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必修必學內容中設置了體能模塊。由此可以看出,體能練習在高中體育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緊湊的時間框架內,多樣化的體能練習能夠高效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滿足學生差異化的需求,增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
一、高中體育課多樣化體能練習的設計與實施
1.結合課程,整體設計
在高中體育課的課程設計應圍繞提升學生的綜合體能素質進行一體化推進,如力量、速度、耐力和協調性。教師要以模塊設計為前提,在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體能素質的基礎上,結合項目特點融入體能練習。如,籃球模塊中3VS3技能教學,可以融合以下體能練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耐力水平。折返跑(提高學生的速度和靈敏性):在籃球場上擺放2個標志物,學生在2個標志物之間進行折返跑,每次折返都要觸摸到標志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能情況逐漸增加折返的次數或距離;跳繩(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和協調性):讓學生進行單腳跳、雙腳跳、單搖、雙搖等多種形式的跳繩練習,注意節奏和呼吸的配合,保持身體的平衡和協調;仰臥起坐(提高學生的身體穩定性和耐力):讓學生進行變換形式的仰臥起坐練習,如交叉腿仰臥起坐、側身仰臥起坐等,注意呼吸的配合和動作的標準性;俯臥撐(提高學生的上肢力量和耐力):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俯臥撐練習,如鉆石型俯臥撐、擊掌俯臥撐等,注意呼吸的配合和動作的標準性。
此外,課程設計還應考慮學生的學情特點,提供適合不同水平和能力的練習方案。通過設置不同難度、不同內容、不同方法的練習任務發展學生體能,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強度、難度和內容的空間,有助于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得到適當的挑戰和發展。
2.融合項目,精準實施
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能練習可以融合不同運動項目,不僅拓寬了學生的運動視野,而且加強了體能練習的全面性和實用性。如,結合籃球的跳躍技巧和足球的短距離沖刺,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爆發力和協調性;融入田徑的耐力跑和體操的柔韌性訓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持久力和靈活性。此種結合項目的體能練習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有更豐富的運動體驗,全面提高學生技能和體能的同時,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如,在籃球技戰術教學中,在防守與進攻組合練習后,可以安排以下專項體能練習。“防守步伐挑戰”(3min):學生進行快速側移練習,模擬籃球防守過程中的步伐,增強上下肢協調和敏捷性;“快攻折返接力比賽”(3min):分組進行全場快攻折返接力比賽,發展學生的移動速度和無氧耐力,增強體能;“仰臥起坐+跑點投籃”(4min):完成30次仰臥起坐后進行快速跑點投籃練習,提高學生核心力量與身體反應能力。
3.目標導航,分組開展
分組教學有利于通過同伴效應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每名學生都能找到團隊歸屬感。同時,在分組教學中融合分層教學的思想,提高體能練習的針對性和精準性,使每名學生都能在符合其個人能力和需求的環境中得到充分發展,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機能。
一是采用同質分組的方式,根據學生運動興趣、體能水平、技能水平等,將學生分成基礎、提高2個組別,每個組別的練習計劃根據其水平進行設計,基礎組側重基礎體能的建立,降低起點。如,基本的耐力和力量練習,以及簡單的組合體能練習。提高組在達到基礎目標后提高難度,進行中高強度或更復雜的組合專項體能練習,拔高體能和技能。二是采用異質分組的方式,互補帶動組內成員共同進步,常用于比賽環節,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三是同質和異質分組相結合的方式,根據不同內容和目標的需要,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靈活選用分組方式,適時調整。此外,還有領導式分組、幫教式分組等組織形式。在高中體能練習中,多樣化的分組也是體能練習多樣化的體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進行分組,然后在各組內開展不同的練習項目,既能保證練習的針對性,又能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另外,教師還可以定期進行組間交流,讓不同組別的學生分享彼此的練習經驗,促進相互學習與進步。
4.組織比賽,活動賦能
在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練、賽一體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策略。通過組織比賽,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技能和體能應用于實際競技環境中,從而進一步加深理解。體能練習比賽的設置應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如,設置籃球三分球大賽,學生需要在三分線外連續投籃,不僅要速度快,而且要命中率高,這不僅需要學生具備出色的手感,更需要強大的心肺功能、上肢力量等。只有體能充沛,才能在比賽中保持穩定的發揮。這種實戰應用不僅鞏固了運動技能的掌握,還能在比賽中提升體能,增強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持續性。此外,比賽也提供了一個反饋和自我評估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評估體能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增強。
二、高中體育課多樣化體能練習的注意事項
1.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多樣化體能練習需要采用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體能練習的育人價值,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首先,聚焦教學問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發展體能。如,在以分組的形式開展中長跑、間歇跑等體能練習時,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心肺耐力的原理和特點,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結合生活實踐建立真實的教學情境。如,教師將單純的卷腹、俯臥撐轉變成“卷王大戰”等情境化的教學比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練習積極性。
2.注重教學組織的多樣化
體能練習的多樣化要求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組織方法,合理運用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運動需求。同時,體能練習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變化情況靈活安排內容、合理搭配體能練習內容。如,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體能練習,特別要關注肥胖、瘦弱、協調性差的學生,通過降低難度增強參與性,幫助他們樹立學練信心。
3.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化
教師運用多元化的評價能渲染課堂氛圍,激發運動動機,激勵學生適應體能練習的負荷強度,繼而長時間保持良好的身心鍛煉狀態。教師要結合學生在體能練習中技能表現和情感態度,運用激勵性、引導性、表現性等評價方法,讓每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體能練習中。如,TABATA體能練習時,運用“好樣的”“沖刺”“加速”“倒計時”等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戰勝自我,克服高強度體能練習帶來的枯燥感和疲憊感,樹立超越自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