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寧 孫穎
班會背景
五年級學生開始進入少年期,班主任能否在此階段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與欣賞自我,直接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在班級管理和日常教學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得過且過;部分學生滿足于現狀,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還有部分學生不了解自身的優勢,未能全面地認識自我;個別學生有特長,卻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華。基于此,本節主題班會旨在通過多種體驗式的活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發揮自身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悅納自我、突破自我,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班會目標
1.通過填寫“我的個人檔案”“寫給未來的自己”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優勢。
2.通過榜樣人物的講述和親身經歷,讓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相信自己有無限潛力。
3.通過“鼓掌游戲”“深蹲游戲”等體驗活動,讓學生學會欣賞自我,挖掘自身優勢,不斷突破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班會準備
教師:準備“我的個人檔案”“寫給未來的自己”卡片,制作“夢想箱”,準備相關背景音樂。
學生:準備詩歌朗誦。
班會過程
環節一 掌聲響起——認識自我,了解自我
1.詩歌朗誦,引出話題
生(配樂朗誦):也許你想成為大樹,可你卻是一株小草。也許你想成為大河,可你卻是一條小溪。做不了太陽,就做星辰,在自己的星座發熱發光;做不了大樹,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綠色裝點希望;做不了偉人,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2.鼓掌游戲,激發興趣
師:這位同學聲情并茂的朗誦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大家也都不約而同地為他鼓掌。接下來,老師和大家一起玩一個關于鼓掌的游戲,看看你們能堅持多長時間。
教師開啟計時器,學生鼓掌,并將自己堅持的時間記錄下來。
師:請堅持最久的這位同學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生:我在堅持到45秒的時候,感覺手臂很累,想要放棄,但我在內心不斷鼓勵自己:我可以,我有這個實力,只要再多堅持一秒,就能勝利!
師:看來這位同學非常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實力,那大家都了解自己嗎?請把你對自己的認識寫到老師為你準備的“個人檔案”中。
【設計意圖】通過“鼓掌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填寫“個人檔案”讓學生認識自我、剖析自我,從而意識到自身的獨特優勢,并為接下來的悅納自我作鋪墊。
環節二 汲取榜樣力量——相信自我,悅納自我
1.學生分享,彼此評價
師:請大家分享自己的個人檔案,說一說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學生分享自己的“個人檔案”。
師:看來大家都能準確地認識自己,但是只認識自己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做最好的自己,那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2.不同選擇,啟迪思考
播放錄音:他是專業短跑運動員。26歲時,他以9秒99的成績獲得世界比賽第三名,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亞洲飛人”。回國后,他發現,很多和他同齡的昔日隊友紛紛選擇了退役。隊友們告訴他:“26歲算是中國短跑運動員職業生涯的較大年齡了,再練下去,也可能不會再提高成績。博爾特也是因為30歲左右狀態下滑,不得不退役的。”他的父親也告訴他,你現在身上滿是傷病,可以退役,去做一個短跑教練也不錯。他該做出什么樣的選擇?
師:同學們,假設這個人就是你,你會選擇退役還是選擇堅持?
學生分享。
師:如果你繼續堅持下去,結局會是怎樣?如果退役了,又有什么不一樣的結局?
學生分享。
3.榜樣講述,獲得力量
師:大家都有自己的思考,無論是退役還是堅持,只要能在自己的崗位上閃閃發光,那就是最好的自己。相信大家已經猜出來了他是誰:他是第一個站在奧運百米決賽賽場的亞洲人,他就是稱霸亞洲的蘇炳添,是他的堅持換來了這么多耀眼的成績。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播放蘇炳添演講:9.85秒被視作黃種人百米的極限,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無限接近這個極限。我的目標一直沒有變過,我還是想成為東京奧運會上亞洲第一個進入百米決賽的運動員。0.01秒,眨眼就過去了,但對我來說,每個0.01秒都是一個極限,因為知道自己身上有這個責任,特別是我們穿上國家隊的隊服之后,自己去拼搏的這份決心是不會變的。
師:我看到同學們的眼神中充滿著敬佩之情,你從蘇炳添這段演講中能找到他成為“最好的自己”的原因嗎?
生:蘇炳添想打破極限,想成為東京奧運會上第一個沖進決賽的亞洲運動員,他有著明確的目標,是目標促使著他不斷地努力。
師 :除了目標的引領,還有什么原因讓他堅持下來?
生:還有責任。他穿上國家隊的衣服意味著要為祖國爭光,這就是他的責任。他26歲時已經成為“亞洲飛人”,雖然他還沒有進入奧運會決賽,但憑他的實力已經算是中國短跑界第一人,所以他能成為中國短跑界的領軍人物。
師總結:蘇炳添的堅持始于目標,源于責任,成于拼搏。
出示材料:“近20年的時間里,你是怎么堅持訓練的?”蘇炳添回答:“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我不會想著明年我怎么樣,我只會想現在這個訓練,我要很好地完成它。這樣,再苦再累的訓練就堅持下來了,我也能更好地發揮我的潛能。”蘇炳添把自己的奮斗定義為“每次提升0.01秒”。
師:大家想一下,蘇炳添面對又苦又累的訓練,能一直堅持。那大家應該如何做呢?在學習和生活中,當你覺得枯燥、想放棄的時候,應該怎么做?
生1:我們要向蘇炳添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樣才能積少成多。
生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要為自己定目標、找方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師:相信同學們一定能說到做到!蘇炳添每天只進步0.01秒,我們每天也可以進步一點點!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榜樣的事跡、思考榜樣的選擇,感受榜樣身上的拼搏精神,從而將這種精神落實到自己的生活學習中。
環節三 每天進步一點點——超越自我、突破自我
1.出示公式,引發思考
教師出示圖片:
師: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生:每天多一分鐘的積累(+0.1),還是多一分鐘的懈怠(-0.1),累計之后的結果讓人觸目驚心!比你努力一點的人,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你。
2.學生交流,落到實處
師:同學們說得很精彩。這就相當于人生的路程,每天多做一點點,積少成多,就會帶來巨大的飛躍!說得再多,不如實際行動。大家想想在哪些方面,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
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還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師:我們看到了蘇炳添的努力和拼搏,他在短跑訓練上堅持了20年,他用自律來保障自己的進步。但到目前為止,蘇炳添還沒有獲得過一次奧運冠軍,那他的堅持還有意義嗎?
生:有意義,只要不斷努力,他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師:不可能人人都是第一名,但我們可以做自己的冠軍!一起來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這些運動員的勉勵。
3.聆聽寄語,匯聚力量
播放視頻: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不以成敗論英雄,但是英雄要爭創先進、爭創第一,要有這種精神。拿到金牌、獎牌的運動員、運動隊是好樣的,沒拿到獎牌、金牌的運動員超越了自我,成了最好的自我,也是好樣的。這種拼搏精神,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體現。同志們,奮斗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強者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永不氣餒。
師:聽了習爺爺的話,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總盯著結果,只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努力了、堅持了,那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4.實踐活動,感悟堅持
師:其實這些都離不開兩個字——堅持,堅持可不是說說而已。接下來請大家來挑戰一個動作:兩人一組,面對面保持深蹲動作,看看自己能堅持多久。
學生們剛開始自信滿滿,后來雙腿開始顫抖,經過一番角逐后,老師堅持到了最后。
師: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
生:堅持到最后的時候,腿一直發抖,看來堅持、拼搏真不是隨便說說,而是需要用行動來證明。
師:老師之所以能夠堅持這么久,是因為我心中有目標、有責任、有毅力。每當我快要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鼓勵自己:再堅持一秒,我要做你們的榜樣,像蘇炳添那樣突破自我!
【設計意圖】通過對公式的解讀讓學生意識到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后,就會有質的飛躍。再通過播放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視頻,讓學生意識到努力的過程很重要,意識到只要全力以赴,就是最好的成長姿態。
環節四 掌聲再次響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1.再次體驗,體會變化
師:讓我們再次挑戰剛開始的“鼓掌游戲”,看看這一次會不會堅持得更久?
通過實驗,學生們這一次普遍堅持更久。
師:這一次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改變?
生1:我心里一直鼓勵自己,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突破自我。
生2:我想蘇炳添能跑出這樣的成績是因為他的堅持,我也要像他那樣再多堅持1秒。
師總結:大家這一次有了明顯的進步,是因為你們一直在鼓勵自己:再多堅持1秒,去突破自我。
2.書寫夢想,展望未來
師:相信此時的你一定對“如何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來請大家給“未來的自己”寫一段話。
學生分享自己的感言。
師總結:同學們,老師從你們的發言中感受到每一個人都有決心“做最好的自己”,相信通過你們的努力,一定能實現夢想。請大家把卡片投遞到“夢想盒”中,老師會一直珍藏,親眼見證每一個同學遇見最好的自己!
3.集體朗誦,升華情感
生配樂朗誦席慕蓉短詩《最好的自己》。
師總結: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不斷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去做最好的自己!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給未來的自己寫一段話,讓他們真正領悟什么是“最好的自己”,怎樣努力才能做到“最好的自己”。讓學生們再次挑戰“鼓掌游戲”,使他們意識到只要不斷堅持,就可以突破自我,從而成為最好的自己。
陳丹寧 孫 穎?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通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