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彤 劉秀紅 李敏 李欣 陳偉娜 段佳穎 李穎



摘 要: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事故頻發,而在此類事故中是否佩戴頭盔以及頭盔質量成為對電動車騎乘者減少損害的重要因素。為了規范電動自行車頭盔生產,我國修訂發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GB 811—2022),并于2023年7月開始實施。本文通過問卷調研探究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佩戴頭盔的行為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從強制性國標實施視角,提出了改善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佩戴行為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標準化,電動自行車頭盔,騎乘者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9.013
0 引 言
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引發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頻發,而在電動自行車相關的交通事故中,顱腦損傷是首要致死原因[1]。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發生時,騎乘者多是頭部首先受到撞擊,而正確佩戴頭盔可以降低頭部受傷的風險,降低幅度可以達到2到4倍。因此,騎乘電動自行車時佩戴頭盔是重要的安全防護措施,而頭盔的質量與安全防護性能也就成為能否保障乘員安全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國當前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的質量卻不容樂觀,如很多頭盔沒有緩沖層、發生交通事故時頭盔不能起到吸收能量的作用從而導致使用者受到嚴重的腦部損傷[2]。我國雖然尚未制定電動自行車騎乘者必須佩帶頭盔的法律規范,但已有部分省市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法規。2023年7月1日起我國修訂完成的關于電動自行車頭盔的相關標準GB 811—2022《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以下簡稱新標準)也已正式實施。
當前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頭盔質量和佩戴頭盔的重要作用。宋昀農等[3]指出,通過對比是否強制佩戴頭盔導致的顱腦損傷人數和死亡人數,可以得知佩戴電動自行車頭盔有助于減少傷亡人數。黃寧律、高瑛[4]的研究發現,在消費者權益日曝光的頭盔質量問題主要包括吸收碰撞能力較差、佩戴裝置強度不足、固定裝置穩定性差、耐穿透性能較差四個方面。吳瓊等[5]指出,為進一步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應積極引導電動自行車人員養成佩戴頭盔的習慣。對于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頭盔佩戴行為,盤浩[6]分析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特性和騎乘人員不佩戴頭盔的原因,并結合深圳市南山交警大隊開展的電動自行車佩戴頭盔治理行動進行了研究。張瑩等[7]則分析了江蘇省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頭盔佩戴的現狀以及影響佩戴頭盔行為的主要因素。
不少學者關注了標準化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交通安全的重要作用。曹逸風等[8]的研究發現,在電動自行車數量增加的同時,安全隱患也不容小覷,應該重視頭盔標準化的推廣工作。孔迪[9]指出,在新標準未實施前,市場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執法的重點是“三無”,而在新標準實施以后,監管重點則應變為“實物質量是否符合新國標”“產品是否經過3C認證”。張杭斌等[10]指出,關于電動自行車發布的標準,不但在技術和測試方法上有了較大的變化,還對“一帶一路”安全守護行動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現有研究來看,電動自行車頭盔的質量及其標準化對于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初步證明,但對于當前頻發的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分析,從電動自行車騎乘者視角的研究尚不多見,而且對于新標準實施后頭盔佩戴行為的研究也較缺乏。因此,本文通過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問卷調研,探討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佩戴頭盔的行為以及影響因素,并基于強制性國標實施的視角提出對策建議,這對于提高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佩戴比例、減少交通事故傷害程度具有一定實際應用價值。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獲取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頭盔佩戴行為相關信息。調研問卷包含人口統計學特征調查、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行為以及影響因素等情況調查,問卷調研對象為電動自行車騎乘者。調研于2023年7月開始,共收回問卷576份,全部有效,其中可用于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的問卷為420份。
本研究在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佩戴行為描述性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解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佩戴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并在分析結果指導下對提高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佩戴比例提出對策建議。
2 電動自行車騎乘者頭盔佩戴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1 信效度分析
一般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數來檢驗量表的內在一致性,該系數反映量表各條目間的一致性和穩定性程度,通常認為Cronbach's α信度系數應該達到0.7以上。本調查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09。
效度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中數據可知,KMO值為0.861>0.8,顯著性P =0.000<0.001。上述分析結果表明,該問卷數據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可靠度。
2.2 描述性統計分析
對576份調查問卷進行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問卷調查對象的男女占比比例為48.3%:51.7%,常住地城鄉占比比例為49.8%:50.2%;學歷分布較均勻,其中高中/大專占比36.8%,本科占比40.5%,初中及以下占比15.1%,碩士及以上占比7.6%。從被調查人員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可知,樣本數據包含了不同性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這為樣本有效性提供了保證。
關鍵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
2.3 頭盔佩戴行為分析
分別將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是否佩戴頭盔、是否認為佩戴頭盔可以提高安全性作為因變量,將立法、認知、交通事故經歷等主觀因素、具體宣傳途徑作為自變量,將變量進行編碼(見表3)后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2.3.1 頭盔佩戴行為分析
將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是否堅持佩戴頭盔作為因變量,將常住地關于佩戴頭盔的立法、對于佩戴頭盔可以提高安全性的認知以及交通事故經歷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見表4。模型顯示可以對76.0%的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佩戴頭盔行為進行有效判別,預判效果較好。
(1)立法、認知與交通事故經歷均為影響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佩戴頭盔行為的顯著因素。能認識到頭盔對騎乘者的重要性、常住地宣傳或監督佩戴頭盔行為對于騎乘者佩戴頭盔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2)從影響強弱來看,對于頭盔佩戴行為影響的重要因素依次為關于佩戴頭盔可以提高安全性的認知、關于后座也有必要佩戴頭盔的認知、常住地關于佩戴頭盔的立法以及交通事故經歷。關于佩戴頭盔可以提高安全性的認知,提高對電動車騎乘者選擇佩戴頭盔具有正向作用(B =1.527);關于后座也有必要佩戴頭盔的認知提高對電動車騎乘者選擇佩戴頭盔也具有正向作用(B =1.035);常住地關于佩戴頭盔的立法對電動車騎乘者選擇佩戴頭盔具有正向影響(B =0.931)。與常識認知不同的是,自己、家人或朋友經歷過電動車交通事故的(B =-0.579),對騎乘者佩戴頭盔行為卻具有負向作用。這可能與被調研對象經歷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的特殊性有關。
2.3.2 宣傳途徑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認知的影響分析
將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是否認為佩戴頭盔可以提高安全性作為因變量,將六種宣傳途徑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見表5。模型顯示可以對84.0%的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認知進行有效判別,預判效果良好。
在電動自行車頭盔對于騎乘安全影響的宣傳途徑中,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是否認為佩戴頭盔可以提高安全性的認知具有顯著影響的有交管宣傳(B =1.594)、廣播電視(B =1.312)與報紙雜志(B =0.655),其影響效果依次減弱,并且這三種途徑關于電動自行車頭盔的宣傳對于騎乘者對佩戴頭盔的認知均具有正向促進作用。
2.4 對強制性國標的認知分析
強制性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GB 811—2022)規定了摩托車與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的產品分類、要求(如質量、性能)以及標識等。被調研對象是否了解該標準以及對頭盔相關特征的了解情況見表6。
為了探究電動自行車騎乘者對于GB 811—2022標準的了解程度與其對頭盔性能、款式、泡沫緩沖層內襯、3C認證、永久性標識等方面了解的影響,將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是否了解頭盔性能、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的款式、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有無泡沫緩沖層內襯、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有無3C認證、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有無永久性標識等分別作為因變量,將是否了解該強制性國標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見表7。
由表7可以看出,5 個模型的預測準確率在74.4%~81.1%之間,這表明這些模型可以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相關認知進行有效判別,預判效果良好;是否了解該強制性國標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是否了解頭盔性能、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的款式、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有無泡沫緩沖層內襯、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有無3C認證、是否了解所購買頭盔有無永久性標識等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為主要調研內容,基于對騎乘者的問卷調研結果,分析后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1)關于佩戴頭盔行為的立法、對佩戴頭盔重要性的認知以及交通事故經歷均為影響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佩戴頭盔行為的顯著因素。盡管目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對于佩戴頭盔重要性有一定認識,但佩戴頭盔的比例仍不盡如人意(平時騎車或乘車時一定會佩戴頭盔的比例僅為47.57%,不足一半),并且對于佩戴頭盔仍缺乏主動性。當交管部門加大監督力度時,會大大提高騎乘者佩戴頭盔的概率,但仍不能從根本上促進人們對于佩戴頭盔主動性的提高。
(2)對新標準的了解有助于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了解頭盔的性能、款式、3C認證以及標識等。根據相關調研了解到,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不具備判斷頭盔質量的能力。尤其對于頭盔的質量標稱值、穩定性、強度性能、吸收碰撞能量性能等性能指標,普通消費者更是無法判斷其是否合格。
(3)不少消費者(占比42.35%)對新標準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根據對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訪談了解到,新標準的宣貫一直是很難全面開展的一項工作。目前只有少數強制性國家標準會錄制視頻向公眾宣傳標準,而多數并未開展有效宣貫活動,這導致消費者與相關生產企業對標準的知曉程度較差或較晚,進而影響了標準的實施。
(4)交警宣傳、廣播電視與報紙雜志是提高電動自行車騎乘者對佩戴頭盔重要性認知的重要影響因素。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為了提高消費者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認知,進而降低電動自行車騎乘者在交通事故中受到的傷害,本文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新標準宣傳與貫徹。一方面,加強對消費者的宣傳,提高騎乘者對標準的認知水平。強化路面宣傳和媒體宣傳,督促抓好日常安全、文明出行意識養成,提高騎乘者對電動自行車頭盔標準的認知。另一方面,加強對生產者的宣傳,指導電動自行車頭盔生產企業嚴格按照新標準生產。此外,還需發揮行業協會和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向電動自行車頭盔生產企業提供專業技術輔導,幫助企業設計生產符合新標準要求的產品。
(2)加強頭盔安全性的宣傳和教育。通過交通管理部門、廣播電視和報紙雜志等多種媒體渠道進行宣傳,加強對頭盔安全性的教育。宣傳內容應注重強調頭盔對騎行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具體的事故案例和數據,增加騎乘者對頭盔的認知和理解。在安全宣傳中可以涉及實際的交通事故案例,以引起騎乘者的重視和警惕。
(3)加強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佩戴頭盔行為的治理與執法力度。電動自行車騎乘者所在地區對佩戴頭盔做出法律法規約束會對騎乘者的佩戴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因此,建議地方政府和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加強對電動自行車騎乘者佩戴頭盔的監管和執法力度,推行相關法規,并加強執法力度,以促進電動自行車騎乘者的頭盔佩戴行為。
此外,頭盔生產企業應關注頭盔的款式和外觀設計,在頭盔設計和生產過程中注重款式和外觀的吸引力,以滿足不同騎乘者對個性化、時尚性以及舒適性的需求;還應重視頭盔的質量、重量、通風設計等因素,以提供更輕便、透氣、方便收納且款式多樣的頭盔產品,增加騎乘者購買并佩戴頭盔的意愿。對于共享單車服務商,則應做到及時對頭盔進行補齊配全,并配備透氣性強、安全性能較高且容易清潔打理的頭盔;在配備頭盔后,應安排工作人員定期維護,包括對頭盔進行清潔消毒。對于消費者而言,除了在騎乘電動自行車時需正確佩戴頭盔之外,在選購頭盔時應選擇通過3C認證的產品,并關注頭盔的各項性能,真正發揮頭盔對自身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朱建安,戴帥,朱新宇.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特征與安全改善對策[J].城市交通,2018,16(3):15-20.
[2]王詩軍,楊鴻軍,陳昱.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產品質量狀況分析[J].質量與認證,2021(2):48-50.
[3]宋昀農,馬蔚蔚,沈健,等.電動車駕駛員佩戴頭盔與傷亡關系的分析研究[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12):7-9.
[4]黃寧律,高瑛.專家解讀“3·15”晚會曝光的電動自行車頭盔產品問題——分析電動自行車頭盔常見的質量安全風險并給出消費建議[J].中國品牌與防偽,2023(3):12-13.
[5]吳瓊,張瑞華,孫云東.淺談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頭盔[J].中國自行車,2020(4):64-67.
[6]盤浩.電動自行車頭盔佩戴率研究[ J ] .山東交通科技,2021(6):21-23.
[7]張瑩,趙冰冰,蹤鋒.江蘇省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頭盔佩戴情況調研及政策建議探究[J].市場周刊,2021,34(5):124-126.
[8]曹逸風,尹金剛,邱振濤,等.淺析山東電動自行車頭盔標準化[J].中國標準化,2022(3):135-139.
[9]孔迪.由央視“3·15”晚會曝光“電動自行車頭盔”質量事件 談如何準確理解我國對“電動自行車頭盔”的相關要求[J].中國品牌與防偽,2023(3):8-11.
[10]張杭斌,陸軍,章堅毅,等.GB 811—2022《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標準淺析[J].輕工標準與質量,2023(2):33-34.
作者簡介
張麗彤,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工程。
劉秀紅,通信作者,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標準化與質量管理。
李敏,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工程。
李欣,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工程。
陳偉娜,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工程。
段佳穎,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質量管理工程。
李穎,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工程。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