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教師進修學校 李紫紅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繪本閱讀教學是幼兒園教學的重要一環,更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是指幼兒主動對閱讀內容展開探討,在自由講述、大膽表達中說出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對其語言輸出、語言組織能力的提升起著積極的作用。基于此,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繪本閱讀教學的重視,基于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科學設計教學計劃,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本文探討了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首先,基于幼兒閱讀情況,從多個方面簡述了幼兒閱讀能力培養路徑;其次,從“幼兒興趣”“技巧講解”“提出問題”“游戲項目”“家園共育”五大視角進行詳細探討,以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以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曾言:“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激活幼兒自主閱讀意識的最佳動力。通常情況下,幼兒閱讀活動由“教師組織”或“興趣主導”展開,其中,“教師組織”會伴隨明確的教育目標和閱讀目的,而“興趣主導”是幼兒自主性的學習行為,是幼兒自主閱讀意識的萌芽。基于此,在幼兒園繪本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幼兒興趣和能力的關注,精心挑選閱讀題材,以幼兒興趣為閱讀導向,用材料激活幼兒自主閱讀意識,為其良好學習品質的養成奠定基礎。
文字少、圖像多是繪本獨有的特點,受年齡的影響,幼兒對圖像的敏感度極高,為了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幼兒會自主地從圖片中提取知識信息。3-6 歲幼兒年齡小,且心智發展不成熟,在繪本閱讀的“識圖”過程中,對內容理解深度不足,無法掌握繪本閱讀的真正含義,這對其閱讀興趣的培養造成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幼兒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常常出現“跳躍性”閱讀,也會影響教育效果。基于此,在自主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閱讀技巧的傳授,讓幼兒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積極的學習體驗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繪本教學中的深度學習,即讓幼兒對畫面和故事展開更深層次的分析,使其獲取更多趣味性的閱讀體驗。在當前的幼兒閱讀行為中,幼兒雖然自主閱讀圖片,但是比較粗略,大致看一遍便結束閱讀行為。基于幼兒的學習情況,在自主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繪本資源向幼兒提出閱讀問題,以問題引導幼兒對所學內容展開更深層次的探討,讓其充分感知繪本閱讀的魅力,進而提高教育成效。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依據繪本閱讀為幼兒創設延展性的活動,以不斷增強幼兒的探究意識,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讀”與“思”,進而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能力。
對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考查不僅要關注幼兒對故事情節的把握,還應關注幼兒的自主講述情況。如果將幼兒的閱讀行為看成“經驗輸入”,為了進一步增強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教師應當設置“經驗輸出”環節。具體而言,在幼兒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主講述繪本故事,以語言輸出強化幼兒閱讀印象;教師還可以調整“經驗輸出”,以游戲性、趣味性的形式構思教學活動,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達成理想的教育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展潛能和不同發展障礙,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幼兒教育并非只是幼兒園和教師的工作,家長的教育角色同等重要。在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中,教師與家長應“連枝同氣”,共同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具體而言,教師與家長應制定相同的培養目標,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實施繪本教學,加強對幼兒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與家長應互相幫助、合作共育,針對幼兒學習問題進行科學溝通,一同打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在共同教育中發展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以合作共育為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陶行知曾言:“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顯著。”在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中,激活幼兒的閱讀興趣是能力培養的基本路徑。為了保證幼兒對閱讀材料感興趣,教師要觀察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及討論的內容,并精心挑選閱讀素材,滿足幼兒個體學習需求,以興趣為能力養成跳板,成功激活幼兒的學習自主性,達成繪本教學培養目標。
在幼兒閱讀興趣捕捉中,教師可以加強對幼兒實際生活的觀察,關注幼兒討論的話題,從中提取有效的教育信息,并科學應用于繪本教學中。比如,教師通過日常討論話題發現,幼兒對“動畫片”的興趣較大,尤其是《小豬佩奇》《小馬寶莉》《超級飛俠》等,每日清晨,幼兒會主動與同伴談論動畫情節,對動畫內容具有極強的興趣。基于此,教師可以為幼兒準備相關的繪本材料,如《晚安,佩奇》《土豆先生來小鎮了》《爺爺來游樂場》《話匣子》《睡覺時間到》等,此類繪本以動畫角色“佩奇”為主人公,與幼兒討論興趣相近,能夠快速吸引其學習注意力,對其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教師還可以以幼兒其他感興趣的動畫角色構建繪本閱讀,將幼兒興趣需求放在首位,精心挑選閱讀材料,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穩步提升。
影響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幼兒缺乏有效的閱讀經驗”。3-6 歲幼兒經驗儲備不多,尤其在獨立閱讀學習中,“跳躍式閱讀”情況較為常見,幼兒閱讀時前后閱讀信息銜接不當,對故事內容的掌握不夠理想,無疑對幼兒閱讀學習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基于幼兒的閱讀問題,教師應加強閱讀技巧的講解,幫助幼兒改善不良的閱讀習慣,以高質量閱讀增強幼兒的閱讀學習體驗,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幼兒閱讀繪本故事《我長大以后》時,教師應發揮自身的教育引導作用,師幼共讀,與幼兒一起完成閱讀任務。首先,閱讀開始前,教師要帶領幼兒分析“封面”,并鼓勵幼兒說出“皇冠”“白色裙子”“小女孩”“長頭發”等關鍵詞,將所有信息串聯后引出閱讀題目。其次,教師帶領幼兒觀察繪本扉頁,讓幼兒提煉畫面信息,獲取更多有效的閱讀信息。以此類推,教師帶領幼兒閱讀故事內頁、分析故事插圖、講述出現的人物等,通過有序閱讀讓幼兒了解這是一個有關“理想”的故事。最后,閱讀結束后,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總結閱讀中出現的人物、提出的建議、畫面的細節等,在有序閱讀中讓幼兒獲取完整的閱讀框架,以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從而提升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基于繪本閱讀向幼兒提出問題,能夠激活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讓幼兒擁有更強的閱讀探究意識。在問題教學法的運用中,教師應立足教學實際,從“幼兒閱讀行為”與“繪本閱讀特性”兩個視角提出問題。具體而言,教師應關注幼兒在閱讀中的實際情況,關注幼兒對畫面信息的解讀能力,基于幼兒實際提出問題;教師還應根據繪本特點創設問題,拓展幼兒閱讀深度,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首先,從“幼兒閱讀行為”視角出發,教師觀察到幼兒對畫面內容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對其他元素的思考,并未真正體會到閱讀學習的趣味性。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提出問題,比如,在繪本《彩虹色的花》中,七彩花瓣為不同動物朋友們提供了幫助,教師提出問題:“紅色的花瓣幫助了誰?花瓣被動物朋友用在了哪里?”讓幼兒關注閱讀細節,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對內容展開思考,在深度學習中完成自主閱讀。其次,從“繪本閱讀特性”視角出發,教師可以基于繪本風格提出問題,幫助幼兒提升自主閱讀能力。比如,在繪本《黃氣球》中,故事不僅畫面豐富,還具有“無文字”的特點。在閱讀學習中,為了強化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教師可以隨著主線“黃氣球”提出問題,如“黃氣球飛去了哪里?這里的人們在做什么?他們穿著什么樣的衣服?”以問題激活幼兒獨立思考、自主解讀的意識,在幼兒自主交流與表達中,促進其自主閱讀能力的發展,實現繪本閱讀的有效運用,從而有效提升幼兒的閱讀能力。
“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實施的基本原則。幼兒年齡較小,游戲教學模式能夠快速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獲得更理想的教育成效。在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中,教師應靈活調整教育模式,將游戲活動融入繪本閱讀,以趣味性的游戲激活幼兒的閱讀意識,讓其在游戲中自覺完成閱讀任務,深化閱讀印象,達成教育目標。具體而言,不同繪本故事閱讀主題不同,所表達的含義也有所差別,在游戲活動設計中,教師可以基于繪本故事的特點設計游戲項目,以達成理想的教育成效。
以《一園青菜成了精》繪本閱讀為例,繪本將生活中常見的蔬菜變成了故事,以“菜園大戰”為主題,講述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閱讀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結合繪本中“多角色”的特點設計游戲。比如:“在菜園大戰中,你對哪種蔬菜的印象最深?它做了什么?能不能將故事演繹出來?”以引導性的語言為幼兒創設閱讀游戲,鼓勵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繹繪本故事。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會再一次研讀繪本,認真分析不同角色的特點、語句、動作,在模仿與講述中完成自主閱讀,實現閱讀能力的強化。
又如,在《誰咬了我的大餅》繪本閱讀中,故事圍繞一張圓圓的大餅展開討論,讓幼兒對不同咬痕進行分析,最終找到“偷吃大餅的人”。繪本故事并未直接告訴幼兒答案,需要幼兒通過對線索的推理自主解決問題。在第一遍閱讀結束后,教師設置游戲:“誒呀!我們沒有找到偷吃大餅的人。請小朋友化身小偵探,再看一看,到底是誰偷偷吃掉了大餅呢?”教師為幼兒構建角色情境,帶領幼兒圍繞咬痕展開“二次閱讀”。在本次閱讀學習中,教師鼓勵幼兒自主講述、獨立分析,強化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以“偵探游戲”鍛煉幼兒能力,實現“經驗輸入”與“經驗輸出”的閉環。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當主動與幼兒家庭溝通合作,為家長提供科學育兒宣傳指導,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長期性的教育任務,為了獲得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師與家長應針對培養目標科學實施共育活動。在家園共育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快速獲取家長的支持,從多個教育視角出發,以雙方的積極配合促進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要利用“家長會”向幼兒家長介紹有關“自主閱讀”的教育任務。例如,在家長會中,教師可以結合文件《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與《綱要》中“語言領域”的教育要求,向家長介紹培養幼兒自主閱讀的好處,讓家長明確幼兒園的教育方向。在此基礎上,教師與家長針對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展開討論,并結合家園共育工作,詢問家長的教育意見,讓家長參與到課程建設中,通過雙方溝通,一同制定閱讀培養計劃,確保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目標一致。
其次,針對幼兒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攜手家庭教育創設“親子共讀”活動。“親子共讀”活動分為兩種形式開展:其一,“以教師為主導的親子共讀”活動,教師可以將幼兒在園內閱讀的繪本分享給家長,鼓勵家長在家中與幼兒一起閱讀,家長要鼓勵幼兒自主講述故事,提高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其二,“以家長為主導的親子共讀”,如家長結合教育目標,在家庭教育中與幼兒一起閱讀繪本故事,并基于繪本故事情節與幼兒討論、分享,在互動中發展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與幼兒園教育相呼應,讓幼兒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綜上所述,本文探討了幼兒園繪本閱讀教學中幼兒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策略,立足幼兒學習特點及繪本教學特點,對教育活動進行詳細分析。“書給人以優點,人從書中得益”,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工作,作為一項長期性、持久性的教育活動,教師應加強對教育資源的開發與教學活動的引導,讓幼兒在閱讀學習中獲取積極的學習體驗,以趣味性、探究性的閱讀活動激活幼兒的自主閱讀意識,以便更好地激發幼兒對繪本的閱讀興趣,讓幼兒自主閱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