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國語大學教育集團 刁雅俊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九個教師節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號召廣大教師要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內涵:“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這是新時代高質量教育對廣大教師的新召喚、新要求,也是新時代廣大教師的精神引領和根本遵循,廣大教師要在教育實踐中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教育,對廣大教師寄予厚望,先后提出了“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殷切希望。此次,總書記又提出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論述,體現了新時代對人民教師的新期待。
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偉大最持久的事業。教師每天教導學生、傳授知識、傳播文化,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育人。育人的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文化的傳播,更是師生間心靈的互動、生命的覺醒。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在給青年教師的信中說,“什么樣的人培養出什么樣的人,這就是教育的生命。”于漪老師的話詮釋了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深刻含義。教師的價值觀、道德品質、人格風范都深刻地影響著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以德修身,以德立教。教師不僅要成為“經師”,更要做“人師”,這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內在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需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育能力強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要有濃烈的家國情懷,把自己的追求和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人民的教育事業,承擔起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的歷史使命。新時代人民教師還要樹立有教無類、人人成才的教育觀,用廣博的學識、科學的方法,嚴謹治學、因材施教,以知識喚醒學生的心靈,以德行塑造學生的品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奠基,滿足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需要。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這就要求新時代人民教師要時刻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育人使命,把心中的“小我”融入祖國事業的“大我”,站在時代的新起點新征程上,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既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又放眼世界,開闊視野;既堅定理想信念,又海納百川,擇善而從。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勇敢擔負起培養時代新人的責任。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從六個維度高度凝練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揭示了教育家成長發展的內在規律,為新時代人民教師指明了發展方向。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教師從事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培養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職業的政治屬性決定了教師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新時代人民教師就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躬耕教壇,教書育人。
“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教師是塑造人的事業,教師的職業屬性決定了教師必須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為人師表,有正確的價值觀。正像陶行知先生講的那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人民教育家于漪,時代楷模黃大年、張桂梅等為廣大教師做出了典范。
“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育人智慧的結晶。教育是育人的工作,教師是啟蒙者、引導者。教育活動必須尊重生命,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掌握教育規律,采取適合的方法開展教育活動,啟迪學生智慧,潤澤學生心田。
“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我國傳統的治學態度。“勤學篤行、求是創新”強調的是知識的追求與實踐。教師必須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敢于探索新知,立足學科和教育前沿,做終身學習的示范者、引領者,這是時代的要求。
“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做教師就要熱愛教育,關愛每個學生,關懷每個學生的生命價值,關心每個學生的成長進步。有愛的教育,才能培養出有家國情懷的學生。全國道德模范張桂梅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為山區的孩子傾注了無私的愛,為廣大教師樹立了榜樣。
“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胸懷天下”體現了中華民族的人類意識和世界胸懷,“以文化人”是以人文的方式教育學生,以人文的內容化育學生。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教師要以胸懷天下的格局、強國有我的責任,為培養具有中國精神、世界胸懷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的貢獻。
教育是政治性很強的專業性工作,又是專業性很強的政治性工作。教育的政治屬性決定了教師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和時代重任。學校教育要堅持德育為先,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上好思政課。把握時代主題,聚焦核心問題,回應熱點問題,用學術講清思政,用故事講好道理,提升思政課內涵。同時,要強化課程思政,加強課程的價值引領。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既要關心知識目標的達成,也要關心價值目標的實現,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另外,學校還要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育人活動,例如:主題教育、儀式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把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育人活動三者有效結合,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格局,形成學校的“三全”育人體系,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作為新時代人民教師要做到育人先正己,做到師德高尚、品行端正、以身作則、行為世范。學校要把師德建設放在師資隊伍建設的首位,建立師德標準,開展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考評,開展師德表彰等工作。例如:確立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教師考評采取自評、他評、學生評、家長評、管理部門評的多元評價方式,推選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教師節表彰師德標兵、師德模范集體,開展師德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活動,樹立身邊的榜樣,引導廣大教師躬耕教壇,讓“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教師隊伍中發揚光大。
教育的專業性要求教師要勤學、博學、求是、求新。新時代人民教師既要有扎實的專業文化知識,又要有豐厚的教育理論基礎,還要有過硬的實踐能力。學校應重視教師能力的持續發展,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系列舉措,例如:制定教師隊伍建設方案、青年教師培養方案,成立青年教師發展學校,建立“師徒”幫帶關系,建立名師工作室等。學校還要重視校本教研,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鉆研新教材,開展聽、說、評課活動,定期舉辦教師示范課、觀摩課、創優課大賽,組織教師開展教學研討、教研成果分享等活動,讓教師始終身處時代前沿、知識變革前沿和教育事業前沿,引領學生未來的發展,培養出國家需要的時代新人。
教師的影響是人格化、榜樣式、彌散性的,教師傳給學生的不只是知識和品格,更是人生和世界。新時代人民教師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不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做到心有大我、言為士則、啟智潤心、勤學篤行、樂教愛生、胸懷天下。新時代人民教師要向于漪、衛興華、黃大年、張桂梅等榜樣學習,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不斷修煉品德修養,扎實學識能力,扎根三尺講臺,潛心教書,悉心育人,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貢獻,做一名有“大德”、有“大才”,至誠報國的新時代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