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曉英
我國教育管理部門大力推進“雙減”政策,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的實際情況,廣泛推行不同類型的減負增效教學策略,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積極推進快樂學習教學模式,大幅度提升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的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進一步強化教育效果。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優化課堂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優化策略,旨在為提升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益思考。
一、“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意義與教學價值
(一)提高教學效率
“雙減”政策下,優化師生互動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在有效的互動中,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增強學生學習動力
在師生互動中,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支持,激發學習動力。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的互動交流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參與度。
(三)促進師生情感交流
優化師生互動可以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親近感和信任感。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學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教師也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四)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師生互動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在與教師和同學的互動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五)打造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環境
優化師生互動有助于打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學生可以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使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
二、“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優化策略
(一)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特別是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優化師生互動,特別是借助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此類教學策略的核心在于創造一個充滿活力、富有創造性和包容性的課堂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互動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和價值。
首先,為了指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多樣化的學科教育活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學生針對特定的主題或問題進行討論,以便學生可以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了有效保障小組討論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討論的主題,保障其既有挑戰性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和討論,如提問技巧、傾聽他人觀點等。
其次,角色扮演是另一種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參與度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增強學生的同理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要求學生模擬特定的人物或角色,進入特定的故事情節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可以更加生動地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情節和人物性格,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最后,游戲化學習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實現深入學習。將語文知識與游戲相結合,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例如,設計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填空、匹配、拼圖等游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程度。
為了有效保障此類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精心規劃和管理,包括明確學習目標、準備必要的教學資源、設置合理的時間安排,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評價,以有效保障每一種教學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針對《北京的春節》這一課,筆者精心設計了一系列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優化課堂師生互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教學過程中,筆者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入課程主題,鼓勵學生分享自己或家人在春節期間的經歷和感受。通過此類方式,學生在交流中不僅深化了對北京春節文化的理解,也提高了批判性思維能力。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筆者還帶著學生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扮演課文中的人物,如買年貨的市民、放鞭炮的孩子等,通過模擬特定情境,引導學生更生動地理解文本內容。在活動中,筆者巧妙地引導學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正在廟會上選購年貨的小朋友,你最希望買到什么?為什么?”此類互動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培養了學生的同理心和創造力。
隨后,筆者設計了與課文相關的填空題和匹配游戲,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復習課文內容和詞匯,并借助鼓勵的話語增強學生的參與感:“春節傳統活動有很多,我們來看一看誰能快速準確地完成這個匹配!”在課程總結時,筆者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和分享,引導學生表達對北京春節習俗的看法和感受,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及時反饋和表揚,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這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成功創造了一個開放、互動、包容的課堂環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這不僅符合“雙減”政策提出的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要求,也優化了小學語文課堂的師生互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積極參與學習的平臺。
(二)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為了達到激發興趣這一教學目的,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并據此設計教學內容和活動,使之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和生動性。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方式收集學生的興趣愛好信息,了解學生在文學、歷史、藝術等方面的偏好。這一步驟是設計吸引學生關注點的教學內容和活動的基礎。隨后,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教師可以精心挑選或創編與學生興趣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富有趣味性的文學作品、歷史故事或藝術圖片等,將此類資源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從而提升課堂的吸引力。
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技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有趣的故事,用情景模擬法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文學作品的情感,或引導學生在游戲中掌握語文知識。此類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參與,提高語文課堂的互動性。
最后,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與學生興趣緊密相關的課外活動,如讀書會、寫作工作坊或小型文學演講等,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通過參與此類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在放松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還能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和創作成果,從而增強學習的互動性和社會性。
(三)鼓勵學生自主表達和思考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優化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尤其是師生互動的優化,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其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鼓勵學生自主表達和思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策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以設計開放性問題,鼓勵學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和體驗進行回答,而不是僅尋找標準答案。此類方式既可以引導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更加自信,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可以直接借助提問、討論和分享等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為引導者和協助者,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來探索和質疑。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文學作品的主題和人物性格,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觀點。
最后,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自主表達和思考,教師需要營造一個安全、尊重和鼓勵的課堂氛圍。在此類環境中,學生不會因擔心錯誤或者害怕批評而退縮,反而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每一次嘗試給予積極的反饋,即使是不完全正確的答案,也要指出學生思考的積極方面,激勵學生繼續探索和表達。
例如,在《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教學時,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筆者引入一系列關于宇宙和生命起源的開放性問題:“你們認為宇宙中除了地球外,還有生命存在嗎?為什么?”此類提問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學生踴躍發言,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假設,無論觀點是否成熟,筆者都給予了積極的反饋和肯定。隨后,筆者引導學生進入小組討論環節,每組針對如何探索宇宙生命、人類應如何對待外星生命等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在這個過程中,筆者觀察各個小組的討論情況,提供指導性的建議,幫助學生深化思考:“如果我們發現了外星生命,你認為人類應該如何與之交流?”學生在討論中積極搜索信息、互相交流觀點,認識到了尊重和傾聽他人的重要性。
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筆者設計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分角色扮演科學家、探險家等,模擬在宇宙探索中發現生命跡象的情景。這個活動不僅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活動中,筆者不斷提供鼓勵和支持,有效保障每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體驗探索的樂趣。在所有學生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后,筆者邀請學生分享自己在這節課中學到的知識和感受,強調探索未知、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學生紛紛表達了對宇宙生命的好奇和對科學探索的熱愛。
在這一教學中,教師不僅優化了課堂師生互動,還在學生心中種下了探索科學的種子,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了知識和成長。
(四)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優化師生互動,特別是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成為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重要策略之一。
首先,開放式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有助于實現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之間的最佳匹配。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具備包容心態和創新精神,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即使此類觀點與教師的不同。借助此類方式,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尊重,從而提高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應不斷嘗試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如利用互動白板、多媒體資源等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
最后,開放式課堂氛圍的營造也需要教師采取靈活多變的策略,其中包括合理安排課堂活動,使每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并發揮自己的特長。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小組合作等活動,讓所有學生在活動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發揮潛力。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五)加強師生互動的反饋機制
為了有效保障教學效果的持續提升,加強師生互動,首先,教師應該定期進行課堂問答,提出問題并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及時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情況。此類互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還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和疑惑,及時進行解答和指導。其次,作業評價也是一種重要的反饋方式,教師可以從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和評價中了解其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習態度,針對學生的作業表現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效果。
再次,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行小組討論、學習反思和個別輔導等,與學生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況,有效保障教學過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最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是加強師生互動的關鍵。在日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創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學習環境,促進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調整和研究后便可以發現,加強師生互動的反饋機制不僅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情感溝通,基于學生的反饋意見調整方案,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對“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的優化策略進行探討,我們深刻認識到了學科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進一步落實優化策略,不斷探索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體驗,助力其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