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沂源縣歷山街道辦事處魯山路小學 杜貞艷
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重視、教師自身素養較低、教學方法單一等,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采取有效策略解決問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本文簡要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及問題,并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工作開展的相關策略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在當前教學中,教師要把數學的核心素養貫徹到實踐中,指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數學核心素養,通過自主學習來完成預習的內容,為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學工具,預先給學生布置問卷,讓學生在課前回填問卷,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差異化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獲取合適的資源與信息,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去找不理解的字和詞,然后自己去尋找教材中的介紹,或者求助老師和同學。對有較好基礎的學生,可通過詢問有關基礎知識,拓展其知識面。要培養學生自由交流的習慣,培養他們敢思考、愛思考、會思考,這樣才能開闊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的思維活力。還應告知學生,在已知的情況下,對結果進行判定;通過關聯,確認已知的發現;按關聯進行的實驗設計,發展自由假說能力。
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本應處于主體學習地位,然而事實上,課堂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處于一種相對消極的狀態。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限制了他們的學習效率,還限制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越來越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為此,教師要始終正確認識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正確引導并協助學生在全課堂進程中的發展,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
數學知識應當具備一定的教育實用性,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對其教育實踐環節給予應有的關注。在這種課堂教學中,所包含的教學內容應與學生實際的社會生活密切結合,讓學生能在生活中充分運用小學所學的數學知識,讓學生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無窮魅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既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又能加強與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我們發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涉及教學方法的單一性以及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忽視。首先,教學方法的單一性是一個顯著的問題。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仍然依賴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單純的講解和演示,這種方式往往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主動參與和互動的機會。小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就會影響他們的思維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需要尋找更加多樣化、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不僅包括數學知識的掌握,還包括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然而,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們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教師的素質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隨著新課改理念逐步融入到實踐教學中,教師們要深刻理解核心素養的含義,并根據這個概念來調節理論和實踐的比重,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最佳化。另外,教師還要經常參加學校舉辦的技能訓練、教學討論等活動,在與其他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總結、提升,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這樣才能在遇到教學問題時,有針對性地作出相應的調整。在教學青島版四年級下冊的《圖形的平移與旋轉》一課時,由于在前面的數學學習中,我們已經學過了圖形的運動,因此,在這一課中,老師可以用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們清楚地知道是不是軸對稱圖形的方法。根據小學生的認識特征和學習特點,老師可以收集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葉罐、餅干盒、黑板擦等教具,讓他們通過對生活中常見圖形的特點進行分析,來了解軸對稱的含義。在運用生活教具的過程中,既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實現實習訓練的教學任務,有利于使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形象認識向抽象認識過渡。同時,在課程完成后,老師也可以安排挖掘其他抽對稱性圖形的實際功能,以此來加強軸對稱概念的積累和理解,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數學作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目標能夠真正貫徹到數學教學中。
教學中,教師們都期望學生能在小學階段就形成一個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接下來的課程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利用信息技術來創造各種各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合適的環境中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吸收。同時,教師還注重優化傳統的數學課堂,通過各種教學手段的融合來豐富教學內容。
以學習青島五四制小學四年級《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為例。這一課介紹了如何計算多邊形的面積,實踐中,如果教師將計算思想、原理等簡單地講給學生聽,會讓他們很難理解,這就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老師提問:“大家能把求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的辦法,運用到多邊形面積的解法上嗎?”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們對多邊形面積的計算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讓其他組的同學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對多邊形面積的計算進行歸納,并演示其他不同的求面積方法,如分割法、填補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模型思維。
在課堂設計上,教師應巧妙搭建起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讓學生能夠輕松地跨越知識的鴻溝,深入理解和學習。教師要設計出既能夠激發學生思考,又能讓他們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鍛煉思維,提升能力。同時,教師還需對課堂進行總結和反思,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通過總結和反思,教師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教師可以借助教學日志、聽課反饋、教學研討等方式,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入思考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在講解青島版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字的性質、運算規律、加減運算的技巧等。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對于那些基礎較差、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需要展現更多的耐心和關懷,可以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起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開展,通過教學活動和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和優化,讓小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提升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工作的開展,讓學生能夠通過有效的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