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佳 孫首琳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美育教育事業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也存在鄉村教育的內涵條件、外部環境以及師資力量等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五印鄉青樹營小學的音樂教育觀念、師資力量、教學設備和教學環境等方面做了實地調查,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生源流失、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受重視,教師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等問題。
【關鍵詞】青樹營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專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4—172—03
一、選題緣由
鄉村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農村經濟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承載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學校作為鄉村文化的最基礎的教育機構,承擔著培養鄉村人才的重任。對于農村教育,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強調農村教育在整個國民教育中的重要性。音樂教育作為一種高效培養學生藝術、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形式,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鄉村學校音樂教育普遍面臨師資短缺、設施不足和教育質量不高等問題。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入剖析,有助于了解鄉村學校音樂教育發展的瓶頸和難點,采取有效措施改進并提升鄉村學校音樂教育質量。
二、研究方法與過程
(一)研究對象及基本情況
巍山縣五印鄉青樹營小學學生數量198人,音樂教師3名(包含兼職2名),本科學歷,教齡8年。使用的硬件設備有電子琴、CD播放機和竹笛。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運用了田野調查法、問卷調查法、文獻研究法對青樹營小學音樂教育現狀進行調研。
(三)研究過程
2022年12月,筆者與青樹營小學的校領導取得了聯系,中旬到該校對校領導、音樂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并隨機觀摩了該校專職和兼職音樂教師的現場授課。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問卷調查是為了解青樹營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學生問卷分為多選和單選兩個部分,用于了解學生對音樂課是否有意見和建議,是否滿意學校音樂課程的安排。教師以及學校領導問卷調查主要是了解對鄉村音樂教育的看法,以及教師教學中的困難等。
(一)學生問卷
問卷調查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兩類型,內容包括對音樂課的滿意度以及對音樂教師的教學評價。
問卷結果顯示“喜歡”音樂課的學生占10%,“一般”態度占20%,50%的學生“不喜歡”音樂課,20%的學生完全不喜歡音樂課。對于音樂教師的教學評價,“非常好”占10%,“一般”占40%,“不太好”占40%,“不好”10%。根據學生問卷的結果,研究者隨機抽取了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大部分同學認為音樂課無聊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音樂教師教學形式單一,缺乏趣味,兼職教師不會樂器,和學生互動較少;二是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教學器具較少,一些小軍鼓鼓面破損,無法使用,上課只能唱歌;三是課外活動不豐富,只有合唱小組。
(二)教師問卷
教師問卷主要包括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影響教師專業發展原因等。
問卷結果顯示60%的教師認為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一般,選擇較低和很低的教師占了40%,沒有教師認為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較高或很高。
對于影響農村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85.71%的教師認為和教師教學水平相關,71.43%與教師學習交流的平臺相關,57.14%認為與教師工作經驗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8.57%則是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有14.29%的其他原因。
根據教師問卷的結果,研究者對三位音樂教師進行訪談。大家普遍認為影響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表現:一是經濟地位偏低,薪資待遇方面未達到鄉村教師的期望值,工資待遇低是鄉村教師們面臨的最主要也是首要的困難;二是鄉村音樂教師受到環境地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三是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度低。較低的薪資和福利保障導致了鄉村教師社會地位不夠高,不僅閉塞的環境和不便的交通影響了鄉村教師接觸大千世界的進程,一些人,甚至是農村的家長給鄉村教師戴上了“貧窮”“落后”的帽子,這無疑沖擊了教師職業的神圣性,也降低了教師對自我職業的認同感。①四是三位教師認為影響專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習交流的平臺。五印鄉青樹營小學的專職音樂教師除了教授音樂課以外,還承擔了大量的學校行政管理工作。此外,另外2名兼職教師非音樂專業畢業,業余愛好音樂,因師資不夠,也兼任低年級的音樂課教學。音樂師資匱乏、教師教學質量不高,是該小學音樂教學面臨的困難。
四、研究的結論、討論、建議
(一)研究的結論
1.當地生源逐漸流失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都選擇到城市謀求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會,在教育資源上:農村小學生源流失,鄉村地區的教育資源會進一步減少,隨之學校可能會面臨師資不足、教材不足、硬件設施設備不足等問題,導致教育質量下降。在鄉村經濟發展受限:鄉村小學生生源流失的同時導致鄉村地區的人口減少,農田的耕種面積減少,鄉村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農耕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青樹營小學家庭條件好的學生都會選擇到城市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貧窮、家長文化水平不高以及部分留守兒童只能選擇在農村就讀。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等,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2.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不受重視
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較少,多傾斜于語數外等科目,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社會地位重視不夠。五印鄉青樹營小學音樂教學設備簡陋,教學條件較差,一定程度影響了教師,教學質量難以保障。由于條件所限,農村地區的音樂教師較少有職后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教學水平提升緩慢。青樹營一直缺少音樂教師,受到地域、薪資待遇、發展前景等因素影響,較少有音樂專業畢業生到該校任教。
3.教師專業素養參差不齊
青樹營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養存在較大差距,1名教師畢業于師范院校音樂專業,另外2名兼職教師分別是數學、德育課教師。專職音樂教師具備較好的音樂理論和演奏技巧,兼職教師對音樂教育知識了解較少;專職音樂教師授課有較多示范,教學方法也多樣,兼職教師主要以音樂欣賞為主,教唱、伴奏能力不足,示范較少。專職音樂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排練合唱、小樂器齊奏,兼職教師無需組織課外活動。該校學生對于專職教師的教學評價較高,喜歡該老師的音樂課,認為兼職教師缺乏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方法,教學經驗不足,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討論
鄉村地區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有限,對學校教育、師資力量、教育設施等方面的投入相對不足,鄉村教育資源匱乏。農村地區的文化傳統和觀念相對保守,對教育重視不夠。許多年輕人離開農村進入城市工作、生活,導致鄉村地區人口普遍老齡化,學生數量減少,教育需求減弱,影響了鄉村教育的發展。此外,我國農村中小學存在音樂師資不足、福利待遇低等問題。雖然經過將近40余年的教育發展改革,我國小學音樂教師數量有了顯著提升,但當下我國現有音樂教師師資力量只滿足一校一師最基本的教學需求,按照國家政策要求,每所學校都需要配齊配足音樂教師,所以我國小學音樂教育水平還遠未達到高質量發展水平。
(三)研究的建議
1.加強對鄉村音樂教育的宣傳,減少生源流失
首先巍山縣相關部門應了解對農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的關注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學習和生活保障,給予他們更多關愛和關注,促進鄉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加強對五印鄉青樹營小學的宣傳,利用好社交媒體平臺:制作關于青樹營小學的宣傳冊、海報、宣傳視頻等,突出青樹營小學音樂教育的特色和優勢,利用社交媒體,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創建專門的鄉村小學音樂教育宣傳賬號,定期發布音樂教育相關的內容,吸引更多人關注。青樹營小學應多舉辦音樂活動:組織音樂比賽、音樂節、音樂講座等活動,邀請專業音樂人士、教育專家等參與,吸引更多學生和家長參與其中,多多建立與城市學校的合作和交流,為鄉村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增加他們與城市學生的交流機會,促進鄉村與城市教育的共享。
2.提高鄉村音樂教師的社會認同感
鄉村音樂教師是教育事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鄉村音樂教師遭遇著諸如從教資本隱性流失、職業認同感偏低、職業尊重感偏弱、薪酬待遇不高、專業發展支持不足、專業發展動機缺乏適宜的滋養環境等一系列生存困境。為了促進鄉村音樂教師脫離生存困境,四大“破局之道”勢在必行②。一是提高宣傳力度。通過社交媒體,宣傳鄉村音樂教師的工作和貢獻,讓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價值;通過家長會、家長教育等方式,向家長和學生宣傳鄉村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讓他們認識到鄉村音樂教師的價值和作用。二是加強教師培訓,建立交流平臺。提供更多的培訓機會,幫助鄉村音樂教師提升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工作;組織鄉村音樂教師之間的交流活動,分享經驗和教學方法,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和成長。只有鄉村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教學水平、教學方法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才能使學生們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也才會進一步提高家長、社會對鄉村音樂教師的社會認同感。三是加大鄉村學校經費投入力度,提高鄉村音樂教師薪酬待遇,體現社會對鄉村音樂教師的認同和重視。
3.提升音樂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是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質量的高低。教師除了具備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法律等學科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還需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設計高質量的教學方案,并能夠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理念,掌握新技術,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適應新時代教學的要求。此外音樂教師也要提高綜合素質,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方面。繼續學習專業技能,掌握新型教學技術,不斷關注學生需求,持續反思和改進,定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實踐。俗話說的好,“吾日三省吾身”,作為教師應多反省自身教學方面的不足,與其他優秀教師多溝通、交流、借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知識。
五、結語
鄉村學校音樂教育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但正因如此,他們需要受到更多的關注與重視,以及更多的支持。比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鄉村音樂教育的宣傳,學校也需要提升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等,以此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服務,從而促進學校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通過鄉村學校音樂教育,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提高綜合素質。為越來越多鄉村兒童創造更好的音樂學習環境,從而讓他們在音樂中得到快樂和啟迪。
注釋:
①王中華,王娟.鄉村教育脫貧進程中鄉村教師的困境與對策[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6).
②向文,李嘉欣.比較社會學視角下鄉村音樂教師的生存困境與破局之道(下)——基于24省(市,自治區)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音樂教育,2022(10).
參考文獻:
[1]李曉慶,劉微娜,李希銘,等.智能化技術助力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踐路徑——基于我國40所鄉村學校的調研[J].教師教育學報,2022(5).
[2]賈獻偉.唐縣山區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3]李增虎.西部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天津教育,2019(34).
[4]韓忠嶺.走向“立德樹人”“教育為本”的國民音樂教育——從改革開放以來基礎音樂教育哲學思想嬗變看“核心素養”[J].中國音樂教育,2021(1).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單位資助立項項目:云南民族地區鄉村美育教師專業發展研究(項目編號:BE22036)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羅宇佳(1976—),女,彝族,曲靖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