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阿紅
(山西運城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山西運城 044000)
在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能夠用于農作物種植生產的栽培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黃瓜的種植栽培效果容易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以嫁接黃瓜的方式來提升黃瓜的成活率和生長效率,不僅能夠有效提升黃瓜的種植品質,也能夠為農戶帶來更多的種植效益。為提高嫁接黃瓜栽培的成活率和作用效果,基于綠色栽培的理念要求,應能夠對實際用于嫁接黃瓜的栽培技術進行優化和調整。
對嫁接黃瓜進行綠色栽培種植,應能夠遵循綠色食品的生產標準與要求,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原則,不僅要求黃瓜的種植生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相關標準,對黃瓜種植生產過程中涉及的肥料、農藥等也應避免選擇對環境有害的物質,按照有機生產方式進行生產,讓生產獲得的黃瓜產品能夠符合食品安全質量的標準和要求[1]。
從黃瓜的綠色生產管理技術角度來看,應重點圍繞以下內容來發揮管理技術的作用:首先對嫁接黃瓜的栽培種植與生產,應能夠以營造日光溫室為主要目的,選擇光照充足、地勢平坦、排灌便利、運輸方便且土壤肥沃的環境開展栽培作業。其次能夠基于不同黃瓜品種的生物學特性,依據黃瓜根系、莖葉的生長規律和作用特點,采取有效的栽培應對措施[2]。例如,秋季黃瓜通常選擇在9月下旬~10月上旬進行育苗播種,以35天左右為苗齡標準,在11月的上中旬進行定植,12月開始收獲。在實際的黃瓜栽培與生長過程中,則應能夠重點圍繞品種選擇、生長環境營造、水肥管理等內容來制定更詳細的技術操作與規范流程。
對黃瓜進行嫁接栽培,能夠有效提高黃瓜的抗病能力、根系吸收能力,達到促進黃瓜增產的目的。基于嫁接黃瓜的栽培生長要求,將綠色種植的理念融入嫁接黃瓜的栽培過程中,以提升嫁接黃瓜的種植產量與生產效率為主要目的,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具體的嫁接和栽培工作:
2.1.1品種選擇。基于提升黃瓜種植產量與質量的目的,對用于嫁接的黃瓜品種進行選擇時,應以體現出良好的抗逆性為主要依據,以具有較強抗病性,親和性,耐移植性,且根系發達的嫁接苗作為砧木,將其與豐產型的黃瓜進行嫁接栽培,不僅能夠提升黃瓜嫁接苗的耐寒耐熱效果,同時也能夠以更旺盛的根系生長能力和效果來提高黃瓜的抗病性[3]。例如,現階段最常見于黃瓜栽培的嫁接苗,以黑籽南瓜為主,這種嫁接苗能夠體現出較強的耐低溫能力,在抵抗枯萎病等疫病方面也能夠體現出良好的效果。在應用這一嫁接苗來與黃瓜進行嫁接栽培時,發現得到的黃瓜產品能夠體現出更鮮嫩脆爽的口感,因而在提升黃瓜品質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2.1.2浸種催芽。在確定用于嫁接栽培的黃瓜與嫁接苗品種后,需要對種植栽培的種子進行育苗處理,用以提升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應將黃瓜種子置于50~59℃的溫水中浸泡8~10 min,浸泡完成后需要將其取出,再放置30℃的水中清洗浸泡。提升種子的質量效果,可以在溫水浸泡中添加一定的消毒劑,對種子進行殺菌處理。種子催芽的環境溫度應控制在25~28℃之間。為確保對黃瓜栽培技術的研究具有參考性,主要選擇當前黃瓜栽培種植中應用較為廣泛的黑籽南瓜來對栽培技術進行分析[4]。基于此,在浸種催芽的過程中,黃瓜種子規格在100~200 g/667m2之間,黑籽南瓜種子規格在800~1 500 g/667m2之間。
2.1.3整地處理。在嫁接黃瓜的栽培過程中,應能夠為黃瓜提供更適宜其生長的土地環境。在黃瓜栽培的準備階段,需要對栽培區域的土壤進行深耕與翻曬處理。結合黃瓜栽培種植的基本周期,在夏季對土壤環境進行灌大水之后,以高溫殺菌消毒的方式覆蓋地膜,在土地排水溝每隔8~10 m的位置處,設置與排水溝相互垂直的踏腳面,為后續黃瓜栽培種植與灌溉作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整地處理過程中,也應能夠及時清除溝內的雜草和雜物,同時也應對土壤機制進行全面的消毒處理。在這一過程中,當土壤基質高度達到20~25 cm,需要在基質表面覆蓋薄膜后進行暴曬處理,暴曬時間通常應維持在10~15天之內。
在整地處理過程中,也應重視對于營養土的配置工作。將有機質肥料與種植區域土壤按照7∶3的比例充分攪拌混合后,按照每50 kg營養土配制100 g復合肥的標準,讓營養土覆蓋在種植區域土壤表面。這一過程中,營養土覆蓋厚度應控制在5~6 cm[5]。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在覆蓋過程中對營養土應用800~1 000倍液的消毒液進行消毒處理。
2.2.1播種與苗床管理。按照春季大棚的播種與生長周期,應將黃瓜的播種時間確定在每年的12月份。在這一過程中,考慮黑籽南瓜在播種3天左右后就會出現頂土的情況,應能夠結合二者的播種情況來進行針對性的處理。當黃瓜苗出土后,應及時對其進行降溫降濕,實現對黃瓜苗生長速度的有效控制。待黃瓜苗長出第一片真葉后,應對大棚內的溫度進行控制,在保證每日擁有8~10 h的日光照射條件基礎上,控制大棚內的溫度在20~22℃之間,而地表溫度應以16℃為標準。
2.2.2嫁接處理。在對種植黃瓜進行嫁接處理前,應選擇以苗菌敵可濕性粉800倍液,或多菌靈可濕性粉來對苗木進行消毒處理。現階段能夠應用于黃瓜嫁接的方法,以插接法、劈接法、靠接法最為常見。其中,在應用插接法進行嫁接處理時,應用專用刀片,在接穗黃瓜苗的子葉下方8~10 mm位置斜削成楔形。然后以斜插的方式將黑籽南瓜的葉片插入至葉子的平展方向,讓其能夠形成一個直徑在0.5~1.0 cm之間的斜孔。在將接穗的黃瓜苗幼莖頸向下迅速插入至砧木并對齊后,以發夾進行固定,在嫁接的前3天應及時以加蓋草簾的方式進行遮陰,在第4~7天的早晚讓嫁接苗適當透光。在這一過程中,也應結合嫁接苗的實際生長情況,做好保濕與遮陰的工作。應用這種嫁接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黃瓜的成活率,但由于需要在切口位置安裝固定夾,因而實際的嫁接流程進度較為復雜。
頂插法要求在黃瓜種子幼苗2片子葉平展,真葉顯露時再進行嫁接活動。在將嫁接苗的真葉和生長點去掉后,按照逆時針45°~60°的角度,以竹簽或鋼針向左側子葉節處打孔,將黃瓜子葉以下1.5~2 cm的位置切成單面模型換穗,在將黃瓜葉插入嫁接苗孔時,應確保接穗斜面切口朝下,盡量讓切口之間相互緊密接合。
橫插接法在黃瓜嫁接栽培中也較為常見,該方法也主要選擇在黃瓜幼苗的子葉平展、真葉顯露期間進行嫁接。在對嫁接苗的針葉和生長點進行處理后,應按照橫向插孔的方式,以竹簽或鋼針在下胚軸子葉節處進行插孔處理。這一過程要求竹簽或鋼針的粗細與黃瓜苗的下胚軸粗細盡可能保持一致,且頂端應能夠體現出鋒利的狀態。然后在黃瓜幼苗下胚軸1.5~2 cm處的位置,向下切成雙面的楔形,再將其插入嫁接苗的孔中。
2.2.3嫁接苗管理。在嫁接后的3~6天,應能夠確保整個育苗棚的密閉性和濕度條件。在嫁接后的10天,應對育苗棚內的溫度和濕度進行控制。其中,苗床濕度應在90%以上。當進入嫁接苗心葉的生長階段,需要對育苗棚進行通風處理。在進入嫁接苗的正常生長周期之后,就可以及時將嫁接夾撤掉,為嫁接瓜苗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在嫁接黃瓜的水肥管理階段,應能夠在定植前向土地施加肥料,按照3 000~5 000 kg/667m2有機肥用量,40~50 kg/667m2復合肥用量的標準,促進種植區域土地營養成分含量的提升。在定植作業中,以二葉一心或三葉一心作為定值作業的標準,將實際的定植密度控制在2 000~3 000株苗/667m2。在做好定植期間的水源灌溉以及溫濕度控制工作的基礎上,可以在定植5天后轉為常規的管理方法。
在澆水施肥的過程中,考慮黃瓜本身在生長過程中對肥料的需求較高,應能夠在黃瓜嫁接定植后的10~15天內,按照少量多次、先輕后重的要求對其進行追肥。當進入嫁接黃瓜的生長后期,還應通過葉面追肥處理來達到提升黃瓜生長效率的目的。在進入黃瓜的結瓜期后,應能夠同步進行黃瓜的采收與追肥工作。
對處于低溫環境下的黃瓜植株,應能夠適當延長澆水的間隔期,避免因過多的澆水量而導致地面溫度變化,對黃瓜的正常生長造成影響。
在對黃瓜進行水肥管理時,應能夠結合黃瓜的實際生長周期和情況,對其中的部分植株進行調整。例如,對側枝高度超過50 cm的植株,應將植株的側枝及時去除。
考慮嫁接作業可能對黃瓜植株增長產生的影響,在進行嫁接黃瓜栽培的過程中,采取一定的輔助措施,用以提升黃瓜的整體生長效率。例如,可以在黃瓜的栽培過程中應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式,結合黃瓜植株的生育期,并考慮大棚內環境因素可能對黃瓜植株生長產生的影響,判斷是否需要應用輔助措施。
在嫁接黃瓜的栽培種植過程中,也應強調對種植環境溫度以及光照的輔助調整。黃瓜植株的生長環境溫度應在15~32℃之間,按照黃瓜植株的生長周期和規律不同,實際的溫度要求也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在嫁接前的黃瓜幼苗期,應控制白天溫度在22~25℃之間,夜間溫度在15~18℃之間。而在嫁接后,黃瓜植株對晝夜溫差的變化較為敏感,應將溫差控制在15℃左右。在植株進入開花期后,白天溫度應保持在25~20℃之間,夜間溫度應在18~22℃之間。而從光照條件的角度來看,對黃瓜植株生長中可能存在的光照不足情況,可以選擇應用LED燈來進行補充,用以對黃瓜植株的生長速度進行控制。
在嫁接黃瓜的栽培過程中,也應加強對一些常見病蟲害的預防和管理控制。結合以往黃瓜種植以及嫁接黃瓜的栽培經驗,發現在黃瓜栽培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以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等為主,蟲害以白粉虱、斑潛蠅、根結線蟲為主。
基于加強嫁接黃瓜病蟲害防治的目的,應從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入手,考慮大多數病菌都能夠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下繁殖,可以在嫁接黃瓜的栽培種植過程中應用除濕機,以調節大棚內部環境濕度為主要目的,對空氣濕度進行控制。與此同時,也可以搭配應用臭氧發生機,對大棚內部的種植環境進行殺菌處理。此方法可以用于治理嫁接黃瓜生長中的部分蟲害,按照2~3天/次的標準進行殺菌作業。在實際的栽培種植中,也應選擇化學防治的手段和方法。在基于綠色高效目的進行嫁接黃瓜栽培時,應盡可能選擇無毒無害的化學藥劑,并對不同類型的化學藥劑進行科學配置,控制好藥劑的使用劑量。而對于蟲害的防治,則主要可以應用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方法,借助性信息素來對害蟲的交配進行干擾,同時搭配干式的害蟲誘捕器,對害蟲進行有針對性的集中捕殺。
考慮不同類型的病蟲害對黃瓜植株生長影響的表現形式存在一定差異。病蟲害防治方面也應能夠考慮嫁接黃瓜的實際情況,針對其中可能發生的病蟲害類型,應用更有針對性的防治方法和藥劑類型。例如,對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應在日常的栽培種植管理中控制棚內溫度,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對已經出現明顯病癥的植株,應選擇以50%的菌成兌水2 000倍液噴霧,按照3~5天/1次的標準進行處理。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治,應選擇以天諾顆粒封殺菌型兌水1 000倍液,按照5~7天/2次的標準進行處理。對黃瓜的灰霉病進行防治,應選擇50%的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或多霉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來進行處理。對白粉虱進行防治,可以選擇噴施阿克泰5 000倍液,或阿克泰7 500倍液+功夫3 000倍液,同時,對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苗床,應以加蓋防蟲網的方式來提升防治的實際效果。
基于綠色種植與提高黃瓜產量品質的要求,在實際應用嫁接黃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時,應能夠結合不同地區實際的生長環境差異,選擇合適的嫁接黃瓜以及砧木品種,能夠在嫁接前后結合黃瓜的實際生長情況來加強對于環境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并能夠實現對于灌溉與肥料的合理規劃與應用,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綜上所述,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嫁接黃瓜的成活率和品質效果,體現出一定的科學種植理念。在考慮現階段嫁接黃瓜栽培種植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應能夠遵循綠色栽培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圍繞嫁接黃瓜品種選擇、育苗、整地、播種嫁接、水肥管理等栽培工作,搭配一定的輔助措施來為嫁接黃瓜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從而有效促進嫁接黃瓜成活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