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主任的班級管理辦法都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課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態度、行為和思想,在建設班集體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每個班主任的教育背景、個人經歷、性格特點,以及所面對的班級和學生群體都各不相同,因此,班主任要尋找適合自己的獨特且富有個性化的班級管理辦法,研制班級管理的獨家配方。
一、在研制獨家配方中不斷成長
大學畢業后,我成了一名教師,也成了學校最年輕的班主任。我所任職的學校地處偏僻的鄉下,每天從家到學校需要經歷近兩個小時的顛簸車程。煩瑣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整日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躺在宿舍床上盯著簡陋的天花板,常常會陷入恐慌的情緒中,對未來感到迷茫。
一天放學后,學生三三兩兩離開校園,初冬的校園變得安靜而冷清。我正打算吃一包方便面簡單應付一下,突然聽見同事楊老師那富有活力的聲音傳來:“小王,走走走,去我家吃飯!”楊老師是我們學校年齡最大的班主任,待人真誠、熱情。看著楊老師真誠的眼神,我想拒絕,卻又不知如何表達。楊老師看出了我的猶豫,接著說道:“小王,我家就在學校隔壁,今天我就是菜做多了,想讓你幫我分擔一下。”楊老師不由分說,拿起我的外套推著我走出辦公室。我走進楊老師的家,只見一桌子的菜還在冒著熱氣。我跟楊老師邊吃邊聊。楊老師說:“小王,你來我們這所學校不容易啊,我們學校已經十多年沒有招錄新教師了。你來了將近三個月了,還適應嗎?”我回想起這段時間的苦悶,問道:“楊老師,您還有不到三個月就要退休了,當了三十多年班主任,您的班級總是管理得井井有條,您有什么絕招嗎?”楊老師聽了以后愣了一下,緩緩地放下筷子,認真地看著我說:“你遇到什么難題了嗎?”我苦惱地說:“楊老師,我覺得我不是做班主任的料,我感覺我就像一個拙劣的救火隊員,面對班級里的各種‘火情總是束手無策,疲于應付。雖然我也學習了一些優秀班主任的做法,但是無法運用到實踐中。”楊老師聽完后,沉思了一會兒,意味深長地說:“小王,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我的方法你不一定適用,你的方法我也無法照搬。”楊老師指著桌上的紅燒魚說:“你看,同樣做紅燒魚,我做的味道和你做的味道肯定不同,因為我們對調料的使用、火候的掌握,都是不一樣的。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那些優秀的班主任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尋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班級管理之道。我們也要修煉自己,不斷研制適合自己的班級管理獨家配方!”楊老師的話仿佛是黑夜中的一束光,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也激勵著我一直行走在班主任的道路上。
在以后的班級管理中,我開始有意識地探尋自己的“獨家配方”。我不斷地追問自己:“我有什么特點?我與其他班主任有什么不同?我要做一個怎樣的班主任?”在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中,我逐漸明確了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形成了自己的“班主任思維”,并開始在實踐中試驗各種配方的使用效果。面對班級管理中各種煩瑣的“突發事件”,我努力在其中尋找教育契機,并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故事集;面對“問題學生”,我開始尋找他們身上的優點和亮點,然后抓住幫助他們成長的機會,琢磨出了“問題學生”轉化四步法;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時,我學習了心理學和溝通的技巧,并采用“教練”的方式讓溝通更加順暢,同時也形成了“愛要怎么說出口”系列溝通實踐案例集。我不斷挑戰未知領域,嘗試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從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到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再到兼任政教主任,我不斷豐富自己的“配方庫”,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配方的組合,這些組合產生了神奇的化學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當我回想起那晚楊老師跟我說的那些話,我逐漸明白了楊老師所要表達的教師的“修煉”到底是什么。這個修煉,是指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我們遇到不同的學生時可以給予適性的教育;這個修煉,是指我們要不斷探索育人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去處理不同的事情;這個修煉,還包括我們對同一件事情認識的提升。在且行且思中,我的班級管理“配方庫”越來越充實,班級管理也越來越得心應手,在一些比賽和評比中逐漸獲得了一些名次,也在一些雜志上發表多篇班級管理文章,并向同行介紹我的班級管理配方,我也從一名茫然的毛頭小子成長為市名班主任。
二、獨家配方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
班級不是人的簡單組合,而是需要發生神奇的化學反應,建立各種各樣的聯結,形成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而產生共同的集體輿論和奮斗目標。而要產生化學反應就需要加入一些配方,創造一些外部條件。因此,我在班集體建設中不斷尋找合適的時機加入配方,讓班集體不斷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配方一:讓班級文化成為班集體建設的黏合劑
我非常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因為班級文化是班集體建設的靈魂,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以及形成良好的班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班集體建設時,我把班級文化建設作為重點,讓班級文化成為班集體建設的黏合劑,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體會到歸屬感,形成集體價值觀,真正實現以文化人。
我們的教室不僅要讓每一面墻壁說話,而且還要說學生自己的話。教室里有激發學生進取心的寄語墻、勵志墻,還有關注學生難點、痛點的心事墻、交流墻、關愛墻,讓每一個學生在快樂時有人分享、痛苦時有人分擔、憂傷時有人安慰、氣餒時有人鼓勵。
班級制度是班集體形成凝聚力和戰斗力的保障,也是形成優秀班集體的前提。我認為,制度應該是實現班集體成員美好愿景的一條重要途徑,是在集體的土壤中自發生長出來的,而不是憑空制定出的,因此,我讓學生成為創建班級制度的主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擁有自主權。比如,我們的班規是在班級出現問題后,大家通過班級議事制定的,所以班規不斷完善,充滿了生命力。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班級不僅設置了優秀獎,還設置了進步獎、善思獎、勤奮獎等。當學生意識到班級的所有制度都是自己參與制定的,并且是有溫度的,他們自然會自覺遵守。
一個班級需要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觸動心靈的強大力量,是一種追求、一種信仰,人人都在這種精神的指引下不懈奮斗。我們的班級精神經過全體學生的總結、提煉,形成響亮的口號,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奇跡班”的不拋棄、不放棄精神,“亮劍班”的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以及“飛翼班”的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精神,這些精神流淌于學生的血液中,對學生的一生都產生積極的影響。“亮劍班”一位學生在畢業多年后給我的一封信中寫道:“我會永遠記得我們的班級精神,我們一定會堅守自己的理想,在遇到困難時勇于亮劍……”
配方二:讓和諧關系成為班集體建設的潤滑劑
我認為和諧的關系是教育發生的前提,沒有良好的關系,真正的教育就不會產生。和諧的師生關系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歸屬感,是班集體建設良好的潤滑劑。班集體建設經歷了人治、法治、自治等不同階段,在這些階段中,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這直接體現在學生對我稱呼的變化上。
當我和新一屆學生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我們之間并不熟悉,班主任需要樹立威信,讓學生盡快形成“向師力”。因此,在新生報到的第一天,我會正式介紹自己,讓每個學生都明確以后對我的稱呼就是“王老師”。伴隨著一聲聲的“王老師”,我們的班級有了獨一無二的班名、班訓、班徽、班歌,學生們一起制定了班級公約,各項規章制度也在不斷地完善,班集體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也初步形成,學生與我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
某一個瞬間,一個學生突然叫了我一聲“飛哥”,這一聲“飛哥”如同扔進池塘里的一塊石頭,使原本平靜的水面泛起層層漣漪。很快,“飛哥”取代了“王老師”。當班干部邀請我參加班干部例會時,班長親切地說:“飛哥,今天的班干部會議需要您出席。”當我們在運動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時,學生們圍在我身邊展示著獎牌和獎狀,開心地說:“飛哥,你看,我們厲害吧!”當有學生心情不好時,會在周記中寫道:“飛哥,我想跟您聊聊!”一聲聲“飛哥”的背后體現了我跟學生之間師生關系的融洽,這讓我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價值。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也陸續遇到了一些成長的煩惱。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去了解每一個學生,針對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在被夕陽染紅的操場上,有屬于我跟學生邊走邊聊的“飛哥有約”時間;在有些悶熱的籃球場上,有我和學生揮汗如雨的比賽場景;在夏天緊張的復習間隙,有學生看到我專門采購的冰鎮西瓜時的歡呼聲……
又到了某一個瞬間,一聲聲“胖子”在教室內響起,有學生在周記里寫道:“‘飛哥,已經表達不了我們對您的尊敬,唯有直擊人心的‘胖子才能表達。”從“飛哥”到“胖子”,我跟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走近”邁向了“走進”,我們之間的關系已經打通了最后一厘米,我也深刻體會到屬于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
從“王老師”到“飛哥”再到“胖子”,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層層遞進的三個稱呼,更多的是師生關系的融洽和學生的成長帶給我的感動和幸福。
配方三:讓率先垂范成為班集體建設的催化劑
垂范是最好的教育,垂范的力量遠遠大于簡單的說教。我深信,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深遠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我相信,再多蒼白的說教也比不上一次實際行動,所以,我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能夠讓學生敬佩的班主任。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班主任積極向上和敢于挑戰的時候,一定能夠有所觸動。
那一年,我中途接班成為初二(5)班的班主任,這是一個問題比較多的班級。接班后,我帶領學生逐漸改變這個班級的面貌,不斷書寫屬于初二(5)班的傳奇。生日那天中午,當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教室時,學生們一邊鼓掌,一邊圍著蛋糕大聲唱著生日快樂歌。而我,卻是百般滋味涌上心頭,因為就在早上,校長找我談話,問我是否愿意兼任初二(4)班的班主任。
我站在講臺前,目光緩緩掃過每一張熟悉的臉龐,欲言又止。終于,我擦干感動的淚水,低聲說道:“同學們,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班主任,因為讓我有幸遇見你們!一路走來,我們把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變成了‘奇跡。我們是朝夕相處的家人,是共同奮斗的戰友!”我看著學生們臉上流露出自豪和激動的神情,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因為我們是家人、是戰友,我必須要向大家坦白一件事。大家知道,(4)班由于種種原因找不到合適的班主任,今天校長找我談話,想讓我擔任(4)班的班主任,也就是說,我同時需要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同學們,這對我來說是個挑戰,但是不敢挑戰又怎么能進步呢?又怎么能發現自己的潛能呢?我相信有同學們的支持,我一定可以!”學生聽了以后,沉默無言,面面相覷。不知過了多久,班長站起來堅定地說:“同學們,這幾個月我們創造了太多的奇跡,這次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飛哥給我們做出了榜樣。大家有沒有信心去迎接這次挑戰?”“有!”當學生們整齊地吼出這個字時,我再也控制不住,淚水模糊了雙眼。從那天開始,每個學生都努力表現得最好,我帶的兩個班級也在相互比較、相互競爭的氛圍中不斷進步。
不可否認,同時擔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是一項挑戰,我卻義無反顧地接受了。但是我需要和學生說明情況,不能隱瞞。和學生交流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看到我勇敢接受挑戰的過程,也是我傳遞價值觀的過程。我相信,一個有勇氣敢挑戰困難的班主任一定能夠在學生身上留下印記;我也相信,垂范也一定能夠成為班集體不斷進步的催化劑。
配方四:讓私人訂制成為班集體建設的活力劑
班集體是由性格各異的生命個體組成的。對于不同的學生我們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正所謂“唯有同頻,才能共振”,我們要找到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那根弦,量身定制適合學生的方法,不斷激發出班集體的活力,用心彈奏出促進學生成長的協奏曲。在我的班級中有很多私人訂制的崗位,如早讀專管員、魔方訓練師、班級大法官、班級口號員、時事評論員等,這些私人訂制的崗位需要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引導。
小軍是我班里的一個男生,皮膚黝黑,眼神中透露著一絲機靈。他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任課老師談起他時只是不停地搖頭,感嘆小軍很難管教。我也嘗試過多種方法,軟硬皆施,結果都是鎩羽而歸。一天,我收到政教處的通知,學校在操場角落開辟了一個農場,每個班級可以分到一塊田地。我想起小軍總是喜歡在下課的時候在教室邊的花壇里欣賞花花草草,據了解,他在家里的陽臺上也種了很多植物。我想,或許我可以給小軍量身定制一個職位,用這塊田地去改變小軍。
在我和同學們的助攻下,小軍通過就職演講名正言順地成為班級的“地主”。當我和小軍背著鋤頭,帶著菜苗來到學校農場后,小軍二話不說,掄起鋤頭就開始干活。看著小軍認真的樣子,我突然發現勞動中的小軍跟課堂上的小軍完全不是一個人。勞動中的小軍投入而細心,他一邊翻地一邊把地里的石塊挑揀出來,累得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沒過多久,小軍的衣服就濕透了,一塊長期荒蕪的堅硬的土地漸漸變成了一壟整齊而松軟的土地。小軍顧不上休息,拿著水桶來回給地澆水。澆好水后,他小心翼翼地拿出白菜苗、辣椒苗、青菜苗,細心地挖坑、種苗、壓實,再澆水。終于,地種完了。小軍一邊欣賞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擦著汗對我說:“今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我以后來學校也有動力了!”我為他豎起大拇指說:“你真讓我刮目相看,你的表現太讓我意外了,一個人把這些活都干了。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夠照顧好這些植物,成為一名合格的‘地主的!”他看著我,笑了笑說:“王老師,我一定會的,以后我也會努力做到遵守紀律!”夕陽下神情堅定的小軍仿佛披上了金色的光芒。以后的日子里,小軍每天總是第一個到校,到校后忙著給農作物澆水、除草、翻地。有時候,他還帶領同學們給農作物捉蟲子、拔草,同學們也總是親昵地喊小軍“地主”。伴隨著地里的農作物茁壯成長,小軍的表現也逐漸發生著變化,那個老師眼里的“搗蛋鬼”不見了,學期結束時他還獲得了“最快進步獎”。
班主任在長期的教育實踐與探索中,需要不斷實踐、反思、總結和創新,才能研制出班級管理獨家配方。這一配方的形成,既汲取了前人的智慧,也融入了自身的教育理念和風格,使每個學生在充滿活力的班集體中健康成長。
作者簡介
王飛,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中興中學校長,寧波市名班主任、寧波市班主任專業發展指導中心研究員、寧波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領銜人、寧波市學生成長指導工作站主持人、寧波市名班主任工作室導師,鎮海區名班主任。
從教24年,擔任了21年班主任,并相繼擔任政教處副主任、主任、副校長、校長等職務。面對工作勇于擔當,敢于亮劍,曾經擔任過全部由問題學生組成的班級的班主任,連續七年中途接班擔任初三班主任,還同時擔任過兩個班級的班主任。多篇文章在《中學教育研究》等刊物發表,多個課題在省、市級獲獎,在市內外開展講座上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