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業峰
摘要:在天津市薊州區,由于山岳救援技戰術還不夠成熟,專業隊伍建設還沒有形成很好的戰斗力,再加上山岳救援本身救援難度大、對裝備器材要求高等實際問題,如何盡快提高專業隊伍救援能力,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F從天津市薊州區實際情況出發,深入剖析山岳救援的特點和難點,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天津市薊州區;山岳救援;處置對策
近年來興起的自駕游、野炊、爬坡、滑雪、挖掘洞穴等戶外運動已經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并且已經成為許多旅行者得以放松心靈、回歸自然的娛樂方式[1]。前來天津市薊州區的游客和戶外運動愛好者日漸增多,但由于群眾普遍缺乏安全意識和專業知識,導致迷路、墜崖、摔傷等意外事故時有發生。針對薊州區山岳事故類型特點,研究相應的救援方法和對策,不斷提升消防隊伍事故處置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1 基本情況
1.1? 薊州區地理特點
薊州區地處天津市最北面,東臨遵化市,西接河北省三河市,南依天津市寶坻區,北鄰河北省興隆縣、北京市平谷區。薊州區為燕山山脈與華北地區沖積平原的交接區域,地形北高南低,呈臺階布局。北緣最高處為九山頂,平均海拔1078.5m,南段最低點處在馬槽洼,平均海拔1.8m。南北向高差1076.7m。山地范圍840.5km2,平原范圍504.72km2,洼地范圍245.2km2。薊州區氣候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陽光充足,熱能充沛,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11.5℃,降雨量678.6mm,無霜期約195天。氣候特征一是季風氣候鮮明,風向季節更替明顯,冬季盛行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南風。二是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小,受陸地影響突出。三是“雨熱同季”,夏季高溫,季風盛行,雨水聚集。四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風少雨,夏季炎熱潮濕,秋季涼爽宜人,冬季冰雪覆蓋。薊州區不僅擁有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著千年古縣的歷史底蘊,成為京津冀短途旅游的熱門選擇。目前,薊州區共擁有23個各種級別的景區,其中4A級及以上的景區占了6個,包括盤山風景區、梨木臺風景區、黃崖關長城、獨樂寺、溶洞、郭家溝景區,擁有120個具有獨特魅力的旅游特色村莊。薊州區下轄26個鄉鎮和1個街道,鄉村旅游就覆蓋了14個行政區,超過100個行政村。薊州區緊緊把握“兩山”的理念,充分利用“三年改造”工程,加強對低端農家院的改造、完善管理、提升人居環境,充分發掘旅游自然資源的潛能,將其與當地的文化、旅游、農業相融,從而促進薊州區鄉村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區域內的旅游接待量一直保持在2000萬人次以上,帶來的旅游收益更是超過了30億元。
1.2? 薊州區山岳救援專業隊伍建設現狀
薊州區山岳滅火救援基地于2022年建成,建筑規模為4910m2,主要包括消防車庫、備勤用房、裝備器材庫及山岳模擬訓練設施等。支隊組建了40人左右的專業隊,但人員屬于各消防站抽調培訓取證,平時團隊協作訓練機會少。裝備器材配備了一些個人繩索救援裝備器材。
2 山岳救援特點
山岳事故是指發生在山區的意外危險或災害,山岳救援則是針對山岳事故的援助性解救行動。結合薊州區山岳事故案例,筆者將山岳救援工作特點總結為“三個不能確定”。
2.1? 救援時長不能確定
山岳救援具有突發性,要在進山前做好器材準備工作,還需要攜帶必要的水和食物,確保器材一次性提取,需要花費時間。薊州區的山岳災害往往出現在山野郊外或未經開發的野山,比如高山、溝壑、洞穴等地點,由于道路崎嶇不平,消防救援隊伍車輛裝備很難前往現場,救援人員只能攜帶物資和裝備負重徒步前行。被困人員因手機等通信工具信號時有時無,通信不暢,給搜尋帶來困難。
2.2? 現場情況不能確定
山岳事故救援可能是驢友在深山或者野山迷路,與外界失去聯系,也可能是受傷無法動彈,再加上通信不暢,現場情況獲取不足。還有就是事故發生時,救援工作除受到地形、交通、能見度等因素影響外,還經常會有惡劣天氣影響,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現場情況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2]。
2.3? 救援難度不能確定
在薊州區發生的多起山岳事故中,除普通的救援任務外,還包括因山高坡陡而難以開展的救援行動,很多時候會出現有限空間內實施救援。救援實施過程中,因裝備有限,只能依賴于現有裝備進行救援,且山岳救援往往在高空中使用繩索等器材進行救援,對救援人員來說也是心理素質的考驗。救援人員長時間的體能消耗,極易造成過度疲勞,如何在確保救援順利實施的過程中保證救援人員生命安全也是必須重視和考慮的。
3 山岳救援工作難點
3.1? 救援經驗有待持續提升
長期以來,消防隊伍一直以處置普通社會救助和火災事故為主。據統計,支隊每年完成的搶險救援任務達近千起,但對于有特殊地形特征、特殊任務需求的山岳救援任務,每年不過10余起,救援經驗積累緩慢,且此類事故專業性強、處置難點多、現場情況復雜,對救援處置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2? 車輛裝備投入有待加大
山岳救援工作普遍任務重、難度大,車輛、裝備專業性強。當前支隊各消防站除了盤山消防站建有山岳救援專業隊有一些繩索救援裝備外,其他消防站沒有配備專門的山岳救援裝備,只能應對一般的救援任務。同時,消防站車輛體型較大,不具備山地行駛能力,無法有效運送人員和裝備到達救援地點。另外,通信、電力等也需要加強測試和保障。
3.3? 科目組訓有待進一步深入
山岳救援的訓練目前全國尚無統一的指導思想和教學訓練大綱,專業訓練水平有待提升,科學系統訓練有待加強,在醫療急救、傷員轉運、后勤保障、野外生存等方面還處于研究探索階段,與救援任務實際尚有差距。在山岳救援的單兵基礎訓練和班組應用科目訓練中,實景實裝的實戰訓練、演練組織較少。山岳救援專業隊人員比較分散,集中組訓還是比較缺乏[3]。
3.4? 心理素質訓練有待加強
山岳救援往往都處于高山、懸崖或索道之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使救援人員在救援行動中臨危不懼、處變不驚、決策正確和果斷行動,成功完成救援任務。然而,受安全因素影響,戶外實地心理素質訓練的機會極為有限,隊內場地的限制也阻礙了相關訓練的開展。山岳救援需要救援人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足夠的勇氣、毅力、耐力,才能夠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做出準確判斷,從而有效執行救援任務。然而,由于心理拓展訓練的缺乏,許多救援人員難以在野外環境中得到有效的心理鍛煉。鑒于薊州區山岳救援基地的落成,應該加強心理拓展訓練,并且多去野外進行實戰訓練,以錘煉救援人員過硬的心理素質。
3.5? 聯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薊州支隊與林業局、氣象局、藍天救援隊等有關部門簽訂了聯動協議,建立了協作關系,但仍然存在合作內容局限、形式單一、手續繁瑣等問題,距離緊密高效聯勤聯動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當前,薊州區共有社會救援力量4支,分別為天津市薊州區平安藍天救援隊、天津市薊州區東方救援隊、天津市薊州區飛鷹志愿者協會、天津市薊州區勇猛志愿者協會。山岳救援過程中往往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參與、撒網式排查搜索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聯動機制在接警調度、組織指揮、預案制訂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何完善機制,確保在山岳事故發生時,各方力量能夠迅速統一行動,形成高效合力,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4 山岳事故救援處置對策
山岳救援是集技術性、風險性和復雜性為一體的一項救援工作,在救援過程中必須嚴格落實“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作戰原則,必須根據戰略方針進行充分準備,掌握災情,做出正確決策,并采取合理的措施,以保證被救人員的生命安全[4]。
4.1? 攜帶有效救援裝備
山岳救援在前進、搜救、救援過程中需要使用繩索、吊帶、擔架等器材,夜間搜救需攜帶照明設備,長距離長時間搜救需配備個人攜行物資(高熱量食物、睡袋等),山地內裝備、物資補充困難,這就要求救援人員要做好前期分析研判,一次性攜帶齊全救援所需裝備。
4.2? 現場偵察準確充分
一是要迅速判斷險情現狀,查明事故發生的時間、被困者所處的位置、近期的氣象情況等。二是要詢問知情人,弄清遇險者的姓名、年齡、性別、身體狀態等情況。三是要查明救援的路徑、遇險者位置、周圍的地形、地貌以及是否有救援器材固定的地方。準確充分的現場偵察是成功救援的基礎,可為縮短救援時間,減少救援人員的潛在危險提供有力支撐。
4.3? 科學制定救援計劃
一是根據偵察的現場情況,確定營救方法、行動通道、備用方案,以及出現緊急情況的急救措施。二是確定救援技術,結合日常訓練科目,合理分配任務分工,明確技術難點和潛在危險因素,確保安全防護到位,提出行動要求。三是合理選用器材裝備,對裝備進行調試和準備,對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進行檢查,做好記錄。
4.4? 注重救援過程安全
一是在實施救援過程中,救援人員可能會因精神壓力而降低操作的靈活性,甚至在操作器材時出現失誤。因此,指揮員必須注意隊員的每個細小動作,時刻提醒隊員按照訓練的程序、要求去操作。二是在處置過程中,要注意緩和緊張氣氛,指導隊員做好相互間的配合。三是指揮員要時刻保持冷靜,如遇突發情況,應及時有效地做好應對,堅決避免傷亡事故發生。
5 提升山岳救援能力的幾點建議
在山區,由于地貌、氣候等因素的復雜性,山岳救援變得尤為困難,這就給救援人員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考驗。因此,為滿足“全災種、大應急”的職能要求,必須精心組織,完善相關的訓練計劃,加強專業化的訓練,以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努力培養一支山岳救援專業化隊伍。
5.1? 建立山岳救援聯勤聯動機制
消防救援隊伍應結合山岳救援經驗,與政府部門溝通協調,強化與公安、應急、醫療、社會救援力量等多部門的聯勤聯動,一旦發生山岳事故,立即由政府成立指揮部,調度多支力量集結到位,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聯合指揮機構統一領導,消防救援隊伍為主,社會救援力量為輔的原則,成立前、后方指揮部,前方指揮部輔助決策,后方指揮部做好后勤保障等工作。在平時,加強聯勤聯訓,制定救援預案,從接警、調派、任務分工、后勤保障等方面進行設定,并加強實戰演練,檢驗實戰效果,提高處置能力。與社會救援力量積極交流、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實現資源優勢互補,整合社會救援力量,完善遂行出動救援編成,定期開展聯勤聯訓聯動演練,提升定點投送、遠程運輸、傷員轉運等實戰救援能力。做好與氣象部門、林業局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和信息共享,及時了解氣象信息、林區監控點位及時情況等信息,做好輔助決策。與山區屬地政府、景區運營單位定期交流聯動,要求設置3~5名熟悉山區道路的向導,事故發生時能及時到位,提供路徑支持。積極推動實施與衛健委、林業局、氣象局、交通局等單位的聯勤聯訓,加強與相關單位的協同配合,開啟一鍵式出動模式,進一步提升山岳救援事故協同作戰能力。
5.2? 強化山岳專業隊建設水平
消防救援隊伍要主動適應災情形勢變化,一方面,注重專業人才培訓、專業資質認證等方面的投入,做好人員選拔工作,建立山岳救援人才庫,落實考評制度,實施全程退出機制。具體而言,應該加大對理論學習的投入,完善優秀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使他們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評估體系,使隊員在思想、體能、技術、身體和心理素質上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務;應該積極組織各類活動,以增加隊員的參與度和責任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工作;利用現有山岳救援基地訓練設施開展專項訓練,組織技戰術培訓,去野外開展實操實訓,提高處置能力。另一方面,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和政府的支持,根據實際需要配備輕便的小型車輛和搜索、救生、照明、個人防護等器材,確保救援行動迅速、救援效率提高。同時,還應該配備精準、高效的通信設備,以便在“聯得上、傳得出、搜得到”的指導下,第一時間將災害現場的信息傳達給相關人員。通過利用最新的無人機搜索、紅外成像、北斗和GPS定位技術,可以更有效地幫助指揮者做出正確決策,并且可以實現對人員的快速定位和遠距離牽引繩投放。
5.3? 規范山岳事故救援操作規程
一是規范處置程序。制定救援程序、人員分工、行動要點等,使救援行動有序開展,提高處置效率[5]。二是強化針對性技戰術訓練。進一步提升山岳、高空繩索救援實戰能力,結合山岳、高空災害形勢特點,強化繩索救援技術單兵基礎訓練和班組應用科目的訓練,定期組織開展實景實裝的實戰訓練、演練,特別是要在各類災情演練、訓練中全面融合繩索救援技術,不斷提升攻堅克難本領。三是開展安全防事故教育。在救援過程中現場危險較多、氣候條件惡劣、食物保障不足,加強安全教育,樹立安全作業觀念,熟悉操作流程,做好現場安全措施。四是加強心理素質訓練。山岳救援會出現在惡劣條件下實施高空作業、體能消耗嚴重等情況,救援人員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心理壓力和恐慌,所以在平時應有意識地加強救援人員心理素質訓練,提高救援人員在極端條件下的心理承壓力,使其在真正救援中能夠臨危不亂,圓滿完成救援任務。
5.4? 建立山岳事故救援應急保障機制
救援隊伍需擁有72h的獨立保障能力,并且有住宿餐飲保障和裝備器材的維修保障能力。建立物資儲備機制,設立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庫,儲備山岳救援必需的物資、裝備和藥劑,建立遂行保障和社會聯動保障機制,對本地區的應急救援工作進行保障。
為了更好地支撐緊急情況下的救護工作,政府應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現場的安全防護,確保人員的健康;加強現場的交通安全,確保人員的安全;與直升機航空機構簽訂合作保障協議,開展兵力定點投送、物資運送、傷員轉運等簡單的訓練,從長遠發展來看,應完善空中救援力量,從而實現快速高效的專業救援。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山岳事故相較于普通的事故有著很大的隨機性、特殊性等特點,因而對其展開施救就具有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山岳事故的救援特點以及救援困難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山岳事故救援方案,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救過程中人員的傷亡概率,并提升救援工作的質量和效率[6]。
參考文獻
[1]白曉魯.承德地區消防救援隊伍山岳救援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2):28-30.
[2]姚文生,石朝陽.張家口市多山地形條件下山岳事故特點及救援對策[J].中國應急救援,2014(1):54-57.
[3]李東昌,翟銳.關于提升山岳專業救援能力的思考[J].消防科學與技術,2021(4):579-581.
[4]鞠洪波.淺談韶關山岳救助的現狀和應對策略[C]//2018中國消防協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2018:400-402.
[5]侯碩.基于山岳事故救援特點和救援困難的研究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2,8(11):75-77.
[6]金凱先.關于山岳事故救援特點和救援困難的分析[J].消防界(電子版),2021,7(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