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會禹 孫又紅
提升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農村學生道德素養和樹立正確法治觀念的重要途徑。因此如何提升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了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探究了提升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相關措施,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在農村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非常重要。在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律知識、情境模擬、多媒體教學、小組討論、案例分析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等現代技術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網上學習和交流,拓寬他們的學習渠道。教師要利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的效果。教師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學生真正理解道德和法律的內涵,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和道德觀念。
二、道德與法治教育要連接生活,優化能力
在小學階段,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與道德有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在教授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將課堂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案例講解課本中的知識點,并從生活的角度對知識進行分析,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將現實生活案例帶入課堂,結合課本中的知識點,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從生活的角度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拉近知識與生活的距離。
如在教學《錢該怎樣花》一課時,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聯系實際說說自己有哪些需求。然后,我創設情境:讓每個小組推選代表到老師這兒領取20元購物券,模擬生活場景,當一回“小小采購員”,跟老師一起走進“萬家樂超市”去消費。并通過錄像定格顯示超市中每種商品的價格,讓學生選購。再讓小組代表分享自己小組用20元買了些什么,以及為什么有些東西想買卻沒有買,從而使學生明白:買東西要考慮真實需要和條件是否允許,當我們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我們就要有所放棄。接下來,我再讓學生交流:通過課前的調查了解,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是什么?你家里準備添置哪些東西?這些需求哪些已經得到滿足了,哪些需求還沒有實現?為什么?
這樣,通過把現實的生活場景搬上課堂,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鏈接,和學生的每個家庭成員聯系起來,學生就從內心體味到了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學會了為家庭分憂。學生的認知水平在與生活鏈接的活動中得到了提高,思想感情在活動中得到了陶冶。這也充分體現了道德與法治課源于生活的特點和指導學生生活的實踐性特點。
三、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
道德與法治課的重要性在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農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使學生在接受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能夠理性思考、辨別是非。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思維引導上,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立的道德判斷和法律意識,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批判性思維是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對所接受的信息進行分析、評價和判斷的能力。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學生需要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爭辯等方式,學習和思考有關法律和道德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某一道德問題背后涉及的法律法規,評價其合理性和適用性,從而形成獨立的見解。這種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本質,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