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我們所追求的教學變革不是簡單的點滴調整,也不是局部調整,而是對整個育人模式和培養模式的全面更新,是對整個教學模式的全面更新,這種更新需要我們探索以人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方式,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現代化等方面進行變革,從而引領教學走向更加科學、高效的未來。
[關鍵詞] 教學變革;教學理念;教學方式
當前教育領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教育需求,我們要敢于破舊立新、挑戰傳統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學生為本、注重創新和實踐的教學新理念、新途徑逐漸浮出水面,我們需要積極探索符合學生個性發展、能夠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的教學方式。
然而,教學方式的變革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同時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才能在“破”與“立”之間找到平衡點,實現教學理念的真正轉變,推動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
一、教學理念變革:高質量育人的根本遵循
教學變革的首要任務是實現思想的現代化,這是教學變革的基石。傳統的授課方式忽視學生個性、情感和能力的培養,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應試技巧的訓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時代需要的是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團隊協作等核心素養的新型人才,因此,教學變革必須首先從教師的思想上著手,摒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
(一)堅持以人為本是教學變革的核心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教學的變化必須始終圍繞學生以及學生的需求、興趣和特點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特長都能得以發揮。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
(二)突出素養導向是教學變革的旨歸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必備的思辨能力、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協作的能力等。這些是適應學生終身學習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因此,教學變革應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梢宰寣W生的能力通過項目式、合作式等實踐學習得到鍛煉并提高,還可以通過學科融合、情境教學等多種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應對時代挑戰是教學變革的方向
教學變革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的優勢,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引進先進教學設備、軟件,打造智能教學環境;打破時空限制,開發在線教育資源和平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深入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與習慣,更精準地指導
教學。
教學理念的變革是引領現代化教學深刻轉型的關鍵所在。要建立以人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推動教學信息化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
二、教學方式變革: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
教學方式的創新,在推進教學改革現代化的過程中顯得格外重要。作為教師,我們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堅持“重學品、重學創、重學用”的課堂教學變革取向,積極創生“教學過程動態化、學科教學整合化、教學設計情境化”的課堂變革新型形態。
(一)教學過程動態化
教學過程動態化是一種符合現代教育發展需求的教學理念,強調教學過程的動態性和開放性,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引導者及活動推動者,根據學生的實際反饋及時調整教學預案,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動態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積極參與討論,以便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同樣,教學過程的動態化強調要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資源,教師要關注自身教學素養的提升,充分關注教學過程中新生成的教學資源,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預設的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更具生命力、更具創造性。
(二)學科教學整合化
學科教學整合化強調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科教學整合化的過程中,教師不再局限于單一學科的教學,而是將多個學科的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促進多學科的融合,讓學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所學知識。
學科教學整合化的實施需要教師在課程設計、授課方式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在課程設計上,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授課方式上,可采用項目式學習、案例教學等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既要重視過程評價和多元化評價,也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變化。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設計情境化
教學情境設計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具有實際意義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設計情境。情境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也可以是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和思考的虛擬情境,這一點非常關鍵。同時,教師還需要將學習目標融入情境中,確保學生在參與情境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達成預定的學習目標。
推進教學現代化,關鍵在于教學方式上的創新。我們需要堅持課堂教學變革,積極創生新型課堂形態,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和挑戰。同時,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總結經驗和教訓,為教學變革的深入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三、教學技術變革:現代化推進的強力支撐
信息技術的變革是一個持續、廣泛且影響深遠的過程,它不僅改變了我們獲取、處理信息的方式,也從多個層面引發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轉變。
(一)強化技術融合
信息技術的引入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術為輔助、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方式。更是打破了線上與線下的壁壘,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學習方式變得更加靈活且高效。
(二)豐富教學資源
海量的教學資源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電子圖書、網絡課程、教學視頻等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素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工具進行自主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加強認知深度。
(三)創新智能考核
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傳統做法,逐步被多元化考核手段所代替。借助移動設備及網絡,課堂檢測的實時反饋可以實時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節奏;課后的在線測試作業評價、學習分析等信息診斷技術,幫助教師更加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及需求,對后續教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
改進。
(四)優化互動平臺
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方式雖然有其獨特優勢,但信息技術的引入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便捷和高效。借助網絡平臺,不論是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實時反饋,還是課后師生在線互動答疑,都進一步優化了師生的互動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平臺更方便地與老師、同學分享學習經驗和心得。
教學現代化的方式轉變,既促進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
展望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時代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變革將繼續深化和拓展。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融合先進技術,推動教學變革向更高層次發展。
[參考文獻]
[1]羅生全,張玉.“雙減”與“雙提”:教學變革的邏輯轉換與理念重構[J] .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34).
[2]焦苗苗.弘揚師德品質 踐行師德規范[J].陜西教育(綜合),2016(03).
[3]易禎,吳美玉.從“混合”到“融合”: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29).
郇永康?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附屬松江泗涇實驗學校,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