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達成協議,雙方將就木質遺存保護研究和土遺址保護研究展開深度合作,合作內容包括巴黎圣母院火燒木材的保護修復以及價值認知研究等。
本次合作研究的兩個方向,統籌考慮了雙方文化遺產保護的共性與個性問題。據介紹,中國秦始皇帝陵與法國巴黎圣母院均曾使用大量的木質材料且存在過火木質遺存。如秦兵馬俑坑的建筑使用了大量棚木、枋木、立柱、地等木質構件,這些木質遺存在歷史上遭到過不同程度的焚燒;而巴黎圣母院也保有大量木質建筑構件,其木質屋架在2019年被嚴重焚毀。由于文物資源的稀缺性與不可再生性,此次合作,雙方將首先通過實驗室分析與模擬試驗的形式開展基礎研究。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突發大火,但主體建筑得以保存。同年11月,中法在北京簽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復開展合作。2023年1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修復后的巴黎圣母院將在2024年12月8日開放。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在英國去親戚家做客時,發現英國小孩在用中國“衡水體”英文練字本練字。此事一經報道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表示,意想不到的文化輸出增加了。還有在海外留學的網友表示,自己寫“衡水體”英文曾受到外國教授稱贊。據了解,海外電商平臺確有商家出售“衡水體”英文練字本,售價在每本10英鎊(或12美元)左右。
“衡水體”最早來自河北衡水中學,因其文體嚴謹、整潔、美觀,被譽為“手寫印刷體”“考試利器”。不過,早在2019年,“衡水體”開始盛行時也曾引發爭議。有人認為書寫千篇一律的字體會磨掉學生的個性,但也有老師認為學生通過練習寫出的“衡水體”只是大致相似,對學生個性培養影響不大,因為“每個人的書寫習慣不一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理解,在規范字體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發揮”。



5月12日,“2024年漢江發呆大賽”在韓國首爾盤浦漢江公園潛水橋附近舉行。參賽者只需在90分鐘內保持發呆不動的狀態就能勝出。
據介紹,本次大賽共有2787支隊伍參加,最終80支隊伍進入決賽。從決賽參賽選手年齡分布來看,20~29歲年齡段人群最多,其職業廣泛覆蓋各領域,比如數據語言研究學者、精神科醫生、運動員、飛機維修工程師等。比賽中,參賽者佩戴心率測量儀手環,主辦方每15分鐘測量一次心率,并繪制心率圖表。心率圖保持穩定的狀態或逐漸呈下降曲線時,將獲得高分。相反,睡著或心率波動大的參賽者則被淘汰。此外,市民會在現場閱讀80支參賽隊伍的參賽理由并進行投票,主辦方結合參賽者心率圖表分析和觀眾投票結果選出冠軍。
據了解,該比賽從2016年首次舉辦,比賽旨在減輕現代人壓力,打破現代社會認為無所作為是落后或毫無價值的傳統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