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枏
4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令,決定從5月初起實施一項新的“公務員保護計劃”,以防止前總統特朗普一旦贏得2024年大選后對公務員隊伍進行所謂的“官僚清理”。除此之外,民主黨的國會議員們正試圖通過立法進一步鞏固聯邦公務員的職業保障,但鑒于國會的兩黨極化現象十分劇烈,這種努力最終通過成法的機會不大。
2020年11月,當時還是總統的特朗普頒布行政命令,允許各聯邦機構將參與政策規劃的雇員重新歸到一個新的“F附表”類別,即不再享有現有的工作保護權益。對于這份行政命令,特朗普政府聲稱是為推動精簡聯邦官僚機構,加強問責制,并更容易清除“表現不佳者”,實則是其“排干華盛頓政治沼澤”、使極端保守主義理念更加大行其道的重要步驟。批評者則認為特朗普政府創建新的聯邦工作人員類別將使公務員隊伍面臨“不適當的政治影響和恐嚇”,從而使這些員工更容易被解雇和調動。民主黨更指責特朗普政府“不考慮業績,加快政治化任命”。
將近四年之后,特朗普再次參選,信誓旦旦要重返白宮。一旦他當選,拜登政府預測聯邦政府可能有數以萬計的公務員面臨被解雇境遇。這些公務員曾經在特朗普執政時期阻撓或杯葛他的命令,已成為共和黨人的“眼中釘”。為此,拜登政府在大選前頒布了新的行政令。根據美國人事管理局發布的這項新規,如果公務員的職位被轉換為“免除類別”,其職位中所包含的公務員保護將不會被取消。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放棄這種保護,或自愿轉到一個按照總統意愿分配的職位上,通常這些職位會是備受青睞的崗位。新規還設置了一些職位轉變的程序:如政府要將這些公務員的職位從一個類別轉移到另一類別,公務員認為自己的保護被取消了,可以向獨立的人事保護委員會提起申訴。
這項行政令明顯是針對特朗普未來可能回歸所準備的。未來總統如果想要廢除這一規定,必須再次制定新規則,這可能需要耗費數年時間。當然,未來總統也可以選擇說服國會通過立法的路徑,但對于一個政黨極化的國會來說,通過法案顯然比以行政手段另立新規還要困難。共和黨和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為,拜登的這項行政令是在給特朗普未來執政設障,會使在聯邦政府工作的反特朗普人士仍能隨時挑戰特朗普的政策決定,而且公務員聘用和解雇程序過于耗時和繁瑣,尤其是在解聘那些表現不佳的公務員方面。特朗普在擔任總統期間曾多次抨擊那些反對其政策的政府官員“公然抵制白宮的各項決定”。而按照拜登政府的解釋,新的章程可以防止不同黨派濫用公務員規則、防止出現腐敗和總統隨意實施獎懲的行為。實際上,拜登從上任第一天起就把維護聯邦公務員列為重要任務,并立即停止了特朗普對聯邦政府的全面改革措施。
相關數據顯示,長期以來,美國聯邦雇員的政治立場傾向于自由派,在奧巴馬執政期間“更加向左偏移”。詹姆斯·謝克曾是特朗普政府負責推動公務員制度改革的官員,他認為“聯邦政府職業雇員比90%的美國人更傾向自由主義”。謝克不久前發布了一份題為《沼澤里的故事》的報告,突出展示了特朗普在執政時期,其種種決定是如何受官僚系統中左派分子阻撓而最終擱淺的,比如,司法部檢察官拒絕追究一項向護士和醫生施壓協助墮胎的醫療機構案件,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通過回溯文件日期來繞開凍結招聘指令,使員工看起來像是在凍結規定實施之前就已入職,等等。
自2016年以來,特朗普一直在批評華盛頓的“深層政府”,即“根深蒂固的官僚系統”,誓言要把權力從他們手中“奪回來”。隨著特朗普再次主導共和黨的競選活動,他開始更加激烈地抨擊“深層政府”。在2023年的一次集會上,特朗普說,“要么深層政府摧毀美國,要么我們摧毀深層政府。”他一再承諾將恢復“F附表”類別。2023年,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保守派智庫之一傳統基金會起草了一份政策手冊,匯總了50個保守派組織的意見,為特朗普重新上臺后應在第一個180天采取的行動提供建議,其中,改革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被列入“高度優先事項”。該報告稱,這些部門“需要忠誠的職業人員,忠實地履行職責”。這讓美國左翼人士感到震驚,《大西洋月刊》稱“特朗普力圖摧毀現代公務員制度,將導致美國歷史上曾有的庇護制度回歸。在這種庇護制度中,工作機會是根據對政黨或總統的忠誠度而非業績來分配的。”

2023年12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乘直升機離開白宮,前往戴維營過圣誕節。
在已經拉開大幕的2024年美國大選中,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們認為他們不僅僅是與民主黨作戰,還在對抗整個聯邦政府——民主黨正在“盡一切努力”確保拜登連任,而共和黨內仍無法全部支持特朗普。拜登的新行政令顯然也是著眼于穩固來自聯邦政府雇員群體的選票。不僅如此,拜登政府也在主導選舉流程。聯邦政府要求公務員們為他們所服務的民眾提供“高質量的選民登記機會”,并利用所有機構、網站、社交媒體平臺和其他公共訪問點進行選舉宣傳。而在特朗普的支持者們看來,這些政策是為了告知選民“如何在即將舉行的選舉中通過登記投票以及郵寄選票等方式最終把票投給民主黨”。他們預計這樣可以額外產生350萬份選民登記申請。
拜登團隊目前判斷,盡管美國民眾對拜登的支持率較低,在關鍵州民調中也落后于特朗普,但一旦選民開始將特朗普作為總統候選人進行認真比較和考量,還是會有不少人向拜登“回歸”。因此,拜登團隊的重要策略之一是通過各種手段塑造出“特朗普對民主構成嚴重威脅”的形象。
隨著大選進入白熱化,驢象之爭將更為激烈,美國政治的亂象也將更加突出。隨著司法政治化、武器化趨勢的加劇,官僚體系正在失去“政治中立”的光環,淪為黨爭工具。拜登政府在利用一切機會為“特朗普回歸”后可能采取的措施設置障礙。假使特朗普真的當選,他重返白宮的第一天將面臨前政府留下的大量行政令,要推翻它們恐怕需要花費一翻功夫。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