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層文化館在社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為群眾提供文化輔導、藝術培訓等服務。項目化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質量,有利于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需求,提升基層文化館的影響力和社會認可度。論文目的在于全面探討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項目化推進的實踐與措施,明確推進項目化工作的優勢與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建議,以促進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質量與效益的提升。
【關鍵詞】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項目化推進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4—106—03
一、基層文化館與群眾文化輔導工作
(一)基層文化館的功能定位
基層文化館是深植于社區、鄉鎮或地區層面的文化門戶,旨在為鄰里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活動,成為推動社區文化繁榮與傳統傳承的重要力量。基層文化館擔負著五大核心功能:第一是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樞紐,致力于推廣多樣的文化活動、智慧和藝術創作,通過策劃展覽、舉辦講座、演出等多種形式,架起居民與文化互動的橋梁,激發文化的生動交流。第二是文化教育與技藝培訓的平臺,旨在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滋養居民的文化生活。第三是文化活動與體驗的舞臺,如戲劇演出、藝術展覽、電影欣賞與讀書會等,為社區居民提供豐富而多元的文化體驗,滿足不同年齡、興趣和需求的文化渴望。第四是文化資源整合與管理的倉庫,負責搜集與保管地方文化資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致力于保護和弘揚本土文化的獨特性。第五是社區凝聚與社會服務的中心,通過一系列文化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文化館鞏固了社區的內聚力,營造了和諧、積極的社區文化氛圍。
(二)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現狀
1.已取得的成就
基層文化館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使社區居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盛宴,豐富了社區文化生活。基層文化館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例如舉辦傳統音樂、舞蹈、戲曲等活動,使這些文化遺產得到了傳承和發展。通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基層文化館促進了居民的文化素養提升,提供了學習藝術技能和培養綜合素質的機會。
2.面對的挑戰
基層文化館常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困擾,限制了文化活動和輔導工作的開展,以及提供高質量文化服務的能力。缺乏專業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和輔導員,影響了輔導工作的質量和效果。部分社區居民對文化輔導的認可度不高,參與度有待提升,使得輔導工作難以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不同社區和居民對文化輔導的需求差異較大,基層文化館需要滿足多樣化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輔導服務。基層文化館在利用新技術和創新方法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強技術應用和創新,以提高輔導工作的效果和吸引力。
二、項目化推進的概念與意義
(一)項目化推進的內涵特點
項目化管理在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應用,標志著從碎片化服務向系統化、有序化發展的轉變。第一,項目化不僅整合了多樣的文化活動,而且構建了一個目標明確、持續發展的服務體系。第二,通過設定清晰的目標和階段性里程碑,指導項目實施并進行效果評估。第三,項目化要求輔導工作在計劃編制、預算管理、資源分配、職責劃分及進度監控等方面具備嚴格的組織性和規范性,以確保工作的有序進行。第四,在關注短期成效的同時,項目化更加注重長期影響。它致力于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培養文化人才、確保資金支持,形成持續性的文化輔導體系。第五,項目化鼓勵居民積極參與項目計劃和決策,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主導性。居民的廣泛參與能夠確保文化服務更貼近他們的實際需求,從而提升輔導工作的整體效果。
(二)項目化推進對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優勢
首先,項目化推進注重明確目標和任務,有利于提升輔導工作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通過項目化的管理和運作,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輔導計劃、選擇合適的教材和方法,提高輔導質量和效果。其次,通過項目化推進,輔導工作可以更好地規劃和組織,資源可以更加有序地配置和利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時,項目的階段性目標和成果評估,能夠及時檢驗工作成果,及時糾正不足,提高輔導工作的效果與成果。再次,項目化推進鼓勵不同部門、機構和群體之間的協同合作。通過明確項目目標和任務,各方可以共同參與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合力,提升整體的輔導效果和成果。同時,項目化推進支持和激勵群眾的參與和自主性。通過設定明確的項目目標和任務,鼓勵群眾參與項目的規劃和決策,提高他們的主體性和責任感,增強項目的可持續性和社區的參與度。最后,項目化推進為輔導工作提供了創新和多樣性的空間。通過項目化的管理方式,可以鼓勵輔導工作者嘗試和創新新的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豐富輔導內容,提高吸引力和影響力,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
三、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項目化推進的關鍵因素
(一)基層文化館的項目策劃與管理能力
首先,基層文化館需要具備能夠進行項目規劃和設計的能力,這包括明確項目目標、任務和里程碑,確定項目的范圍和資源需求,制定合理的項目計劃和時間表。其次,項目化推進需要對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進行有效管理,確保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基層文化館需要具備資源調配和整合的能力,合理分配預算、人員和物資,確保項目的順利開展。再次,項目化推進需要明確任務分工和責任分配,形成項目團隊。基層文化館需要具備團隊管理能力,包括人員招聘與培訓、團隊協作與溝通等,確保項目團隊的有效運作和協同合作。此外,基層文化館需要能夠及時監控項目進度,確保項目按時完成。這包括設置評估指標和里程碑,制定進度監控機制,及時發現并解決項目中的問題和風險。最后,項目化推進難免會遇到各種風險和問題,基層文化館需要具備風險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這包括識別和評估風險,制定風險預案,及時解決項目中的問題,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
(二)基層文化館的藝術資源與合作伙伴
首先,基層文化館需要具備整合和開發藝術資源的能力,包括人才、場地、設備、文化藏品等。通過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的藝術資源,基層文化館能夠提供多樣化和豐富的文化輔導活動,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其次,基層文化館需要與各類藝術機構、社會組織、學校、社區居民等建立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這些合作伙伴可以提供藝術專業知識、資源支持和人力支持,共同參與文化輔導項目的策劃與實施,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再次,基層文化館需要積極開展跨界合作,與不同領域的機構和個人合作,創造多樣化的文化輔導活動和項目。例如與藝術家、研究機構、社會企業等合作,開展藝術創作、文化活動、文化產品開發等,推動文化輔導工作的創新和發展。此外,基層文化館需要積極與社區居民進行互動和參與,傾聽他們的需求和建議,共同策劃和實施文化輔導項目。通過與社區居民的合作與參與,能夠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提高項目的質量與可持續性。最后,基層文化館需要注重藝術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通過開展培訓、研修、交流等活動,提升本地藝術人才的專業能力和創作水平。同時,可以引進外部優秀的藝術人才,為文化輔導項目提供專業支持和指導。
(三)基層文化館的信息技術應用與拓展
首先,基層文化館可以建設數字化平臺,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文化輔導工作的項目管理、資源共享、信息發布等。通過數字化平臺,基層文化館能夠方便地與群眾進行交流和互動,提供便捷的服務和資源。其次,基層文化館需要具備強化數字能力的能力,包括數字化素養、信息技術運用、網絡安全等。這將有助于提升文化館工作人員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更好地支持文化輔導項目的信息化管理和推廣工作。再次,基層文化館可以通過拓展在線資源與服務,提供更多樣化的文化輔導項目。例如,開展在線藝術展覽、文化課堂、藝術培訓等,通過互聯網技術將文化資源和服務延伸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此外,基層文化館可以運用數據分析技術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和需求評估,實現個性化推薦和定制化服務。通過對用戶數據的分析,基層文化館能夠更好地了解用戶的興趣和需求,提供更加精準和有針對性的文化輔導項目。最后,基層文化館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和在線傳播渠道,擴大文化輔導項目的影響力。通過與社交媒體平臺合作,基層文化館能夠進行線上宣傳和推廣,吸引更多的參與者,增加文化活動的曝光度和知名度。
四、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項目化推進的保障措施
(一)領導高度重視與有效資源支持
首先,項目推進需要得到領導層的重視和認可,領導層應該理解項目的重要性和推動力,為項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一方面,需要足夠的財力投入,包括經費、資金和預算等,以支持項目的順利運行和各項工作的開展;一方面,要確保項目團隊能夠擁有足夠數量和合適崗位的人力資源,人員配備合理,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具備高效推動項目運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涉及信息技術、數字化平臺、設備、系統和軟件等的支持,確保項目能夠順利運行。其次,與相關部門、機構和社會組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獲取更多外部資源和支持,共同推進基層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最后,領導層可以通過出臺相應的支持措施,為基層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項目化提供政策保障,包括政策宣傳、政策獎勵和優惠政策等。
(二)充沛的群眾需求調研與項目設計
首先,需要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座談會等方式,廣泛了解群眾對文化輔導的需求和期望。調研涵蓋群眾的興趣愛好、知識需求、文化素養等方面,為項目化設計提供客觀基礎。對調研收集到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和總結,識別出群眾的主要需求和痛點。深入了解群眾的文化喜好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制定項目化設計方案。其次,基于群眾需求的調研結果,明確項目化的目標和具體要達成的成果。確保項目的目標與群眾需求相契合,增加項目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根據群眾需求和項目目標,確定具體的文化輔導內容和形式。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差異,制定多樣化的文化輔導項目,如展覽、講座、工作坊等,以滿足不同群眾的需求。最后,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鼓勵群眾的參與和反饋。可以通過座談會、意見收集等方式,征求群眾對項目設計的意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和調整項目方案。在項目設計時,要綜合考慮項目的可行性和資源投入。確保項目設計與實際可行,同時合理安排資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等,以保障項目的順利開展。
(三)健全的項目工作制度與運行機制
首先,制定規范和明確的項目管理制度,包括項目立項、實施、監控、評估等各個環節的工作流程。確保項目按照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方式進行,提高項目的效率和質量。明確項目組織結構,確定項目組成員的角色職責和權限。確保項目團隊成員清楚自己在項目中的責任和任務,協同配合完成工作,促進項目的順利進行。其次,建立定期溝通和協作機制,包括項目組內部的溝通和協作,以及與其他相關部門和合作伙伴的溝通和協作。確保項目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共享,加強團隊與外部合作的協調與推進。再次,建立監控和評估機制,對項目的進展、成本、質量和效果等進行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確保項目按計劃順利進行,并通過評估結果進行項目的優化和調整。最后,建立知識管理和經驗交流平臺,收集和整理項目實施中的經驗和教訓,為今后的項目提供借鑒和參考。促進項目團隊成員之間的學習與分享,提高項目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可靠的社會引導宣傳與群眾反饋
首先,制定詳細的宣傳計劃,明確宣傳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根據項目的特點和目標群體,選擇適當的宣傳渠道,如社交媒體、電視、廣播、報紙、傳單、戶外廣告等。利用社交媒體平臺、網站和手機應用等新媒體工具進行宣傳。通過發布有關項目的信息、活動預告、實施進展等內容,吸引群眾的關注和參與。其次,組織宣傳活動,如項目啟動儀式、主題講座、展覽推介會等。通過這些活動,向群眾介紹項目的背景、目標和效益,增加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群眾的口碑傳播,增加項目的信任度和認可度。提供優質的文化輔導服務,積極回應群眾的反饋和意見,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最后,建立反饋渠道,鼓勵群眾提供反饋和意見。可以設置專門的郵箱或在線留言板,提供方便的渠道供群眾反饋問題、提出建議或表達意見。及時回復和處理群眾的反饋和意見。確保反饋渠道暢通,并且設立相應的反饋跟進機制,及時解決問題和改進項目,以增加群眾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楊揚.新形勢下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研究[J].參花(上),2023(7).
[2]趙琰.新形勢下的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路徑探索[J].參花(上),2023(5).
[3]蔣亞敏.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實踐對策分析[J].參花(上),2022(9).
[4]張忠良.淺談文化館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有效路徑[J].文化產業,2022(17).
[5]鄭雅榕.新常態下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探討[J].參花(下),2022(5).
作者簡介:陳人琿(1989—),男,漢族,貴州仁懷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為群眾文化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