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楠
(山東工商學院 人文與傳播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
近年來,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人不再滿足于對新鮮事物的追求,而是去尋求一種返璞歸真的“原始美”與“樸素美”,如此恰恰推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相比機械氣息濃郁的現代商品,人們更欣賞純手工制作商品,集實用性與藝術性并存的魯錦織物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山東系統謀劃魯錦產業振興發展路線圖,以創新設計研發、產品高端制造為突破點,深入挖掘魯錦文化內涵,加快魯錦產業數字化、產業化、市場化轉型,打造傳統文化與現代輕紡有機結合的新魯錦,推動千年經典產業展現新光彩、煥發新活力[1]。
魯錦使用純天然的材料,手工進行制造,帶有抗靜電、透氣吸汗、不變形、冬暖夏涼等特點,現如今開發出了各種服飾、飾品、箱包等物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魯錦手工織造工藝極為繁雜,從采棉、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線、染線、沌線、落線、經線、刷線、做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等,大大小小要七十二道工序,它以22種基本色線可以變幻出1 990多種絢麗多姿的圖案,堪稱千變萬化,巧奪天工。1995年12月,中國魯錦藝術博物館成立,這種民間織物的技藝得到了傳承以及保護,2009年6月,魯錦入選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與其他民間工藝的發展相比,大眾對于魯錦工藝的了解明顯不足。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環境下,大機器工廠漸取代了小手工作坊,手把手傳承的工藝逐漸消失。新事物的前進總是離不開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發展,目前市場經濟快速轉變和全球化發展的加劇,使很多民族自身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急劇消失和流變。齊魯文化的瑰寶--魯錦,一度走到了瀕臨“滅絕”的邊沿。
張玲玲等[2]提出,魯錦是非常知名的民間傳統手工藝產品、具有很強的藝術特征,這也就決定了魯錦可以在室內裝飾領域獲得良好的發展。魯錦在室內裝飾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墻壁裝飾、天花板裝飾、地面裝飾等等、其他應用模式也在不斷的研究和發展。
魯錦紋樣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方面,付志臣[3]指出,魯錦紋樣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有兩種方式,首先就是針對紋樣進行直接應用,這樣的應用過程就是直接采用魯錦紋樣特點而不做任何修改,另一種則是對于魯錦紋樣的間接性應用,通過選取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單個紋樣造型,提煉出紋樣的元素,并且利用不同的面料和材料進行二次設計,這樣的方式能夠讓魯錦紋樣的設計更加充滿現代感。
崔笑梅[4]提出要建立完善的非遺產品認證體系,她認為目前市場上的魯錦有機紡機織的、機紡手織的、手紡機織的、手紡手織的,魚龍混雜;材料上也良莠不齊,用再生棉紗以次充好的產品充斥市場,市場狀況的混亂使魯錦產品的名譽下降。因而對于魯錦企業而言,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需要對不同工藝的產品有一個清晰的說明和定位,制定行業標準,并公示于眾,幫助消費者厘清產品檔次,改變目前混亂的市場狀態。
楊永慶等[5]認為,保護體系及開發機制政策方面,地方政府應出臺具體措施去挖掘和發展像魯錦這樣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除改善織錦老藝人的生存狀態外,還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對年輕魯錦織造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做好魯錦藝術的宣傳報道,有意識地推動和扶持地方生產企業走出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向集約化生產方式轉變。在魯錦的生產經營方面,要對魯錦的生產設備、技術條件和傳統工藝進行改革,技術層面上要不斷突破,在保持魯錦布面肌理風格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其產品的產量和花色,以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最后,要突出魯錦悠久的歷史文化性、審美文化性及民俗文化性,并以此作為打開消費市場的賣點。應積極借助魯錦藝術的文化力和感染力,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去構建現代魯錦的文化內涵和價值體系,讓更多的消費者以最直接的方式去品味魯錦,感受魯錦,更好地傳承魯錦藝術。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對鄄城魯錦的研究主要圍繞民藝保護、生態調研以及魯錦的技藝、圖案紋樣、色彩特征等方面進行,沒有將鄄城魯錦作為文化產業、文化品牌去進行創意開發及作為民族文化去傳播和推廣等方面進行研究,很少將鄄城魯錦作為文化產業及品牌的運作模式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有的比較籠統,并不深入和系統。
(1)市場需求萎縮。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魯錦的市場需求逐漸萎縮。尤其是在年輕一代中,對于傳統魯錦的認知度和需求度大幅降低,這給鄄城魯錦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2)生產成本高昂。魯錦的生產需要耗費大量的原材料和勞動力,導致生產成本高昂。在市場競爭激烈的當下,高成本使得魯錦產品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難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3)管理模式陳舊。鄄城魯錦的管理模式相對陳舊,缺乏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和經營理念。這使得鄄城魯錦在生產經營、市場開拓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尤其是缺乏創新和品牌意識,產品同質化、品牌建設相對滯后,是制約鄄城魯錦發展的重要因素。
(4)缺乏政策支持。雖然鄄城魯錦作為傳統工藝品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但在政策層面缺乏足夠的支持和引導。政府對于鄄城魯錦的扶持力度不夠,相關政策體系也不夠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鄄城魯錦的發展。
創新產品開發和宣傳方式,培育品牌影響力。借鑒其他地區紡織品的成功經驗,引入新的設計理念和元素,打破傳統魯錦的同質化現象,通過創新設計,開發出更多符合現代審美和消費需求的魯錦產品。同時加強鄄城魯錦品牌的宣傳和推廣,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通過舉辦展覽、參加國內外紡織品展覽會等形式,展示鄄城魯錦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認可。例如,“古往錦來·與世界共經緯”2023魯錦風尚展在濟南震撼上演。設計者將古老的床單布做成一種新時尚的設計,又將現代時尚的魯錦面料設計植入再生纖維面料,一件件將民族性、藝術性、現代性融為一體的魯錦產品,巧妙且精準地向人們傳遞了魯錦的技藝之美、現代之美、時尚之美。此外,導演將時尚、人文、藝術、科技、設計巧妙融合,通過燈光秀、T臺秀及舞蹈等時尚流行方式,以全新視角引領觀眾感知魯錦文化。
拓展銷售渠道,提高市場占有率。積極開拓新的銷售渠道,擴大鄄城魯錦的市場覆蓋面,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社交媒體等手段,開展線上銷售和營銷活動,與消費者建立更直接的聯系。例如,吳羅織造技藝非遺傳承人朱立群把織布機搬到抖音平臺,吸引了近10萬年輕人圍觀。在年輕人喜歡的平臺上,朱立群化身“朱伯伯”,科普服飾制式、推廣織羅技藝,僅半年時間就吸引了近10萬粉絲,收獲130多萬點贊。“2015年以前的絲織品訂單中,出口占到八成,現在這個比例倒過來了,主要都靠國內。”朱立群說,過去基本不抱希望的散客訂單,竟也漸漸成了工廠銷量的重要部分。
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引入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提高鄄城魯錦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例如,采用自動化生產線和智能化的生產管理系統,可以減少人工成本和生產周期,提高產量和產品質量。
加強成本管理。對原材料的采購進行優化,降低采購成本。通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爭取更優惠的價格和更好的質量保障。同時,對原材料的品質和來源進行嚴格把控,確保原材料的質量和穩定性。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預算和核算體系,定期對生產成本進行分析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成本高昂的問題。
加強國內外企業合作,拓展國際市場。加強與國外企業和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開拓國際市場渠道和合作伙伴關系,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和趨勢,制定適合國際市場的營銷策略和產品方案,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和信任。例如,“古往錦來·與世界共經緯”的魯錦風尚展上,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與意大利工業設計協會、中日韓青年服裝設計師聯盟、北京服裝學院、中國紡織出版社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以“齊魯文化+時尚設計”為發展思路,積極開展國內外時尚設計交流與合作,加快實現齊魯文化與服飾美學的融合,打造時尚服裝產業新平臺。與此同時,山東魯錦企業還將在品牌塑造、研發創新、國際交流、人才培養、宣傳推廣等方面與各界優秀伙伴開展全方位合作。
加強人才培養。政府需要出臺健全幫扶非遺傳承人的相關政策,鼓勵支持非遺傳承人通過開展電商直播、品牌營銷、宣傳推廣等方式,實現非遺項目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吸引更多人才加入非遺傳承的事業中來。例如,堅守非遺竹編技藝52年的李師傅通過短視頻讓竹編手藝“走紅”網絡。李師傅還將竹編玩出了不一樣的花樣,能掃描的竹編二維碼以及眾多有趣的物件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和喜愛。短視頻還原非遺技藝的制作與使用場景,使之為更多年輕人了解和接納;了解背后的技藝后,一些人也更愿意為相關商品買單付費,這樣才能使技藝活態傳承。此外,還應注重培養鄄城魯錦產業的專業人才,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和創新意識,可以通過與高校、職業培訓機構等合作,開設相關課程和培訓項目,為鄄城魯錦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例如,山東在具有40多年魯錦研究與實踐歷史的山東藝術學院設立魯錦設計研發中心,將魯錦藝術納入學校教學當中,師生組成專門團隊持續開發研究。山東藝術學院還將魯錦藝術引入了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中,組織多學科跨專業的學術主創團隊,并設計了魯錦圍巾、家居用品、服裝、藝術品等系列產品,形成了活態化、可持續化傳承發展的魯錦保護生存鏈,立體化構筑了保護與傳承魯錦的學院模式。
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建立產業聯盟。政府應制定鄄城魯錦產業的長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同時鼓勵企業聯合成立鄄城魯錦產業聯盟,通過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技術合作等方式,共同應對市場挑戰,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例如,山東省魯錦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于2024年1月10日在濟南成立。未來,魯錦產業高質量發展聯盟將聚焦推動魯錦振興發展重大課題,開展技術支持、設計提升、人才培訓等服務,促進產業聯盟成員交流合作,推動魯錦產業與多領域融合,全力打造“時尚新魯錦、文化新魯錦、品質新魯錦”。
加強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大對鄄城魯錦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包括建設物流通道、完善產業鏈配套等;鼓勵企業引進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鄄城魯錦的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政府還可以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
加強與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積極與當地政府溝通,爭取政府對鄄城魯錦產業的政策支持,包括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同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在項目審批、資金扶持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及時了解政策動態,為企業爭取更多的政策紅利。
魯錦是我國技術水平最高的棉紡織物品,用天然顏料染色的色線織出各種各樣的花紋,用于生活當中,它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它體現著民風民俗以及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為現代人的生活增添了情調與喜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魯錦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我們需要保留非物質文化傳承與發展中最質樸的情感表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融入時代元素、時尚元素,創造符合新時代元素的文創產品,滿足人們消費能力、消費層次提升的需求,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