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校,這個頗具年代感的概念,最近因為大批年輕人踴躍參與而“翻紅”。2023年8月,上海市民夜校秋季班招生,因“超65萬人爭搶近1萬個課程名額”而登上熱搜;2023年11月,武漢首期公益夜校共開設9門課程,門門爆滿;今年以來,多地依托高校、文化館、團組織舉辦青年夜校,掀起夜校報名的新一輪高潮……“白天上班,晚上上課”,成為青年眼里時尚的生活方式。
區別于傳統的職業技能型夜校,當下受到追捧的新型夜校以藝術入門、非遺體驗、生活美學等看似“無用”的知識傳授為主。攝影、繪畫、雕刻、樂器演奏、戲劇表演、中西餐烹飪、咖啡制作等課程,是夜?!皳屨n”科目表上的“香餑餑”。“無用之中有大用”,年輕人爭搶夜校上課名額,為的不僅是習得一門技能,更是為了豐富精神生活,以優秀文化滋養內心。尤其是主打非遺體驗和非遺技能傳授的夜校,既讓大眾了解小眾非遺項目的特點及表現形式,產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自豪感,也有可能引領他們從興趣愛好上升為理想追求,培養新生代的“非遺傳承人”。
素材解讀
新型夜校既是一種終身教育的具體形式,也成為年輕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更是對“生活即教育”理念的鮮活實踐。沉浸式學習知識技能,探索人生更多可能性,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夜校找到了學習本身的幸福感。通過夜校學習,年輕人得以從“內卷”和“內耗”中解脫出來,產生精神上的獲得感、滿足感,并建立與身邊有共同價值取向的人的聯系,重新找到自我、發現自我。
適用話題
終身教育、生活方式、獲得感、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