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燕
任何產業發展,都有一個創新萌芽期、完善成熟期、高速成長期、逐漸衰落期。當一個產業剛剛通過創新開始出現、起步萌芽時,由于技術尚不成熟,產品質量尚不令人滿意,市場前景尚不明朗,效益還不穩定,很多人并不看好,除極少數具有獨到眼光和遠見卓識的人敢大膽進入外,其他人并不太關注。經過早期開拓者的持續不斷投入、改進完善后,產業逐漸步入成熟期,此時技術工藝日趨成熟,生產效率顯著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消費者的知曉率與滿意度隨之提升,市場前景日漸看好,受市場需求和利益驅使,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關注并進入該產業。當產品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認可、消費,市場需求大增時,該產業就會進入高速成長期。此時,大批投資者目光被吸引,認為時機成熟,抓緊跟風進入,產能迅速提升,市場上產品隨之出現供過于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價格趨于下滑,利潤越來越薄,產業步入衰落期。農業產業發展,也難擺脫這一規律。
明白了這個道理后,發展農業產業時,就應該立足自身優勢,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的產業,而不是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但在實際調查中卻發現,很多地方在發展農業產業時,經常掉入不斷“追隨”的陷阱。即在發展產業的道路上,不是依據自身的客觀條件與實際情況,依靠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產業發展路子,而是喜歡走捷徑,不斷地外出學習他人成功經驗,然后再追隨他人步伐,不斷地照搬照抄,不斷地發展他人已經非常成功,但也非常成熟、市場趨于飽和的產業。例如看到別人種植藥材賺錢,就出去學習回來開始發展藥材;看到別人種羊肚菌發財,又跟著種羊肚菌;看到別人養豬掙了錢,趕緊又開始養豬。這種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跑的做法,雖然有時種得出、養得成,但發展起來后市場需求卻已飽和,別人發展起來時能夠做得風生水起,輪到自己發展起來時卻只能賺點小錢甚至賠本,然后再出去學習考察,引進發展新的產業,從而掉入不斷追隨的“陷阱”。
發展農業產業,要避免掉入不斷“追隨”的陷阱,就必須以我為主,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通過深入基層、深入市場,調查研究、分析比較,找準自己的優勢,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然后通過持之以恒地努力,不斷將優勢擴大,進而實現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闖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爭取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如果只想通過簡單的外出學習,照搬照抄、盲目跟風發展農業產業,永遠難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