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幼一體化背景下,培養具有“托育+保育”能力的人才,強化教育資源供給,探索園校院協作、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養路徑,研發相關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所指的園校院協作,即幼兒園、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基于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而開展的協作。產學研一體,即園所、院校與生產性實訓基地(校院附屬幼兒園或協作的幼兒園)之間形成的托幼一體化服務、托幼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托幼一體化標準研發系統,以及在運行過程中發揮的綜合優勢。
1.開設托幼一體化服務
北京市求實職業學校附屬幼兒園及協作園所開設了托幼一體化服務,為中高職學生托幼一體化崗位實踐、園校院一體化人才培養協作提供了實踐場所。在中高職一體化課程設計及中高職一體化質量監控下,保育專業學生及銜接的高職學院的大專學生在附屬園及協作園所開展梯度性的工學交替,通過“認知實習—保(托)育實習—托育、保教實習—頂崗實習”,實現“模擬幼兒園—真實幼兒園”的工學交替,形成“認知—實踐(協助、觀察、學習、指導)”的工學交替。同時,院校師資力量深入園所,理論專家與實踐專家構成了理實一體的研發隊伍,在托幼一體化相關標準研究、園所托幼一體化課程開發、托幼服務質量標準建設、園所特色文化挖掘上發揮了綜合效應。
2.探索“園校院一體、‘五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園校院一體,即園、校、院在建設理念、發展需求和發展目標上達成共識,實現行政管理、業務管理和業務執行三個層次的深度融合,將決策、執行與監督形成合力,生成雙向資源整合的共同體,在課程設置、教學與教研、教師培訓與服務等方面建立園校融合運行機制,實現共同發展。
“五雙”融合,即“雙環境、雙導師、雙角色、雙課程、雙評價”融合。中高職院校與幼兒園“雙環境”下,將崗位工作任務轉化為課程教學內容,將崗位工作能力標準轉化為實踐學習評估標準;中高職專業教師與幼兒園教師“雙導師”進行實踐教學與評估;學生既是學習者又是幼兒園實踐者,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校內學習、模擬訓練,完成高仿真實訓課程,在幼兒園觀察并記錄幼兒園教師工作過程,并在真實環境中完成真實情境實訓的實踐任務;學校專業教師和幼兒園教師共同評估指導,幫助學生在評估中反思改進,學校教師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和目標達成,調整優化學習內容。
3.研發托幼一體化教學標準
基于園校院協作,依托附屬幼兒園,在“產學”背景下研制中職幼兒保育專業標準、編寫專業教材、組織市級及國家級賽事規程、開發市級“雙師”培養項目載體及評估標準,實現人才共育、資源共享、標準共建、師資共融、服務共舉、科研共創。幼兒園的實踐專家團隊深度參與項目研發,將幼兒園標準和資源引入項目,以及學校、高職的人才培養過程,專業標準研制、教材編寫等項目,促進了園校院團隊自身的專業發展,擴大了園所為學校服務的功能,同時也強化了院校服務于園所的能力。在深度合作過程中,園校院實現人才鏈與產業鏈的銜接,推動產教融合、園校院共贏。
在園校院協作下,幼兒保育專業將PGSD能力分析的四個方面與課程相結合,設計了包括3大模塊、6大課程包的課程結構。通用模塊包括通識教育與基礎能力課程、教師教育能力課程,培養學生的通用能力、社會能力和發展能力;專業模塊主要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培養學生對應崗位的職業能力;拓展模塊包括藝術教育課程、專業拓展課程和綜合實訓課程3個課程包,培養學生的拓展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拓寬學生未來就業的橫向選擇。基于托幼行業相關標準,結合托幼一體化崗位要求,結合嬰幼兒保育賽項及托育大賽的導向,通過對標、對崗、融賽,形成以學生就業與終身發展為核心,以崗位、能力、實踐能力為導向,以基礎、核心、綜合、拓展能力為階梯的“一核心三導向四階梯”課程體系,突出了課程體系與崗位工作目標的無縫對接。
園校院協作的人才培養,有利于三方產學研并進,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地與園校院三方共贏的重要創新舉措。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園校院協作、產學研一體背景下創新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研究”(課題編號:CDDB19202)研究成果
編輯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