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自漢代以來即為中原與西域的交通要沖。由于敦煌在古絲綢之路上的特殊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在此得以融匯。而敦煌壁畫以其絢麗、恢宏的風貌,為后人生動講述了千百年來在這里發生的多元文化融合的歷程。其中第249窟的飛天形象,就是古印度、西域佛教中的樂神形象與道教飛仙形象的結合。第285窟中西壁諸天的繪畫采用“紅色地仗”(保護、裝飾建筑的木構件的一種工藝)的裝飾模式,就是典型的粟特藝術,與祆教崇拜火與光明的信仰有關,甚至其中的“日天”形象也是來自祆教。
思維解讀
跨越千年、綿延萬里的古絲綢之路,是一條川流不息的商路,同時也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路。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壁畫中折射出這一文化特性,用藝術的形式生動展現了古代絲綢之路文明的多元樣態。“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敦煌壁畫把佛教故事、義理與審美創作高水平地結合在一起,繪制出載譽美術史的經典之作,直至今日依然能深深打動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