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政府采購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普遍采取的政府與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交易的一種財政支出行為,也是現代財政制度下預算執行和管理的重要環節。 實施全面預算績效管理,必須高度重視各個政府采購項目績效管理,努力實現政府采購預算的績效目標。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則是衡量政府采購績效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績效管理的有效工具,不僅對實現政府采購物有所值、用戶滿意等直接目標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還有助于增強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優化采購市場競爭環境。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發揮應有的作用,確保評價工作客觀、公正、務實是先決條件。 有論者提出,政府采購績效評價要努力杜絕形式化、應付式操作,使之脫虛向實,可謂抓住了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當前,國家和地方在不斷探索和加強政府采購績效評價考核工作,對政府采購績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政府采購績效評價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中務虛不求實是典型表現之一。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虛化”問題,有一些客觀原因,如相關制度不夠完善,有針對性的科學指標體系還未制定或較難獲得,評價力量不足等。 同時,必須強調人是決定性因素,很多問題就是因為責任主體不盡責造成的,出在形式主義上,出在人為操作風險上。 所以,系統性問題、技術操作上的復雜性問題要積極探索和解決;壓實主體責任,嚴防人為操作風險,確保采購人、用戶、監督機構、獨立第三方評估機構等各方責任人盡責務實地進行政府采購績效評價尤為關鍵。
如何使政府采購績效評價脫虛向實、盡責務實,切實在績效管理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從防范操作風險這一方面來看,要靠責任倫理、職業操守、專業精神融入血液、化為行動,要靠監督約束體系有效運轉。
政府采購績效評價是一種財政監督行為,目的是為了促進采購活動達到預期目標,優化財政資源配置,以實現公共利益為宗旨,評價責任主體必須具有政治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尊重自己的工作,維護自己工作的尊嚴,不容評價工作走形式、被扭曲,始終堅守客觀、公正原則。 評價工作者要為自己拿出的證據和結論提供保證,誠信是評價工作的生命。 要使評價工作質量可靠,必須付出誠實的勞動,充分收集和分析與采購績效相關的數據,包括需求的真實性、采購招投標等方面的合規性、成本、質量、時間、服務等方面的數據,并進行適當的驗證和審核;評價工作者要有職業勝任能力,進行合理的職業判斷,保持足夠的職業懷疑。 政府采購活動包含巨大的經濟利益,評價工作可能面臨一些壓力和干擾,排除不當壓力,保持獨立性,需要抵制利益誘導,需要勇氣和擔當。
職業操守上的自律,需要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監督審核機制等他律手段推動。 確保評價過程透明公開,使社會公眾能“對評價進行評價”,有利于發揮聲譽效應,避免評價過程中的偏私和不公正行為;無論是采購機構自評、監督機構評價還是第三方機構評價,都要加強評價過程和結果監督和審核, 建立有威懾力的責任追究制度, 使評價機構和人員不敢搞交易、走過場,真正負起責任;公權力機構真正重視評價工作,真正利用評價結果,才能增強評價工作者的職業榮譽感、成就感,帶動評價機構和人員盡責務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