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的核心是校內教育減負提質,實現去功利化回歸公益化、去應試化回歸素質化、去焦慮化回歸理性化,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這與北京市東城區景泰小學的“幸福教育”辦學理念高度契合。景泰小學在“幸福教育”辦學理念的指引下,積極做好課后服務頂層設計,讓課后服務成為高質量的“第二課堂”。
整體定位,做好課后服務頂層設計
景泰小學嚴把教學質量關,將學生的成長和家長的需求放在首位,堅持為學生提供作業輔導、分層指導、興趣培養等課后托管服務?!半p減”政策發布后,學校精心布局、創新機制,積極做好課后服務頂層設計。
構建課后服務課程體系。課后服務課程由人文情懷、科學創新、藝術審美、身心健康、勞動實踐五大領域構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類,旨在“以體育德、以德啟智、以智促美、以美養勞”,實現“五育”并舉,通過課程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注重學生的體驗,讓學生以體驗帶動感知,以行動促進思考,做到行中求知、知行合一。
創新課后服務實施機制。學校創新實施“三維兩融一感”課后服務機制。“三維”指全面的作業輔導、多元的提優補差、豐富的社團活動三個維度;“兩融”指校內校外資源的融合、家校協同資源的融合;“一感”指打造有“幸福感”的課后服務,促進課后服務工作走深、走實。
完善課后服務管理體系。課后服務由校長直接管理,教研部門負責課程開發及實施,管理部門由教師管理組、后勤保障組、安全巡查組構成,全面確保課后服務順利實施。同時,建立了由校級干部,以及市、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等構成的師資隊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90%,其中,市、區級骨干教師100%參加課后服務。
精準服務,構建“量少質優”的作業管理模式
作業輔導與提優補差是課后服務中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景泰小學各學科教師從作業設計、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作業評價等方面開展了有效探索,在“量”上做“減法”,在“質”上求“提升”,形成了“量少質優”的作業管理模式。
以調研明確需求。學校在每學期開學初開展相關調研,從課后服務的時間、內容、期待三個維度,了解家長對課后服務的需求。調研結果顯示,在課后服務中,家長首先希望孩子能把當天的作業完成好,其次希望孩子能夠參與自己感興趣的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以菜單式服務豐富供給。為了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學校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了“5+2”菜單式服務,即每周五天、每天兩個時段:每天課后服務的第一時段由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的教師輪流進行作業輔導,確?!白鳂I不回家”;第二時段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在周一至周五的下午安排豐富的實踐活動課,采取選課制,學生自主選擇課程。
以針對性溝通完善服務。課后服務開展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做作業比較慢,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比較多,“作業不回家”難以做到全覆蓋。那么,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在線上與家長進行了一對一的溝通。經過再次調研,學校在課后服務的第二時段分年級開設了“作業愛心班”。教師們不僅將“輔導什么、怎樣輔導、如何反饋”作為教研的重點,還從教學層面反思學生學習問題產生的原因,調整常態教學,確保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不掉隊。作業輔導采用“分層輔導”與“量身定制”相結合的方式,真正落實課后答疑輔導,實現“作業不回家”“問題不回家”。
“五育”融合,讓學生既能“吃飽”更能“吃好”
在課后服務中,學校重點打造了學術探究、學科拓展兩類實踐課程。這兩類實踐課程內容涵蓋文學、藝術、科技、體育等,既有“請進來”的課程,也有“走出去”的課程,既能讓學生的課后學習有“出口”,又能滿足學生特長學習與開闊視野的需求。
以“五色土”大講堂為依托的學術探究課程。我們在課后服務中開設了“五色土”大講堂,為學校教育提供有力的補充與拓展。“五色土”大講堂分為三級:“一級講堂”借助全社會的教育力量,邀請不同職業的專業人士以及具有社會示范性的榜樣人物、精英學子等走上講臺,課程內容涉及不同領域;“二級講堂”把不同行業的家長請進學校,將他們的職業知識傳遞給學生;“三級講堂”由學生自己擔任小講師,為同學介紹自己最拿手、最喜愛的技能與知識?!拔迳痢贝笾v堂不僅豐富了課后服務的內容,更承載著面向全校學生傳播多元文化的作用。
以“人人體驗”為特色的學科拓展課程。學科拓展課程遵循“人人面向課程,課程面向人人”的理念,以“人人體驗”為特色。其中,“快樂英語人人唱”課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學校現已形成了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濃厚。這些特色精品課程成為課后服務的補充。
景泰小學堅持高標準定位,把學生、家長的滿意度作為衡量課后服務質量的“風向標”,并將其作為提升學校幸福指數的重點項目來抓,力求讓課后服務充滿教育的溫情。在課后服務的實施中,學校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不僅真正發揮了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更提升了學校整體的育人質量。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