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級各類教學研討活動中,公開課觀摩是一種最常見的方式。不管什么級別什么類型的公開課,一種是借班上課,另一種則是使用自己班級的學生上課。《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實施后,如何在《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背景下進行借班上課,引起體育教師的討論和關注。筆者以“浙派體育教研共同體第一次活動”中的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及運用》大單元、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練習方法:長傳快攻》和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運用方法:綜合運用3》為例,闡述借班上課要做到的“三個關注”。
一、關注大單元教學設計,整體把握教學內容
大單元教學具有連續性、系統性、綜合性、進階性等特點。借班上課可按照原任教教師設計的大單元選取其中1個課時進行教學,也可根據自己設計的大單元再確定其中的1個課時授課。由于大單元教學是相對系統完整的持續性教學,很顯然,由于學生的基礎等問題后者較難開展(除非授課內容為大單元第1課時),因此一般采用前者,即按照原任教教師設計的單元選取其中1個課時進行課堂教學。為了上好課,借班上課教師不但要深入研究課時教學內容,更要從整體的視角關注大單元設計,對整個大單元目標的制訂、核心問題的確立、結構化內容的構建、教學內容相互間的邏輯順序、課時的安排等反復研究,做到心中有數,要把課時教學計劃放在整個大單元中設計,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連貫性、進階性和有效性。
二、關注學情,全面深入了解學生
1.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視角下的借班上課,除了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特點之外,關鍵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這個基礎包括學生的實際基礎,即學生已學過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由于是借班上課,教師雖然可以從大單元計劃中看出學生學過什么,但不知道學到什么程度、掌握得怎么樣。大單元教學內容除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之外,還包括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等,是一個相對綜合的體系,只有深入研究學生,了解學生前面學過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后續還要學習什么,才能精準把握每一節課,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教學。以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及運用》大單元中的第8課時——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練習方法:長傳快攻》一課為例,在之前已學過3個課時的短傳快攻的傳跑練習、2個課時的“短傳+行進間投籃”以及2個課時的長傳快攻傳跑練習。學生對于長傳快攻從戰術認知到技能掌握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教師設計了“在練習與比賽中進攻方能做出長傳快攻的戰術配合,表現出傳得快、跑得快、投籃快;防守方能做出快速移動、封堵傳球的動作,同時發展學生快速起動能力和反應能力”的技能目標,符合學生的學習基礎,達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了解平時的教學組織形式,積極推進小組化學習
小組化學習是現階段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即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實際發展需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固定的學習小組,各小組以問題為導向,圍繞學習任務有序地進行合作、交流、探究、反饋等學習活動,最大程度發揮個體能動性和團隊協作力,以提升學習效度和綜合素養的一種體育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以小組的自主合作學習為主,這與以往的教學組織形式略有不同。如,本次活動展示的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練習方法:長傳快攻》和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運用方法:綜合運用3》課例中,均以固定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練。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任務單(學習單),以任務驅動、問題導向的方式,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逐步開展自主合作學練,同時依據教學目標、學練標準等開展評價。由于教師對學生接觸時間短、了解不夠深入,所以上課之前要對學生平時小組化學習的開展情況,諸如平時分組的形式(包括有沒有固定分組)、小組人數、小組長安排、組內分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習慣等進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再根據了解到的情況設計、調整自己的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使小組化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反之,臨時分組往往只有小組化學習的形,而缺乏小組化學習的內涵和實質,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
3.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組分層教學
借班上課時,教師應充分了解所教班級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對學生的運動能力等情況應做到了然于胸,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組分層教學或個性化教學。如,進行同質或異質分組時可根據學生的身體條件、運動基礎設置不同的學練任務和學練標準,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和體驗。如,本次活動展示的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練習方法:長傳快攻》和水平四(九年級)《籃球快攻戰術的運用方法:綜合運用3》課例中,教師均根據男女生運動能力和籃球基礎的不同,設計不同的練習內容、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使男女生都獲得了成功的機會,體驗到籃球運動帶來的樂趣。
三、關注場地器材的布置和使用,實現效益最大化
借班上課除了要重點關注大單元整體設計和學情之外,還要關注場地器材的合理布置和使用。《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教學建議”中對每節課的運動密度、運動強度等都提出了明確要求。如,“每節課群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50%;每節課達到中高運動強度……”[1]同時又強調要創設多種復雜的運動情境,實現學練賽評一體化等,這些要求的提出在教學組織形式、場地布置、器材使用等的落實方面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視角下的借班上課,教師應充分關注場地器材等因素。如,對于籃球課中籃球架不足影響到教學比賽的組織和實施等問題,教師可通過在球場兩邊設置2個簡易籃球架的辦法解決,這樣一個球場就有了6個籃球架,可以供6個小組的學生同時進行練習和比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綜上所述,《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視角下對單元設計、學情和場地器材等充分關注、深入研究和整體把握,借班上課就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至于公開課是采用借班上課還是使用自己班級的學生上課,都應根據需要,結合活動的目的、主題、組織形式等綜合考慮。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