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彥



大年初一,茶啟新歲。在大理洱海邊的眾多咖啡館中,獨有一方茶空間,宛如電視劇《夢華錄》里東京的趙氏茶坊,讓人靜享網紅打卡地噪雜背后的小隱之樂。空間如其名——無聲茶敘·宋風茶館,一座百年白族老宅,圈起一院子況味清歡。
01伊人淡如菊
《夢華錄》里,建筑與庭院之美,音律與服飾之美,茶事與花果之美,讓我們窺見了宋人的浪漫心意。而這一切,都在無聲茶敘里一一呈現,人們可以拂袖添茶品幽茗,盡悟夢中芳華。
主理人如菊引我們上樓,透過二樓的橫窗,洱海美景一覽無余,西伯利亞南飛的海鷗時不時闖入這幅自然畫作。
出生于四川樂山的如菊,自小就在其父經營的茶廠中長大,記憶里窨滿了茶香。在學生時代,她飽讀詩書,被蘇東坡的茶詩及《紅樓夢》等文學作品中描寫茶文化的片段所打動,進而又閱讀了很多有關茶的專著。
大學畢業之后的如菊,便篤定地投入茶行業,學習茶道、茶文化,在茶葉公司里學習經營之道,不斷積累知識與經驗。因為對名山大川充滿向往,她也不斷在工作和游學中來回切換,尋茶的足跡遍布安徽、江西、浙江、云南……如菊同許多在大理安家的新大里人一樣,經歷過城市浮華與熱鬧喧囂,當跋山涉水來到這個依山面海的“有風的地方”,便找到了夢想之地,安放心之所愛。生活如同那一杯茶,迎來了絲絲回甘。
正如如菊所說,她時刻離不開茶的滋養,在不斷提升對茶的感知中,她活出了“人淡如菊”的氣質?!叭说缇铡?,語出唐代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中的《典雅》:“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痹谌缇丈砩希幸环N淡定和執著,淡在名利之外,卻內含骨氣,淡在平實內斂,卻又豐盛而細水長流。
02人生三道茶
一道“清口茶”被身著宋風服飾的姑娘端了上來。剔透的玻璃杯中,一朵櫻花漂浮在淡綠色的茶湯中。“先通過一杯清口茶,讓我們的身心回歸到一份安靜的狀態,再來迎接一個下午的茶時光?!比缇战榻B,云南櫻花開冬、春兩季,這道清口茶便是選用蒼山綠芽和來自冬日無量山的食用級櫻花沖泡。一道櫻花茶,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春意。
云南豐厚的物產和多種茶葉品種,帶來了很多新中式茶品的創意靈感。比如我們體驗的第二款“白族三道茶”,經過改良也更為適口。三只茶杯一字排開,第一只沏原味茶,第二只沏加了乳扇、紅糖、核桃碎的甜茶,第三只沏加入花椒、桂皮、八角的回味茶,即“一苦二甜三回味”。
三道茶蘊含的人生哲理與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的描述如出一轍:“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三道茶,頭苦喻意為“要立業,先吃苦”;二甜則是“人生在世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嘗到其中甜味”;三回味為“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要達到第三種境界必然會對前兩種境界盡力,此時再回首,頓開茅塞,猶如第三道回味茶:“凡事多回味,切記先苦而后甜?!?/p>
支起炭火,煨上砂壺,幾經翻烤,茶香四溢,在古木桌上注三碗熱茶,溫徹心靈,把靈魂從世俗的囚牢中釋放,回歸自然的清寧。
03茉莉也會“卷”
在無聲茶敘,可以橫向品不同茶類,還可以縱向體驗不同朝代的品茶方式。所有茶品的設計和沖泡的呈現,汲取了歷代的茶文化精華,如唐煎、宋點、明泡等,妙趣橫生。
此時,一副精致的琉璃茶器被一位小生端了上來,如菊以碗泡法為我們沖泡云南的茉莉女兒環。從茉莉花茶的發源地福州前來,卻沒想過在云南也能喝到讓人印象深刻的茉莉花茶。此茉莉花茶用的茶葉并不是閩綠茶或是四川綠茶,而是以云南大葉種為原料來窨制茉莉花茶。
“這里的每一款茶對應一個節氣,因為茉莉女兒環的形狀很像雨珠一樣,所以對應春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比缇战榻B,茉莉女兒環的名稱由來是因為其線條像女孩子戴的耳環一樣好看。卷卷的茶葉上,毫毛披伏,銀白中隱約透著翠綠色。
為了更好地觀賞茶葉,用碗泡法沖泡最為合適。借鑒了唐朝碗泡法的形式,如菊設計了這款琉璃蓮瓣碗,碗中蓮花盛開,代表著清靜。
春飲花茶,會令心情舒暢。緩緩注入熱水,靜候其“蘇醒”,在水的浸潤下,卷起的茶葉慢慢舒展,頗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古詩雖描寫的是梅花,但此刻的茉莉,芬芳浮動宛如一盞白月光,盡情舒展著萌動的春意。
浸泡兩分鐘后,用湯匙分茶于玻璃杯中即可品飲。因茶底不同,茉莉女兒環的滋味不似福州茉莉那般輕柔甜美,而是花香濃郁、香高味長,更有一些力道,耐泡度也更持久。
04極致宋美學
以宋風茶館為原型,自然也少不了《夢華錄》里的“點茶”宋趣。“浮云吹雪宋點茶”,是仿《夢華錄》中的同款茶品,在無聲茶敘以同樣的點茶方式呈現,極具代入感。
點茶在宋代是一件既繁瑣又享受的事?!笆胼p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一句寫出點茶的講究。點茶先將茶餅“以凈紙密裹槌碎”,后將茶碎放入碾槽之中碾成粉末,再以茶羅篩之,保證茶葉“入湯輕泛”。宋人點茶尤其注重水的品質,如宋徽宗所寫點茶法用水的標準:“水以清、輕、甘、潔為美。”
本次使用的茶末源自《夢華錄》中點茶、茶百戲指導,非遺傳承人章志峰老師。在調膏點茶之前,需“熁盞”,用熱水洗滌茶盞,舀一小勺茶末入盞,注以熱水調成均勻的茶膏,最后注入開水用茶筅擊拂。擊拂,指繞腕旋,旋轉成沫?!叭殪F洶涌,溢盞而起”,形成美麗的沫餑,盡顯茶湯之美。啜一口茶,香氣清馥,色澤綠翠,滋味鮮爽。
佐茶而食的茶蘗子,出自茶點設計師若軒。春花、夏荷、秋楓、冬梅……四時好景皆在小小方圓之間,品味香甜的同時也感受到季節的輪轉。通常茶篥子以白豆沙、面粉為主料,但較傳統配方而言,云南人更喜食大米,于是若軒將配方改成以大米為主材,食用起來有淡淡的五谷之香,
數道茶之后,窗外的洱海蒙上了朦朧的暮色?;蛟S在有限的旅行時間里花上半日感受小隱清歡,有些奢侈,但旅行并非用雙腳丈量了多少路程,而是心靈是否有抵達這個地方,有沒有與當下的風景同在。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泵娉?,庭院幽幽,正應了蘇東坡當年的心境。這也是如菊打理無聲茶敘的心理寫照——“將造物者的無盡寶藏,或清風或明月,在這洱海邊分你—半。”當我們來到大理,如果只是行色匆匆走馬觀花,那么大理的美并沒有與我們同在。而當我們用一杯茶的時間停留,去對話蒼山洱海的時候,才是真正與它同在,這剎那便是永恒。
聊天尾聲,如菊說二月底她就要回樂山一段時間幫家里做茶,等忙完了再回大理。有“入世”的果敢和“出世”的自由,并以這份自如來渡人,方是智慧大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