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王斌 蔣檸
摘 要: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提升民營企業標準化水平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本文總結了內蒙古近年來推動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民營經濟標準化實踐案例,分析了內蒙古地區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以標準化技術手段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概況,推進對策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9.014
0 引 言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以高標準助力高技術創新,促進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等重要論述精神,內蒙古自治區開展以高標準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高標準引領民營企業提質升級,以高標準提升民營經濟標準化服務活動,推進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與服務“兩個健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然而,在推進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中,也存在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公共服務不夠適應、投入不足等問題。本文總結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標準化建設成果并就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供有關人員參考。
1 民營經濟占據全自治區經濟大半江山
據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有關材料統計,截至2 0 23年9月,全自治區各類民營經營主體達2 4 4.1萬戶,同比增長7.15%,占全自治區經營主體總數的94.5%。其中,私營企業54.76萬戶,個體工商戶189.34萬戶。全自治區城鎮民營單位從業人員448.96萬人,占城鎮從業人員的59.81%。全自治區民營經濟實現稅收收入876.72億元,占全自治區稅收總收入的68.4%。全自治區民營經濟呈現出“66799”的特征,即貢獻了6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90%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可見,民營經濟已占據全自治區經濟的大半江山,因而也成為實施標準化和標準創新的主要對象和實踐者。
2 全自治區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初見成效
2.1 奠定法制化制度化建設基礎
(1)設立機構,加強領導。成立了由自治區工商聯、標準化科研院所、檢驗檢測機構和盟市工商聯、行業商協會和企事業單位有關專家組成的內蒙古工商聯標準化工作委員會,負責全自治區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的總體協調部署,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品牌標準化對標達標活動,推動民營企業標準化管理。
(2)整章建制,協同推進。2021年8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工商聯聯合市場監管局、發改委、財政廳印發《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領域標準化提升行動方案(2021—2023年)》,促進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推進民營經濟商會團體標準建設。2022年3月29日,自治區政府出臺《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條例》,鼓勵社會團體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鼓勵企業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標準,引導企業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標準,為開展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年4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等17部門轉發國家標準委《關于促進團體標準規范優質發展的意見》,共同推進民營經濟領域標準化工作。2022年4月24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充分發揮質量基礎設施支撐引領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升級作用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民營經濟領域標準化三年提升行動,提升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支撐引領民營企業提質增效升級。
2.2 典型引路,開展評先創優活動
(1)自2020年起,連續3年組織全自治區民營企業參與民營企業標準“領跑者”和商會團體標準“領先者”活動,向各商會廣泛征集會員企業認可度高、應用范圍廣、創新性強、指標領先標準。有7個商協會的13項團體標準,推薦參與全國工商聯團體標準“領先者”活動。2022年,內蒙古圣泉科利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Q/150823400000SQKLY 001-2022《球化劑 技術條件》企業標準被評為年度標準“領跑者”。
(2)著力打造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印發《2022—2024年對標達標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和《內蒙古自治區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管理辦法》,成立全自治區對標達標工作小組,為開展標桿示范企業評選提供了政策保障。2022年,65家企業經過自愿申報、初步評審、專家論證、公示等程序,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被評選為自治區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2023年,60家企業申報自治區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最終評選出包頭金山磁材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為自治區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2023年7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資金補助項目與資金管理辦法(試行)》,鼓勵企事業單位參加國家標準化活動和標準體系及標準制修訂項目、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以及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標準創新型企業、企業標準“領跑者”及其評估機構、標準創新貢獻獎等評選活動,并對參與上述活動的優勝者給于獎勵。
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鹿王)是2022年受表彰獎勵的12家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之一。鹿王始創于1985年,通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專業化羊絨系列產品紡織服裝企業,其“鹿王羊絨”品牌享譽海內外,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際貿易主流市場,國內設有800余家終端賣場。2020年,在自治區開展的標準化對標達標行動中,鹿王將企業標準Q/NLW 004—2017《羊絨針織品》關鍵指標與國際環保紡織協會《生態環保紡織品》和國際標準ISO 105-E04《紡織品色牢度試驗》等紡織品相關標準進行比對,發現其染色牢度、總金屬、染料等安全、環保性能指標均高于國際標準。對標后,為創造更好效益,鹿王修訂企業產品標準Q/NHFS0001S—2020,使之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2021年,內蒙古鹿王羊絨有限公司獲得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榮譽稱號。
同樣受到表彰的包頭市宏博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宏博特),成立于2008年3月,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性能綠色環保稀土硫化物系列產品為一體的民營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從2018年起,宏博特在逐步超越當時處于先進位置的法國稀土環保顏料產品質量的同時,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主導制定了稀土環保顏料產品的行業標準及英文標準,填補了同類產品國際標準的空白。這些標準的制定不僅規范了國內同類產品市場,推動了國內相關企業及行業的技術進步,為稀土環保顏料產品貿易提供了仲裁依據,還使得我國稀土環保顏料獲得國際市場認可,為擴大出口創匯、建立國家級無毒顏料產業化基地進而發展為國際無毒顏料生產基地奠定了基礎。
2.3 努力宣傳,提高標準化意識
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工商聯等部門一方面通過組織全自治區民營企業參加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全國工商聯民營經濟領域標準化工作推進會,組織參加民營經濟標準創新大會和民營企業標準化在線公益大講堂等活動,另一方面通過會議座談、新媒體、門戶網站、實地調研、舉辦線上培訓班等多種方式,向民營企業宣傳標準化的作用,解讀標準化政策,普及標準化理念、知識和方法。鼓勵行業協會和民營企業將標準化作為完善職能、創新服務、提升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抓手,把握和引領產業發展趨勢。
2.4 創新開展團體標準化工作
自治區工商聯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并制定《團體標準管理辦法》,成為全國首個能發布團體標準的省級工商聯。目前,全自治區共有116家社會團體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公布729項團體標準。自治區工商聯所屬的183家商會有17家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注冊,公布了64項團體標準。
2.5 加強民營經濟標準化職業技能培訓
2022年4月,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推進標準化職業技能教育的通知》,推動“1+X”標準化職業技能等級教育培訓工作。建立自治區“1+X”標準編審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基地,配備專用培訓教室和計算機,舉辦標準化職業技能等級教育培訓公益講座,發放標準化職業技能教育宣傳材料。到2023年8月,共培養“1+X”標準化職業技能初級師資13人,“1+X”標準化職業技能初級人才89人,“1+X”標準化職業技能中級人才17人。學員涵蓋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企事業單位,為構建多層次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撐。
3 自治區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
民營經濟涉及各行業領域,其標準化工作也需各行業各部門協同配合[1]。而目前,這項工作主要是由市場監管部門和工商聯開展,沒有建立起涵蓋全自治區各部門各行業協同統一的權威性指導機構,制約了標準的制定、實施、提升等各個方面。
3.2 基礎薄弱
部分民營企業受傳統觀念和經營環境影響,不愿意主動在企業標準化工作投入較多資金、時間、精力。即使一些民營企業具有標準化意識,也因實力有限,不具備標準化所需要的資金、人才、技術等條件,客觀上限制了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推進。
3.3 意識不強
內蒙古自治區多數民營企業對標準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標準化意識較為缺乏。一些民營企業甚至不清楚標準的制定權與產品定價權的關系,對標、定標、用標、貫標意識不強。
3.4 創新激勵機制不足
標準化是保持和激發創新活力的重要手段,創新需要激勵[2]。而目前,自治區只有市場監管部門對民營企業標準化工作制定了獎勵措施,力度小、影響弱,不能有效激發民營企業標準化創新動力,激勵其經營發展壯大。
3.5 服務平臺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功能
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管理系統中尚未設置民營企業等企業類型的檢索功能,不便于對民營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數據進行統計和精細化管理。
4 持續推進民營經濟標準化對策
4.1 強化優化“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標準化管理體制
進一步厘清和落實標準化主管部門與民營經濟各行業主管部門標準化工作的職責和任務,建立統一的民營經濟標準化工作權威機構[3]。加強標準化工作主管部門與發改、工信、科技等部門的深度合作,推進標準化政策與科技、產業、社會事業發展政策及地方政策的協調配合和銜接,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有關政策的出臺和深化,將標準研制嵌入科技創新各環節。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的暢通機制,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等創新成果轉化為標準。加強對專利、知識產權轉化為標準并反哺創新機制等重大問題的探索。瞄準前沿領域,加大力度研究制定戰略新興領域的關鍵技術標準。
4.2 加大獎勵力度,激勵民營企業踴躍參與標準化工作
按照《內蒙古自治區標準化資金補助項目與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對對標達標標桿示范企業、企業標準“領跑者”及企業標準“領跑者”評估機構、標準創新型企業等民營企業予以資金補助。同時,建議民營經濟所涉各行業主管部門建立民營經濟獎勵辦法,鼓勵相關行業龍頭企業通過標準化手段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轉型,對通過標準研制實施創新引領產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政策支持和獎勵。
4.3 做好標準化人才培養
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質標準化管理人員、專業人員和研究人員,逐步形成以各級標準化主管部門為主體、以各行業主管部門為主力軍的標準化管理人才體系。建立行業標準化智庫,發揮行業專家作用,夯實標準化工作根基。加強標準化人才培訓,組織業務交流,選派人員參與國內外標準化工作,培養精業務、會外語、懂技術、熟規則的復合型標準化人才。鼓勵大型企業建立標準總監制度,設置標準化部門。培育標準化技術服務機構,提升全自治區標準化工作的市場化服務能力。借鑒國內外標準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深入推進政府、企業與高等院校、專業科研院所等的標準化戰略合作關系,開展標準研究、標準提升、標準實施和標準推廣、人才培訓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4.4 加強宣傳引導
努力營造標準化輿論氛圍,提升民營企業標準化意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新聞媒體全方位、多層次宣傳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意義,普及標準化法律法規與基礎知識。結合世界標準日等活動,組織策劃標準化研討推廣活動。通過制作發放標準化知識宣傳手冊,利用展覽、講座、知識競賽等各種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全社會營造學標準、講標準、用標準的氛圍,提高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標準化意識。
參考文獻
[1]馬嘉.標準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N].中國市場監管報,2022-09-20(7).
[2]郭敬生.論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價值、遵循、機遇和路徑[J].經濟問題,2019(3):8-18.
[3]何碧顯.標準化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探析[J].中國質量與標準導報,2022(6):19-21.
作者簡介
李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
王斌,本科,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質量與標準化研究。
蔣檸,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標準化。
(責任編輯:張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