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奇
冠脈微循環是直徑小于200 um,由微動脈、微靜脈和毛細血管網組成的血管床[1],是心肌進行物質、能量及信息傳遞的基石,通過收縮和舒張,調節心肌的血流和代謝,維護心肌結構與功能。冠脈微循環障礙可降低冠狀動脈血流貯備和冠脈血流量,從而影響心肌的氧氣及能量供應,進一步引起心肌纖維化及心功能下降。目前對于冠脈微循環障礙治療以發作期含服硝酸酯類或服用尼可地爾,但無確切療效。寬胸氣霧劑基于中醫學,結合現代研制技術,在前期研究中對冠心病癥狀緩解具有明顯的療效[2]。為探討寬胸氣霧劑對冠脈微循環障礙的臨床療效,本課題對2021年7月—2023年1月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冠脈微循環障礙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7月—2023年1月,就診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診斷為冠脈微循環障礙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男13例(占43.3%),女17例(占56.7%);年齡54~78歲,平均(66.37±12.94)歲;合并高脂血癥12例,合并高血壓病18例。對照組,男16例(占53.3%),女14例(占46.7%);年齡55~77歲,平均(66.82±9.36)歲;合并高脂血癥11例,合并高血壓病19例。2組性別、年齡、并發疾病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課題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已通過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參照《冠心病合理用藥指南(第2版)》[3]:有心絞痛癥狀(根據疼痛部位、性質、誘因、持續時間等方面考慮心絞痛發作)患者,行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直徑狹窄小于50%,且從注射造影劑開始至造影劑消散超過3個心動周期;或TIMI血流幀數大于25幀(即存在冠狀動脈慢血流現象)。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 ①年齡54~78歲;②符合冠脈微循環障礙診斷標準;③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 ①心肌炎、心肌病、先心病及瓣膜疾病者;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③心肌梗死或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④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1.4 方法常規造影診斷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并記錄冠脈校正心梗溶栓幀數(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
治療組給予寬胸氣霧劑(商品名:可安,產品批號:Z20063477,規格:69 mg/撳×60撳/瓶)舌下三噴后,間隔5 min再次針對靶血管(有慢血流的血管)進行造影,記錄CTFC。
對照組給予硝酸甘油(產品批號:H11021022,規格:0.5 mg/片)0.5 mg,舌下含服后間隔5 min,再次對靶血管(有慢血流的血管)進行造影,記錄CTFC。
術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治療組繼續寬胸氣霧劑舌下噴2噴,每日2次,持續1個月,對照組繼續硝酸甘油片劑,0.5 mg口服,每日3次,持續1個月。
1.5 觀察指標①比較2組患者術前、術后7 d及術后1個月血清炎癥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②比較2組患者造影術中及用藥后5 min后的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右冠狀動脈(Right coronary artery,RCA)的CTFC平均值。

2.1 2組患者炎癥指標比較治療前,2組IL-6、hs-CRP、血尿酸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治療組IL-6、hs-CRP、血尿酸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個月后,治療組IL-6、hs-CRP、血尿酸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IL-6 hs-CRP 血尿酸水平比較 (例,
2.2 2組患者CTFC平均值比較2組在冠狀動脈造影用藥前LAD、LCX、RCA 3支冠狀動脈的CTFC平均值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用藥后CTFC平均值均較用藥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用藥后CTFC平均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用藥前后CTFC平均值比較(幀,
冠脈微循環障礙是以心絞痛為主要臨床表現,但冠狀動脈造影正常的一類特殊臨床疾病,其發病率在以“心絞痛”癥狀為主的心血管疾病中占比較高。目前各種藥物及血運重建術只能針對冠狀動脈造影有病變的患者,而尚缺乏針對冠脈微循環障礙的有效治療措施,仍有很多患者胸悶、胸痛等癥狀持續不緩解,從而嚴重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并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4]。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在臨床上最為常見的是內皮依賴型[5]。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減輕血小板與纖維蛋白與內皮下組織接觸,并分泌生理性抗凝物質等功能,其損傷后,可誘導單核-巨噬細胞聚集、吞噬壞死的細胞,產生血管性炎癥[6]。內皮細胞分泌的前列環素、內皮源性超極化因子(EDHF)等血管舒張因子及生理性抗凝物質減少,表現出血管舒張功能降低,血液凝固性增高,凝血系統激活,導致微循環障礙的發生,從而使心肌灌注減少[7]。反過來,冠脈微循環紊亂可改變血流狀態,微循環層流改變,從而誘發冠脈微循環障礙[8]。中醫學根據“冠脈微循環障礙”的癥狀將其歸為“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疇[9]。早在漢代,醫圣在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提出了“陽微陰弦”的病機,即陰盛陽虛,心陽衰微,心脈痹阻不通,不通則痛[10];其次,中醫學有“寒主收引”之說,陰寒凝滯,阻礙血行、氣機不暢,進一步導致瘀血和痰濁等病理產物,這些均阻礙心脈,誘發胸痹[11]。針對此病機,當治以芳香溫通、活血行氣、散寒止痛,由此,陳可冀院士的“寬胸氣霧劑”應運而生。
寬胸氣霧劑是陳可冀院士結合冠心病患者的病變特點,以“哭來笑去散”為基礎,提取藥物有效成分制備成揮發油,直接通過舌下噴霧方式,以減少藥物肝臟首過效應,加快藥物吸收速度,增加藥物療效[12]。寬胸氣霧劑結合古方及現代藥理學,提取細辛、蓽菝、檀香、高良姜、冰片有效成分,并按5∶30∶15∶15∶3比例配伍制成[13],方中細辛辛散溫通,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化痰飲之功效;蓽茇、高良姜均屬溫中之品,均具有散寒止痛之功效;檀香性亦辛溫,行氣止痛,載藥入心脈,直達病所,同時增強溫通之功;高良姜寬胸利膈、行起止痛;冰片辛涼,佐制溫通太過,具開竅醒神、清熱止痛之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7 d IL-6、hs-CRP、血尿酸水平較治療前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治療后1個月較治療后7 d降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用藥后7 d治療組IL-6、hs-CRP及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用藥后1個月治療組IL-6、hs-CRP及血尿酸也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5)。許振宇等[14]對40例冠狀動脈慢血流患者應用了寬胸氣霧劑聯合阿司匹林及他汀藥物治療,結果發現治療后hs-CRP水平低于治療前。表明寬胸氣霧劑對冠脈微循環障礙患者的炎癥指標具有明顯改善作用,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輕冠脈微循環障礙的作用。已有文獻報道,UA、hs-CRP等炎癥因子可作為冠脈微循環障礙的獨立危險因子[15]。這與近期王勝煌[16]報道的寬胸氣霧劑能明顯緩解微血管心絞痛(即冠脈微循環障礙)患者血管內皮炎癥一致。劉天華等[17]也報道寬胸氣霧劑能調節冠狀動脈慢血流患者血管舒張因子NO、ET-1水平。本研究觀察發現,治療組用藥后的LAD、LCX、RCA3支冠狀動脈的CTFC平均值較用藥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馬瑤等[18]研究結果相符,其研究中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患者使用寬胸氣霧劑后CTFC平均值優于用藥前(P<0.05);且該研究發現寬胸氣霧劑改善冠狀動脈微循環障礙患者CTFC療效與硝酸甘油相當,這與蘇立杰等[19]研究結果一致,其說明寬胸氣霧劑在緩解冠脈微循環障礙即刻效果與硝酸甘油可相當。
綜上所述, 本研究采用炎癥因子IL-6、hs-CRP及血尿酸及冠脈造影CTFC平均值為觀察指標,發現寬胸氣霧劑可明顯改善冠脈微循環障礙患者的炎癥因子及TIMI血流幀數,說明寬胸氣霧劑對冠脈微循環障礙患者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