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偉鵬 蔡晨璐 陳煌鑫
摘要:鄉村旅游能夠推動農民增收致富,是鄉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文章分析了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態勢,為推進鄉村旅游與共同富裕的良性耦合,構建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主體、共創機制、共創模式,提出了實現路徑:供給視角下,鄉村旅游應立足供給主體、內容、形式三個維度,推動鄉村旅游共享式發展;需求視角下,鄉村旅游應立足于鄉村旅游資源、鄉村旅游消費行為、鄉村旅游生活方式三個維度,推動鄉村旅游互動式發展;收益視角下,鄉村旅游應立足于鄉村旅游收益、鄉村旅游共享收益兩個維度,推動鄉村旅游共享式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 共同富裕 耦合關系 價值共創
* 基金項目: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信息化生活場景對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空間布局的影響與規劃調控(編號:2021J011072)。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實現共同富裕,必須注重發展,通過發展逐步提高全社會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水平,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當前,我國鄉村正處于農業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民市民化的進程中,需要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為加快實現共同富裕創造必要條件。鄉村旅游作為城鄉互動的重要途徑,與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具有緊密的邏輯關系和內在價值聯系。鄉村旅游作為“農業+旅游”“鄉村+旅游”的一種復合模式,是城鄉間相互融合的產物,是“三農”與文旅行業融合發展的成果,可以有效促進城鄉發展良性互動、城鄉資源優化配置、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基于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和需求,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旅游發展態勢分析
鄉村旅游是鄉村旅游者與鄉村旅游地的主體在旅游資源、信息、資本等方面的要素交互作用和整合過程,是一種價值共創過程。旅游者和旅游地之間的資源互補、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構成了鄉村旅游產品的基本特質,而鄉村旅游產品的生產過程本質上是鄉村旅游者與鄉村旅游地各參與主體共同作用、相互影響、價值共創的過程,即實現鄉村旅游與鄉村旅游地各參與主體協同發展。鄉村旅游的主體包括鄉村旅游者、鄉村旅游地、鄉村旅游經營者。鄉村旅游者通過旅行、住宿、就餐、購物、娛樂、文化體驗等消費行為,從鄉村旅游經營者獲取休閑觀光、休閑娛樂、休閑度假以及體驗消費等鄉村旅游產品,而鄉村旅游地則通過鄉村旅游者的消費行為,獲得鄉村旅游相關收益。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產品供給日益豐富,鄉村旅游收入持續增長,但鄉村旅游質量不高、收益分配失衡、鄉村環境遭到破壞、資源浪費嚴重等影響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仍然存在,制約了共同富裕的實現。同時,鄉村旅游市場供需不平衡、旅游產品不夠豐富、鄉村旅游地吸引力不足等問題依然存在于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質量。
鄉村旅游地往往通過其特有的旅游資源吸引鄉村旅游者進行鄉村旅游活動,通過游客在鄉村旅游地產生的消費增加鄉村旅游地收入,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旅游地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其能否實現共同富裕與鄉村旅游地旅游產品、生態環境、資源、服務、發展方式、發展程度等緊密相關。從鄉村旅游地的視角來看,鄉村旅游地的收入構成主要包括土地租金收入、農產品銷售收入、旅游商品銷售收入等。近年來,鄉村旅游地作為城鄉居民共享美好生活的主要載體之一,能夠為城鄉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帶來可觀的務工收益和創業收益,有效幫助城鄉居民增收,有利于城鄉融合發展。但是,目前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收益分配不合理,影響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和鄉村旅游地居民共享美好生活的實現。
二、鄉村旅游與共同富裕的耦合關系
鄉村旅游與共同富裕存在耦合關系。共同富裕對鄉村旅游具有內生驅動、內生反作用,鄉村旅游助力共同富裕具備產業業態融合、社會關系拓展等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是當前兩個熱點課題,它們之間存在密切的內在關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及共享發展思想的深化,推動實現共同富裕需要解決一系列現實矛盾與問題,鄉村旅游業在助力實現共同富裕進程中應發揮重要作用。從系統動力學視角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有助于促進共同富裕這一系統整體價值目標的實現。從鄉村發展與旅游業的耦合關系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夠促進產業協同,推動區域整體優勢產業形成,提升區域整體社會環境競爭力。從產業與社會的耦合關系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夠促進城鄉社會融合,促進區域內不同主體價值共創。
(一)鄉村旅游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實現共同富裕不僅需要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還需要解決發展不協調問題。推進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必須立足城鄉區域差異。鄉村旅游是推進區域間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的有效路徑之一。推進鄉村旅游發展,有助于帶動農民致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有助于在促進地區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縮小城鄉間、區域間的差距。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既能夠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又可以實現農村社會與城市的緊密連接,使農民獲得更加公平的發展機會、更廣泛的發展空間、更廣泛的發展選擇。因此,鄉村旅游業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二)實現共同富裕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價值追求
共享發展理念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和價值追求。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實現物質層面的富裕,還要實現人的精神富裕。精神富裕是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是共享發展理念的價值基礎。當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成為共享發展的重要要求,精神富裕也成為共享發展的內涵之一。實現共同富裕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價值追求,因此,鄉村旅游業在促進發展平衡的同時,還應著力實現鄉村社會主體精神層面共同富裕,通過實現共享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共同富裕,通過提供豐富的文旅產品與文化服務促進人們共享精神富裕。
綜上所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對于推動鄉村振興、縮小城鄉差距以及推動共同富裕,實現區域間協同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構建共享發展生態格局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同時,鄉村旅游業以實現共同富裕為目標,因此需要在精神層面提供共享發展的文旅服務,進而實現共同富裕。
三、發展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構建過程
鄉村旅游是農業、農村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需要借助文化的資源稟賦、知識基礎和力量來構建鄉村旅游的價值共創。從發展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構建過程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主體。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主體有四個層面。第一是國家層面。在國家層面對農村發展進行戰略布局,包括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第二是地方層面。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之后,各地積極響應,相繼出臺鄉村振興的地方政策。第三為農民層面。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旅游與共同富裕價值共創主體需要具有文化自覺意識。第四為鄉村旅游者群體層面。作為鄉村旅游的外來主體,既要進行價值共創,又要享有文化權益。
二是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機制。價值共創機制對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意義重大。首先需要明確價值共創的目的。鄉村旅游發展有助于促進鄉村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其次要探索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模式,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價值共創機制,發揮不同主體在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中的價值創造功能。第三需要確定利益相關方的參與機制。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需要不同利益主體參與,共同推進。第四要解決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鄉村旅游者與農村文化、環境等的利益分配關系,決定了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程度。
三是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模式。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模式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農村發展規律、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定位、文化資源利用模式、鄉村旅游者參與模式以及社會效益模式等方面來構建。鄉村旅游發展是農村發展和農民富裕的過程,需要因地制宜推進。同時,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主體是復雜的多層次群體,需要根據各個利益主體的訴求建立價值共創模式。
四、鄉村旅游與共同富裕價值共創的實現路徑
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旅游以生態、文化、鄉村產業等多元因素為支撐,以城市居民、農村居民等多元主體為受眾,在促進城鄉資源流動、優化鄉村資源配置、實現城鄉價值共創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共同富裕戰略目標下,鄉村旅游應以實現價值共創為目標,通過共享式供給、互動式需求、共享式收益實現鄉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的共贏與協同,進而推動城鄉互補、共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鄉村旅游業是鄉村農業、林業、畜牧業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通過激活鄉村旅游“三產融合”的發展潛能,可以推動鄉村農業等一產升級、二產延伸、三產融合,帶動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產品型”“平臺型”升級,從而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價值共創。
(一)供給視角下,應立足供給主體、內容、形式三個維度,推動鄉村旅游共享式發展
一是供給主體維度。鄉村旅游供給主體由單一的鄉村居民轉為鄉村居民、鄉村旅游企業、城市旅游企業三大主體。一方面,鄉村居民積極發掘、利用自身鄉村文化、生態資源,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另一方面,鄉村居民將傳統農業產業轉化為休閑農業等鄉村旅游產業,以鄉村旅游業帶動鄉村一二三產融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和居民增收。同時,將鄉村旅游項目外包給專業的鄉村旅游企業,實現鄉村文化、鄉村生態、鄉村產業等多種價值共創。城市旅游企業通過開發鄉村文化、鄉村生態、鄉村產業、鄉村公共服務等資源,為鄉村居民提供就業崗位,進而提高鄉村收入。二是供給內容維度。鄉村旅游供給內容由傳統的鄉村農業觀光、鄉村田園風情、鄉村民俗文化等轉變為鄉村文化、鄉村產業、鄉村生態環境和鄉村公共服務等多類體驗式供給,如通過發展鄉村生態體驗、文化體驗、旅游休閑體驗、農業采摘體驗等,滿足游客“游”“學”“玩”等需求,進而提高鄉村旅游收益。三是供給形式維度。鄉村旅游供給形式由“固定式”發展為“移動式”“網絡式”,通過“景區+農戶”“旅游協會+農戶”等模式,推動鄉村居民和游客共享鄉村資源。一方面,由鄉村居民和鄉村旅游企業、城市旅游企業共同開發、組織、運營鄉村旅游項目,實現鄉村資源的共享式發展;另一方面,開發鄉村特色主題旅游,以鄉村產業為特色,推出具有差異性的旅游線路,吸引城市居民參與鄉村生活,實現鄉村資源的共享式發展。
(二)需求視角下,應立足于旅游資源、消費行為、生活方式三個維度,推動鄉村旅游互動式發展
一是鄉村旅游資源維度。鄉村旅游資源由自然生態資源拓展為生態、文化、生產等多種類型。依托豐富的鄉村文化資源,開發鄉村文化體驗游,使游客親身體驗鄉村文化;依托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開發鄉村生態環境體驗游,讓游客在鄉村親近自然、呼吸新鮮空氣;依托鄉村生產勞動資源,開發鄉村生產體驗游,如采摘、農家樂、農耕活動等,提高游客參與感。二是鄉村旅游消費行為維度。鄉村旅游消費行為由單一型向復合型轉變。鄉村居民、鄉村旅游企業、城市居民等多元主體在鄉村生態、鄉村文化、鄉村產業等鄉村旅游資源上開展多種消費行為,實現多元主體互動,共創價值。三是鄉村旅游生活方式維度。鄉村旅游生活方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化生活方式升級。依托鄉村豐富的生態資源、文化資源、生產資源等,實現鄉村資源與城市生活方式的融合。一方面,鄉村居民利用自身的鄉村文化、鄉村生態、鄉村生產等資源,開發鄉村旅游項目,滿足城市居民個性化、多樣化的休閑體驗需求,提高鄉村居民收入;另一方面,城市居民借助鄉村旅游項目,體驗鄉村文化、鄉村生態、鄉村生產等活動,滿足自身的需求,并推動鄉村文化等向城市傳導。此外,隨著鄉村旅游互動式消費行為的增多,鄉村居民可以充分利用鄉村旅游消費行為,實現鄉村生活現代化,如提高家庭勞動率、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勞動技能等。
(三)收益視角下,應立足于旅游收益、共享收益兩個維度,推動鄉村旅游共享式發展
一是鄉村旅游收益維度。鄉村旅游收益包括鄉村居民收益、鄉村旅游企業收益、城市居民收益等多元主體的收益。其中,鄉村居民通過經營鄉村旅游產品獲取收益;鄉村旅游企業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帶動鄉村農業等一產升級、二產延伸、三產融合,實現鄉村旅游收益;城市居民通過體驗鄉村文化、鄉村旅游等方式獲取收益。二是鄉村旅游共享收益維度。共享式收益主要指鄉村旅游共享收益,其中共享收益類型包括鄉村居民與鄉村旅游企業共享、鄉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共享等。在鄉村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鄉村居民與鄉村旅游企業實現共享,即鄉村居民與鄉村旅游企業共同分配鄉村旅游收益,提高鄉村居民收益;在鄉村資源相對豐富的條件下,鄉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共享,即鄉村居民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實現鄉村文化、鄉村生態、鄉村產業等多種資源與城市居民共享,為城市居民提供鄉村體驗,提升城市居民消費體驗,進而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多鄉村消費機會,實現“城市為鄉村消費”。
五、結語
實現鄉村旅游與共同富裕價值共創必須利用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協調鄉村旅游發展與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關系。從理論維度來看,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具有耦合關系。從實踐維度來看,鄉村旅游與實現共同富裕的價值共創需要過程性構建。從共同富裕視域下探索鄉村旅游的價值共創路徑,可以推動鄉村旅游實現農民增收、鄉村發展、農民精神愉悅的社會效應、經濟效應和生態效應。
參考文獻
[1]劉曉哲,苗青.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共同富裕若干問題研究[J].經濟問題,2023,(10):1-9+94.
[2]鐘學進,閻海梅.鄉村旅游產業賦能共同富裕實現:制度邏輯和長效機制[J].南寧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4(06):24-32.
[3]花玉蓮,陸林,孔祥梅.基于全球地方化視角的旅游研究新進展[J].地理科學進展,2023 , 42(12):2453-2470.
[4]王金偉,朱竑,宋子千等.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科學內涵與理論闡釋[J].旅游導刊,2023,7(02):1-21.
[5]袁方成,周韋龍.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縣域城鄉融合的動力機制及其邏輯[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62(06):49-59.
[6]沈可龍,何娟.十九大以來國內對社會主要矛盾論斷研究進展[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06):77-87.
[7]韓劍鋒,陳勇.實現共同富裕的邏輯基礎與實踐途徑[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11):5-10.
[8]運迪,賈則琴.共同富裕目標下的城鄉融合:內在關聯、現實困境和推進邏輯[J].新疆社會科學,2023,(06):156-166.
[9]文小勇,徐青峰.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探析——基于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同富裕重要論述的思考[J].治理現代化研究,2023,39(05):5-13.
[10]孫九霞,張凌媛,羅意林.共同富裕目標下中國鄉村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問題與發展路徑[J].自然資源學報,2023,38(02):318-334.
[11]李杰義,胡靜瀾,馬子涵.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理論機制、實踐路徑與政策啟示[J].西南金融,2022,(11):84-95.
[12]林明水,胡曉鵬,楊勇等.流量經濟對旅游資源創新性開發的影響:熱反應與冷思考[J].自然資源學報,2023,38(09):2237-2262.
[13]喬浩浩,王朝輝,胡云云等.旅游嵌入視角下鄉村社會關系重構[J].人文地理,2023,38(05):44-52.
[14]王心蕊,黃雅妮,黃凱潔.社會創業推動下鄉村旅游地共同富裕形成機制研究[J].旅游科學,2023,37(03):32-49.
(作者單位:1.福建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2.福建理工大學設計學院;3.福建理工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