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吉,張安慶,朱乖鳳
(中共莊浪縣委黨校,甘肅平涼 744600)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改革完善‘三農’工作體制機制,為農業現代化增動力、添活力”,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指明了方向。現階段,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農業農村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突出短板。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推進,農業科技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因素,日益受到廣泛關注。農業科技不僅涉及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還涵蓋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深入探討農業科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作用與影響,以期為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理論支撐。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綜合性進程。它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更是農村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面升級。具體而言,農業農村現代化包括農業生產的現代化、農村經濟的多元化、農村社會的信息化以及農村生態的可持續化。農業生產現代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它要求通過引入先進的農業科技,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和智能化。這不僅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食品需求,還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農村經濟多元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難以滿足現代社會的多樣化需求,因此,農村經濟需要向多元化方向發展[1]。這包括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如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等,以及推動農村電商、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農村社會信息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要條件。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農村社會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不僅可以提高農村社會的治理效率,還可以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農村生態可持續化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推廣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模式,可以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美麗家園。
農業科技作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正深刻影響著農村的經濟、社會、生態等多個方面。它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還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促進了農村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加強了農村生態的可持續建設。以下從五個方面深度論述農業科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作用與影響。
農業科技首先作用于農業生產本身,通過引入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智能農業管理系統等技術手段,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例如,智能拖拉機、無人機植保等現代化農機具的應用,使得農田作業更加精準、高效。智能灌溉系統能夠根據作物生長需求和環境條件,自動調節灌溉水量和頻次,有效節約了水資源,提高了灌溉效率。農業科技在種子培育、肥料研發等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的抗病、抗蟲、抗旱等性能優良的作物新品種,大大提高了作物的抗逆性和產量。此外,新型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料的研發和應用,不僅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農業面源污染,還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
農業科技的發展為農村經濟多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依賴土地和勞動力資源,而現代農業科技則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通過引入農業科技,農村地區可以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旅游業等新興產業,進一步豐富農村經濟業態[2]。例如,一些地區利用農業科技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產業。還有一些地區利用農業科技開發農業多功能性,發展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吸引城市居民到農村旅游消費。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不僅為農村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還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農業科技的發展也推動了農村社會的信息化進程。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普及和應用,農村地區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高效。農民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獲取農業生產和市場信息,及時調整生產策略和銷售策略。政府部門和企業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發布政策信息、技術信息和服務信息,加強與農民的溝通交流。農業科技還為農村社會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公共服務。例如,智能農業系統可以實現農田環境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幫助農民及時應對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農村電商平臺可以為農民提供線上銷售、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務,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這些智能化的公共服務不僅有助于提高農村社會的治理效率和服務水平,還能夠提升農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農業科技在農村生態可持續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化肥、農藥使用和農業廢棄物排放,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現代農業科技則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通過推廣生態農業、循環農業等模式,農業科技實現了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3]。例如,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的研發和應用減少了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則可以將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或生物能源,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這些科技成果的應用不僅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還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農業科技的發展不僅影響著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還深刻影響著農村的文化和教育。隨著農業科技的普及和應用,農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著積極變化。他們更加注重科技創新和知識學習,積極參與各種農業科技培訓和文化活動,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質和文化素養。農業科技還為農村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一些地區利用農業科技開展遠程教育、在線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讓農村孩子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還有一些地區利用農業科技建設智慧校園、數字化圖書館等現代化教育設施,提升農村學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這些教育變革不僅有助于培養新一代農民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還為農村社會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業科技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但在實際應用和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些挑戰既來自技術本身,也與農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關。
農業科技作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核心力量,其更新速度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發展進程。然而,現實中卻存在著技術更新緩慢的問題。一方面,農業科技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研發周期長,風險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技術的快速產生。另一方面,即便有新技術問世,由于農村地區的科技普及程度不高,農民對新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有限,加上推廣體系的不完善,導致新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應用難度較大。
資金和人才是農業科技發展的兩大支柱。然而,在當前很多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這兩大支柱卻面臨著嚴重的短缺問題。由于農業生產的比較效益相對較低,社會資本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積極性不高,導致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資金捉襟見肘。農村地區的生活和工作條件相對艱苦,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的科技人才,導致農業科技的人才隊伍力量薄弱,無法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對人才的需求。
農業科技的發展還面臨著市場和政策風險。一方面,農產品市場波動較大,農業科技投入與產出的不確定性較高,影響了農民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農業政策調整頻繁,農業科技發展缺乏長期穩定的政策支持,影響了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的連續性。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農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也日益加大。一些農業科技成果在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問題[4]。如何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成為農業科技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加大對農業科技的研發投入,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國家應設立專項基金,支持農業科技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5]。在具體實施中,一是加快培育優質種子,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高產、優質、抗病蟲害的作物新品種,提高農業生產的源頭創新能力;二是農業機械創新,研發適合我國農業生產特點的智能化、精準化農業機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三是農業信息化創新,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構建農業信息化平臺,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例如,通過引入智能農業管理系統,實現了對農田環境的實時監測和精準管理。智能農業系統能夠自動收集土壤、氣候等數據,為農民提供科學的種植建議,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
要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確保科技成果能夠迅速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一方面,要加強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建設,提高推廣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要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模式,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擴大推廣覆蓋面。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借鑒一些成功的推廣模式。例如,“科技特派員”制度,通過選派科技人員深入農村一線,為農民提供面對面的科技服務,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6]。此外,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為農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線科技服務。例如,通過推廣手機APP“農技寶”,為農民提供豐富的農業科技知識和實時技術咨詢。農民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獲取到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和實用的生產技術,這種方式有助于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普及率和應用率。
要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生力軍,他們具備較高的科技素質和創新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一是加強農村教育培訓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訓服務;二是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選拔一批有潛力、有意愿的農民進行重點培養;三是鼓勵農民參加各類農業科技競賽和交流活動,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例如,通過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為農民提供系統的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培訓。培訓結束后,組織農民到先進的農業園區進行參觀學習,讓他們親身體驗現代農業的魅力,激發他們發展現代農業的熱情和信心。
優化農業科技政策環境,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明確農業科技發展的目標和方向。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執行力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一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為農業科技研發和推廣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二是落實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三是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評價和獎勵機制,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通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吸引眾多農業科技企業落戶。為當地帶來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和管理經驗,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的升級和發展。
綜上所述,農業科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現代化,農業科技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然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農業科技也面臨著一些挑戰,需要采取相應對策加以應對。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不斷完善,相信農業科技將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