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方 芳 陳 佳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崛起,使得傳統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挑戰不僅來自內容端,還來自經營端。一方面,新媒體的崛起使信息傳播渠道更加多元化,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廣告收入的減少和運營成本的增加讓傳統媒體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在此背景下,如何開創新的業務模式,創造新的增長空間,成為擺在每個傳統媒體人面前的生存問題。本文以舟山市新聞傳媒中心為例,通過分析媒體融合的現狀和趨勢,探討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性的傳統媒體如何依托“融媒+”戰略,實現資源整合和產業升級,從而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應對市場競爭。
2023 年1 月18 日,由舟山廣電總臺與舟山日報正式合并而成的舟山市新聞傳媒中心(傳媒集團)掛牌成立。報、臺融合改革后的市新聞傳媒中心擁有廣播、電視、兩微一端新媒體、紙媒、戶外媒體、公益品牌集群等全媒體平臺資源,整體實力大大增強。
(一)穩固根基,優化傳統廣告業務。雖然來自新媒體的沖擊很大,但對地方主流媒體而言,傳統廣告業務仍有一席之地。融合后的中心在運用“融媒+”戰略“開疆拓土”時,需要進一步鞏固傳統廣告市場的份額,針對投放平臺的特性定制廣告方案,涵蓋硬廣、軟性植入等多樣形式,綜合提升投放效果,增強客戶滿意度,穩住廣告營收的基本盤。
(二)精細運營,增強流量與用戶黏性。融合后的中心緊跟數字浪潮,合力打造了一批向外輸出平臺,比如本地新聞APP、視頻號、抖音號、公眾號等,通過優質內容輸出和精準用戶運營,吸引和留存用戶,并依托第三方短視頻平臺導流,擴展線上用戶群,讓本地新聞APP成為用戶想用、愿用的服務平臺。在競舟APP的實際運營中,我們嘗試了有獎問答、有獎評論、隨手拍、集成社交等交互環節,逐步積累起有使用黏性的用戶群體,為產業發展奠定了受眾基礎。
(三)創新開拓,深度布局“融媒+”產業。目前,舟山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下設7 家子公司,業務主體定位涵蓋紙媒運營、電視運營、會展運營、新媒體運營、網絡信息運營、圖文設計展陳和旅游培訓運營、報業發行、物流運營、數字技術板塊運營以及印刷板塊運營等,形成了硬廣宣傳、會展活動、藝術培訓、展陳、出版發行、數字文化等較為完整的傳媒產業鏈。
1.“融媒+”活動會展。傳統媒體融合后開展活動策劃和會展服務的優勢在于發揮“媒”的作用和公信力,加之轉型發展的動力支撐和資源集聚。我們充分整合政府各類資源,積極對接政府職能部門挖掘合作機會,在承接各類文藝匯演、會議論壇及會展項目的同時,探索線上線下聯動、執行宣發有機融合的新模式,將融媒體的優勢注入產業中。這不僅為中心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還大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2.“融媒+”影視創作。傳統的專題片、匯報片、宣傳片、應急演練、微電影攝制是我們視頻業務的重要延伸。通過多年的積累運作,中心引入培養了一批優秀導演、編劇、攝影攝像、剪輯、后期特效人才,長期服務地方政企宣傳。隨著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橫空出世,我們也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機遇。2022 年,我們開始著力打造一支專業的劇情式短視頻團隊,培育出以“方美麗”“朱漂亮”等為代表的本土網紅。生產的短視頻作品基本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記錄舟山百姓日常家庭生活、倫理情感、矛盾沖突等,反映舟山人民為生活努力拼搏進取的精神品質。主角們幽默詼諧接地氣的表演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美麗”系列IP成功出圈。如今,短視頻業務迎來了爆發,許多客戶點名定制,要求植入需要推廣的內容元素,“融媒+”影視創作成功開辟出了新的營收增長點。
3.“融媒+”少兒培訓。為響應并貫徹國家“雙減”政策,順應社會及家長對少兒藝術培訓和素質教育的需求,“傳媒星學院”應運而生。項目依托融媒平臺開辦少兒主持、少兒美術等藝術培訓,將專業的演播設備、有影響力的在職老師,以及豐富的實踐機會等作為核心競爭力,同時聯動各類社會資源的支持和幫助,例如與教育局、團市委、少工委、機關工委等部門共同搭建各類少兒文藝展演和官方賽事的活動平臺,促進媒體與少兒藝術培訓深度融合、相互配套、相互借力、相互服務,不斷向市場推出新穎、別致、高端的少兒藝術教育產品,提升品牌價值。目前,“傳媒星學院”已擁有一千多位學員,成為舟山本地影響力較大的少兒藝術培訓品牌。此外,我們還試水了少兒都市短劇《少年真棒之放下手機》,嘗試將少兒培訓與影視項目相結合,進一步拓寬業務領域。
4.“融媒+”直播帶貨。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涉足直播領域,很多直播間的主播由于缺乏經驗與知識儲備,難以掌握直播的技巧和要領,出現網絡直播內容質量參差不齊,觀眾留駐度不高的現象。2023 年開始,我們嘗試在抖音直播間開啟直播帶貨。通過專業電視主持人扎實的語言功底和知名度,與本地企業合作,銷售特色海產品、文旅產品等,增加了粉絲量,獲得了收益。因此,利用傳媒優勢培育本土主播團隊,是下一步我們重點要打造的項目。同時,衍生“主播帶你游”“主播帶你購”等主播產業項目,更好地宣傳舟山,推廣舟山特色產品。
通過做好本職新聞宣傳工作、積極布局“融媒+”產業,舟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走出了良好的融合開端。一年多的深入實踐也為我們帶來了一些經驗與思考。
(一)內容生產與傳播融合。在媒體融合背景下,內容生產與傳播應實現深度融合。作為從傳統媒體走來的我們不僅要創新內容形式,注重原創性和獨家性,同時加強與新媒體的合作,實現內容的共享和互通,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將優質內容推送給目標受眾,提升傳播效果。
(二)數字平臺建設與運營同步。科技的進步催生了如今的媒體融合,在數字時代,對于數字平臺的投入必不可少,這是我們接觸用戶的觸手,也是經營業務的重要生產資料。我們應對平臺進行持續的開發、維護、升級,讓用戶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同時,運營團隊應積極參與,根據市場反饋和用戶行為數據實時調整產品方向和技術路線,才能確保平臺建設和用戶需求、運營策略緊密銜接。
(三)人才隊伍建設與企業文化共振。人才是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我們必須加強對新媒體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一支具備創新能力和專業素養的人才隊伍。同時,加強內部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員工的專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并通過建立一套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改革用人、分配制度等方式來提升員工積極性,推動企業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才與單位的雙向奔赴。
綜上所述,深化媒體融合,發力“融媒+”產業布局,不僅是應對媒體環境變化、解決經營困局的明智之舉,更是傳統媒體順應時代潮流、實現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唯有深挖“融媒+”的潛力,創新性地拓寬產業邊界,才能在融媒體時代下找準定位,實現可持續、長遠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