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林
(淮安市清江浦區城郊畜牧獸醫服務站,江蘇淮安 223023)
因為我國生豬養殖正在朝著集約化與規模化方向全面發展,生豬疫病防控期間仍存在很多問題,給生豬養殖行業的持續化發展帶來較大影響,通過全面提高生豬防疫水平,可有效降低疫病的實際發生概率。為進一步提高生豬疫病的防控效果,本文主要探討生豬防疫反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對于生豬防疫反應,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可以推動我國養殖業的全方面發展,進一步減少各類疫病的出現。對于廣大養殖戶而言,要積極學習生豬防疫反應相關知識,加大日常的觀察力度,如果發現豬群出現防疫反應,要立即采取妥善措施來處理,降低生豬防疫反應帶來的危害,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一些農村地區,診療設備落后,會對疫病暴發應對水平影響較大,在以往時期,部分基層獸醫人員出診期間,通常會隨身攜帶藥物簡易箱和體溫表,一旦發生比較嚴重的疫病,診斷難度過大,無法準確診斷,影響疫病的防治效果。
在一些基層獸醫部門當中,因為診治水平比較低,在日常防疫期間,如果遇到較為復雜的病例通常會無從下手,使得生豬疫病的防控水平不斷下降。
根據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指示精神,要求對畜禽統一免疫時間為春、秋季突擊行動與夏季高溫消毒滅源相結合。然而,一些新購進生豬錯時在每年的春、秋季突擊行動期間進行接種免疫,導致漏免又未及時補免,比如,豬瘟和豬口蹄疫等。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對具體的免疫接種生豬開展抗體抽檢,抗體在免疫期間保持比較高的水平,能夠檢測出來,但是錯時在兩季間出現免疫空檔也未及時補免的現象,容易導致大部分生豬受到病原體的威脅。
另外,一些生豬養殖者不夠重視免疫程序不能做到適時免疫,也沒有詳細記錄下免疫檔案,更沒有觀察生豬在免疫之后的具體反應,導致個別生豬出現免疫反應甚至引起死亡。
一些防疫人員在生豬疫病的防控期間工作不嚴謹出現疏忽,打“飛針”或任意加大劑量,沒有認真按疫苗說明開展防疫操作,使得生豬在日常防疫期間,其免疫接種不滿足相關規定的要求。與此同時,生豬接種疫苗之后,一些獸醫人員沒有明確告知養殖人員需要注意的各項問題,導致生豬發生較為嚴重的免疫反應。
當今疫苗仍作為生豬日常防疫當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因其品種類型、生產廠家,以及保存條件等因素均可能會引起防疫不良反應,例如,因為疫苗的品種類型不同,可分成弱毒苗、滅活苗兩種,其中,弱毒苗因為包括抗原物質,因此和滅活苗相比較來講,更加容易引發生豬防疫的不良反應。與此同時,因為疫苗的生產廠家不同,也會對最終的防疫效果產生一定影響,一些非正規生產廠家針對疫苗的病毒含量、生物安全和免疫原性等程序控制較為寬松,特別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因此,現今主管部門在采購疫苗的同時會同單位業務負責人、防疫員、大型養殖場專業技術員對不同生產廠家疫苗質量效果評定后進行招投標形式。
此外,疫苗的保存使用,也會引起疫苗的質量,疫苗在日常運輸、保存和使用期間,若沒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特別容易出現疫苗失活現象,使得生豬發生大范圍的防疫不良反應。
由于生豬品種不同,也會讓防疫不良發生的發生概率出現一定差異,一般來講,培育程度比較高和外來的生豬,其出現防疫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也越高,同時,外來生豬處于防疫期狀態,也容易出現很多不良反應,若外來生豬保持在亞健康的狀態,出現呼吸道或者免疫抑制性的疾病,會明顯提升防疫不良反應發生概率。
應激影響因素會因個體差異使生豬發生過敏反應,進而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比如,豬群位于高溫、潮濕環境當中,或者喂養的飼料突然發生變化,受到外界有害氣體的影響,均會引起應激反應。同時,生豬在接種疫苗前,養殖人員大聲呵斥與追逐,對生豬沒有實施情緒的安撫,均容易引發應激反應,進而引起防疫的不良反應。
當前,我國強制免疫的豬口蹄疫等疫苗在注射之后,均會出現防疫反應,臨床癥狀相似,通常分成一般反應與嚴重反應。
生豬在注射疫苗之后的8~12 h之內,其體溫會逐漸升高,食欲明顯下降,精神比較萎靡,行動較為遲緩,持續時間為半天到2天,通常無需使用藥物治療,生豬可以自然恢復,此類反應大約占據生豬群體發病比例三分之一。
生豬注射疫苗之后的3~5 h之內,生豬的體溫會快速升高1℃~2℃,一些會達到42℃,生豬出現口吐白沫、呼吸較為困難等癥狀,同時,生豬的耳朵和四肢,包括其腹部的皮膚出現發紫現象,眼結膜出現充血,四肢抽搐,嚴重的還會口流鮮血,如果沒有及時采用合理措施,容易引起死亡。
生豬注射口蹄疫疫苗之后,個別注射部位會出現腫脹,大的能夠達到饅頭大小,小的能夠達到1元硬幣大小,患病的生豬不敢扭頭,無法低頭進食,一些生豬,其腫脹部位時間過長,甚至會形成膿包,最終出現結節。高致病性的豬藍耳病活疫苗屬于新型的研發產品之一,生豬注射之后,其反應比較大,通常注射疫苗4~5 h之后會發生反應,具體表現為體溫快速升高,個別生豬的體溫能夠達到40℃,食欲顯著下降,后續容易出現腹瀉,對癥治療之后,大部分生豬可以自行恢復,嚴重的還會引發死亡。
對于生豬疫病防控期間設備較為落后的問題,有關部門需要結合獸醫部門診療的具體情況,做好病理分析工作,加強檢測力度,積極引進新型設備,確保實驗室內部的各項設備更加齊全完善,同時,確保生豬疫病防控期間所遇到的各類問題得到良好解決。
為更好引進新型的設備,增加生豬疫病檢測與監測設備的數量,需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財政補貼,對于生豬日常防疫期間可能會導致過敏死亡,政府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讓受損的養殖戶經濟損失降至最小化,以達到對生豬防疫工作的積極配合,減小其對生豬防疫工作產生的抵觸情緒,確保生豬防疫工作得到有序開展。針對缺乏先進疫病監測設備等問題,應當爭取政府的財政項目,撥付經費,實現專款專用,確保當地的疫病防控水平得到全方面提高。
生豬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團隊,所以,在生豬疫病防控期間,建立一個高素質的獸醫團隊特別重要,需對獸醫防疫人員定期進行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術知識培訓,確保獸醫部門總體診療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同時,對有關技術人員開展設備操作培訓,可有效提高診療質量。
關于免疫程序管理科學性的問題,技術人員在平時的工作當中,除要認真按免疫程序開展疫病的防控操作之外,還要做好防疫知識的宣傳工作,讓養殖人員可以更好認識到加強免疫的重要價值,引起其足夠的重視。技術人員需要和養殖人員保持密切溝通,仔細詢問生豬免疫的具體接種狀況,并詳細做好免疫檔案記錄。
技術人員還要結合疫病的種類,做好疫病的監測工作,特別是在免疫的空檔期間,需要從多個角度,針對生豬的免疫抗體水平進行有效探測,并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如果發現養殖人員在日常的防疫工作當中出現違規操作,需及時阻止并加以引導,正確采取科學處理措施。
規范化的免疫操作,能夠更好發揮出免疫的效力,進一步降低各類防疫不良放映的發生率。例如,在為生豬注射疫苗前,防疫人員需要對生豬糞便的狀態和精神狀態進行詳細觀察,同時有效監測生豬的體溫,并仔細詢問生豬最近的飲食情況,若全部癥狀均滿足規定要求,方可開展免疫注射,若個別的生豬不滿足規定,可暫時暫停免疫注射,等生豬的狀況符合規定標準要求之后,方可進行補充接種。
對于防疫人員而言,還要科學保管疫苗,結合疫苗保管規定,將其合理放入到相對應條件下進行保管,防止疫苗出現變質和失效,防疫人員還要結合疫苗的具體使用,將其科學配置,針對配置完畢的疫苗,需要在4 h之內全部使用。針對低溫狀態下保存的各類疫苗,需要待其升溫到常溫狀態下方可注射,避免溫差過低,對注射位置產生嚴重刺激,防止生豬發生不良反應。防疫人員還要對注射的部位、針頭,包括注射儀器等進行全面消毒處理,防止發生交互感染現象,避免生豬發生不良反應。
生豬免疫接種結束之后,技術人員還要詳細告知養殖人員緊密觀察生豬的反應狀況,技術人員在實際接種期間,針對接種之后的生豬,需要進行詳細的標記和提示,確保防疫接種工作可以順利開展。生豬的注射位置要精準,其注射深度要滿足規定標準要求。生豬注射疫苗之后,需要密切觀察,針對可能會發生的一系列反應快速采取相關補救措施,結合大量的實踐數據能夠得知,采用腎上腺素和地塞米松,包括有關解熱鎮痛類的藥物,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在生豬防疫期間,為防止或者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防疫人員與養殖人員還要科學選擇疫苗,盡可能選擇經過招投標效果評定的正規生產廠家、經過國家批準上市的,不良反應少、免疫效率比較高的疫苗,確保疫苗的免疫作用得到良好發揮。
根據各個地區防疫的實際情況還要全面了解、掌握當地疫情的具體動向,針對該地區是否適合大面積防疫疫苗接種實施系統性研究,若該地區不適合大面積疫苗接種,需進行詳細而全面的記錄,同時,在后續防疫工作期間,對于符合接種要求的養殖戶,需要在規定的時間之內開展疫苗接種工作。如,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弱毒苗在防疫注射之前,還要充分了解生豬的實際狀況,詳細分析生豬是否適合疫苗的接種。也有專家新的解釋為在某一區域從未發生過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疫情傳播不建議接種此疫苗,防止疫苗泄漏從而引發該病的發生。在注射疫苗之前,要認真告知廣大養殖戶,可以在生豬飼料之中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粉,可明顯提升生豬免疫力。對于工作人員來講,在為生豬接種疫苗前,還要對注射設備實施嚴格消毒處理,保證疫苗接種更加規范化。
近年來,因為市場流動性越來越強,生豬的流動越來越頻繁,各類疫病的傳播速度不斷加快,傳播范圍不斷擴大,導致部分地區的生豬疫病越來越復雜化。國家相關部門針對生豬疫病的防控也更加重視,要求養殖人員針對外來生豬加強管控,密切觀察生豬的防疫反應,認真按照各項操作規程開展具體工作,采用科學的防疫反應措施與治療方法,能夠明顯降低生豬防疫反應的出現,進一步降低生豬防疫反應所帶來的經濟損失。
結合生豬防疫現狀可以得知,養殖人員要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減少應激因素,為生豬提供一個干凈、整潔的生長環境,為其提供營養更加均衡的飼料,能夠顯著提升生豬的身體素質,防止生豬因為自身因素或者外界環境因素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結合有關調查數據可以得知,現階段很多小型生豬養殖場內部衛生消毒不夠及時、環境控制效果比較差,在部分地區,存在不同日齡生豬混合喂養的現象,飼養營養不夠均衡,使得生豬群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進而在日常防疫期間特別容易受外界環境因素或者自身因素而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對于上述問題,當地的防疫機構部門需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宣傳和指導,積極引導廣大養殖戶轉變自身的養殖觀念,做好日常的環境衛生和飼料供給等各項工作,加強飼養管理的力度,能夠對生豬的健康生長起到良好促進作用,防止生豬在日常防疫期間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通過加強生豬的日常飼養管理,能夠為生豬提供充足營養,促進豬群的健康成長,避免豬群出現大范圍的疾病,從根本上減少疫病的傳播,不斷提高廣大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生豬在免疫接種期間,防疫人員還要對生豬進行有效的安撫,通過對生豬的情緒進行安撫,避免其出現應激反應,生豬飲食結束后,不可以立即注射,防止生豬出現應激反應而引起防疫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生豬防疫反應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有效性的分析,如引進新型設備、提升診療水平、加強免疫程序的管理、提高免疫操作的規范性、做好飼養管理工作等,不但可以確保生豬防疫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而且能夠推動我國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故可以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良好幫助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