑了一臉”,雖然字面意思傳達到了,但是聽起來有些生硬。因此,譯者將其轉換為主動語態,并還原出來真正的施事者作為主語,使得臺詞更加符合中文的語言環境,做到了語言維度的適應轉換。
(二)文化維度的轉換
“文化維度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胡庚申,2011)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當重點關注源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的差異,尊重目的語文化環境,用譯文跨越文化的鴻溝,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達。
例5:Only the good Lord knows what she was doing up there.
譯文:天知道她跑到那里干什么去了。
“上帝”一詞是西方常用的術語,用于表示一個至高無上而無所不知的角色。而在中國文化里,我們通常會用“老天”或“老天爺”來表達相同的含義。因此譯者選擇譯為“天知道”,對于目標讀者來說,這一詞更容易被接受。在這種情況下,譯者就采用了歸化的方法, 使用目的語的表達方式來翻譯原文內容, 消除了讀者的理解障礙。
例6:I know a wee trick Harry Houdini used to do.
譯文:我知道大魔術師哈里·胡迪尼的一門絕招。
例7:Indeed,Poirot.
譯文:說得對,偵探波羅。
臺詞中的哈利·胡迪尼是一位美國著名魔術師和特技演員,他最拿手的就是逃脫術。而這里如果直譯過來,大部分中國觀眾并不理解這個人名所表達的意思。這句話是拜爾德夫人的臺詞,菲尼克斯把布朗先生、拜爾德夫人和朱迪用手銬鎖在了車廂里,而她卻能夠撬開手銬,這里的“絕招”對應的就是逃脫表演。因此,譯者添加了“大魔術師”來解釋胡迪尼的身份,從而讓觀眾清楚明白此時的語境。波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系列偵探小說中經典的偵探角色,由于菲尼克斯是一名演員,對這些經典角色都較為熟悉,所以才會在密室中自言自語時提到它。但是這一角色在中國并不是耳熟能詳,因此譯者進行了解釋。
在以上的兩個例句中,譯者都采取了增譯的方法,力求體現原語中隱含的文化含義。
例8: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
譯文:天涯何處無芳草。
基茨小姐告訴帕丁頓自己約會不是很順利時,鸚鵡替她說出了這句臺詞。該句的字面意思是“海里還有很多魚”,但結合英語語境,它想表達的其實是,還有很多合適的人或機會。通過挖掘語言背后的深層次內涵以及文化差異,譯者選用了漢語中的經典詞句“天涯何處無芳草”,出自蘇軾的《蝶戀花·春景》,我們常用這句話來表達對愛情豁達的態度或是安慰感情不順利的人。譯者將中國的文化元素融入進了譯文,精準地傳達了源語言的文化內涵,同時使觀眾更易于理解。這句話也為后文基茨小姐和上校在一起做了鋪墊。
例9:Talk about a rogues gallery.Hideous.And as for that bearded baboon in the middle,hes hardly got two brain cells to rub together.
譯文:他們沒一個好人,老天哪。中間那個留胡子的大狒狒,肯定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布朗先生此處是在看不起帕丁頓監獄里交的朋友,他想告訴布朗夫人這些人是靠不住的。“rogues gallery”是“罪犯照片陳列室”的意思,帕丁頓和它的罪犯朋友們擠在一個探視窗口里,這一英文表達很生動而貼切。但如果直譯過來會十分生硬,因此譯者將其含義用更加口語化的語言表達了出來,也更易于理解。而后一句話其實就是在罵鐵拳先生空有個健壯的體格,頭腦不聰明。譯成中國的俗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通俗易懂,能夠讓觀眾更有代入感,同時充分感受到布朗先生的嘲諷語氣,也解決了源語和譯入語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
(三)交際維度的轉換
在交際層面,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關注原文中的交際意圖是否在譯文中得以體現。(胡庚申,2004)因此,譯者應當分析源語言的交際目的,并傳達給目標觀眾。由于影視作品中會存在大量對話內容,因此翻譯過程中滿足交際意圖尤為重要,要讓譯文更加易于被理解。通過在交際維的選擇適應,譯文能夠更準確地表達原作品中的人物關系與情感變化等。
例10:Pull alongside.Im going across.
譯文:靠近那趟車,我要跳過去。
該例句體現出了英文的省略,由于此時的情況十分緊急,布朗先生需要制造機會跳到另一趟火車上幫助帕丁頓,所以臺詞多為口頭語。如果僅僅直譯成“靠邊”,不把它明顯化,目標觀眾就會缺少信息,導致意義上的模糊不清。因此譯者都將賓語還原出來,為目標觀眾提供了完整的交際背景。
例11:Two choices:take it or leave it!
譯文:兩個選擇,吃光或者餓死!
如果直譯過來“兩個選擇:吃掉或者留那!”,體現不出鐵拳先生在下達命令時威脅和強制的語氣。前面在翻譯帕丁頓的話時用了“建議”“請”等客氣的詞匯,以突出帕丁頓是一只有禮貌的小熊,而該句中譯者將鐵拳先生的話翻譯得更加粗魯和直接,和前者產生了鮮明的對比,也符合電影中略帶搞笑的氣氛。觀眾在觀看這一段時,能感受到說話者是監獄里暴躁的廚師,既傳達了這段話的原意,又表現出了鐵拳先生的性格特點。同時保留了原有的句式,確保字幕與語言表達的節奏相對一致。
例12:Why would Phoenix want to steal a pop-up book?
譯文:菲尼克斯偷一本破書干什么?
庫里先生認為菲尼克斯是個大富豪,沒有理由去偷竊這本普通的書,根據前面的言論可推斷出,他對給帕丁頓洗脫罪名并不是很上心,并且認為布朗太太完全是在胡思亂想。因此,譯者若將“pop-up book”直譯過來,無法體現出庫里先生的感情色彩,翻譯成“破書”在此處十分合適,觀眾能夠感受到他此時憤怒的心情,使得上下情節更加連貫。同時也符合此處的交際情境,使得庫里先生的人物性格更加鮮明。
五、結語
字幕翻譯的發展能夠進一步將各國的影視作品推向世界市場,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而生態翻譯理論為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且對字幕翻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重視兩種語言環境之間的生態平衡。譯者通過多種層次的適應和轉換,創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字幕翻譯,相信這也是《帕丁頓熊2》這個溫暖而又治愈的故事在中國廣受歡迎的原因。因此,希望更多譯者能夠關注翻譯生態環境,幫助更多國產影視作品走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
參考文獻:
[1]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例示“適應選擇論”的翻譯原則和翻譯方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3):49-52.
[4]胡庚申.生態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32(02):5-9.
[5]劉軍平.生態翻譯學之三大哲學價值功能[J].上海翻譯,2022,(01):1-8.
[6]呂茂麗,王也.語境順應視角下英文電影字幕翻譯研究[J].作家天地,2023,(11):126-128.
作者簡介:
張博洋,女,漢族,天津人,天津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