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理貴
摘? 要:在教學數字化變革的大背景下,多媒體資源涌入課堂,并成為提高育人實效性的條件之一。教育信息化熱潮中,中職院校基本具備了信息化教育的能力。雖然數字化教學日趨成熟,但有些中職教師存在未能合理運用多媒體育人的問題,出現了教學觀念守舊、教學方式欠佳等情況。如何有效運用多媒體實現教學目標,成為中職教師需探討的問題之一。文章通過探析利用多媒體優化中職公共關系教學效果的策略,以期為提高中職數字化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媒體;公共關系;基礎課程;教學目標;專業課程開發
一、在中職公共關系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的價值
(一)降低專業課程開發難度
多媒體主要是指多種媒體綜合化發展的產物,集圖像、聲音、文本等內容于一體,屬于信息傳播新媒介,具有互動性、實時性、集成性等特點。利用多媒體可以改變中職公共關系專業有關課程呈現的方式,這主要源于多媒體可以把文本、視頻、聲音等內容匯聚到一起,并凸顯課程主題,落實育人目標。相較于固有的課程,通過多媒體加工的課程更具沖擊力與直觀性,這能改變專業課程在學生眼中枯燥、呆板的印象,并能借助圖像、聲音等媒介傳播育人信息,彰顯多媒體的教育服務功能。
多媒體為公共關系專業課程開發提供了海量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專業育人目標、課標及學情予以篩選,篩選過程具有靈活性及自主性。從理論上講,只要電子設備可以入網就能獲取多媒體資源,并擴充課程,同時用音頻、視頻等方式予以呈現,進而降低課程開發的難度。例如,教師在引領學生了解公共關系專業主要特征時,可以將流動性、開放性、互利性以及公眾性等特征視為著力點,利用多媒體篩選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實例,這些實例源自生活、政治、經濟等領域,以視頻為主,直觀性較強,便于學生理解,賦予專業相關教學內容表現力及感染力,進而在專業、學生之間架起橋梁,有效地傳導理論性內容。
(二)點燃學生自學熱情
在中職公共關系專業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可以點燃學生的自學熱情,因為多媒體可以賦予理論性知識直觀性與多變性,同時可以創建信息化學習平臺,從理論上講,學生可以自行篩選學習資源,一切利于學生解析公共關系專業理論知識的多媒體內容均具有助力學生自學的價值。為了做到這一點,中職教師可以把公共關系相關課程與信息技術課程關聯在一起,在培育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按需檢索,從提升專業素養的角度出發,主動聚攏多媒體資源,滿足自學需求。
因為利用多媒體可以擴充育人內容,所以學生可以多視角解析公共關系相關問題,并發散性思考,加之教師鼓勵學生有不同看法,充分尊重學生,使得學生能燃起自學熱情,在多媒體的啟發下參與討論,在此過程中獲取知識。例如,教師在進行“公共關系的工作過程”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匯聚一些公共關系工作相關制度、原則、案例等內容,助力學生閱讀,并類比、歸納、匯總,最終提煉出公共關系工作的一般過程。其中,學生獨立閱讀、歸納及參與討論的過程,就是教師基于多媒體引領其自學的過程。
(三)更好地輸出育人內容
中職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為了不打擊學生的求學積極性,助其回歸課堂,成為公共關系專業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善用多媒體,用多媒體輸出育人內容。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復習“公共關系工作的手段”相關知識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思維導圖,把傳播類型與特點設定為導圖的關鍵詞,驅動學生激活發散思維,在此條件下擴充導圖,有些學生以人際傳播載體為支點,細分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兩大脈絡,并對其概念、特點等方面加以總結,繼而回顧公共關系專業相關理論知識,如語言符號為公共關系第一媒介,體語、服飾屬于非語言符號等。學生在填充思維導圖時,能共享復習成果,教師依據學生填充的導圖內容可以找準指導學生提升專業素養的著力點,充分利用課時,直指學生階段性學習盲區,引領學生關注弱項,彌補復習缺陷,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二、基于多媒體的中職公共關系教學現狀
多媒體在中職教育活動中發揮作用離不開外在條件的支持與保障:一是師資條件,教師具備利用多媒體育人的綜合素養;二是技術條件,中職院校數字化教育軟硬件達標,為AI、大數據、VR等技術應用鋪平道路;三是管理條件,中職院校鼓勵教師在課上利用多媒體,并引領教師聚焦多媒體教研,攻克基于多媒體的教學難關;四是政策條件,我國為了助推教育活動邁入信息化教學2.0時代頒布系列政策,這些政策將成為中職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動力之一。
雖然現階段中職多媒體教學保障性條件較優,但依舊存在如下幾點問題,并影響公共關系專業教學效果:第一,部分教師缺乏“多媒體+”意識,未能把常規教育理論與數字化教育理論融合在一起;第二,微課利用率較低;第三,未能利用多媒體構建高質量課堂,這就會降低公共關系專業教育質量;第四,數字化作業質量有待提高。
三、利用多媒體優化中職公共關系教學效果的策略
(一)樹立“多媒體+”教學意識
“多媒體+”教學意識主要指的是中職教師把常規教育理論、多媒體教育理論融合在一起,在教育優勢互補的同時優化教學效果。意識能指導行動,亦會影響教育觀念,基于此,中職教師要主動了解多媒體,研究信息化教改有關政策,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教改立場,在旗幟鮮明的前提下,把多媒體與常規教育活動關聯起來,為多媒體在課上、課下乃至校外發揮育人作用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公共關系有關交際禮儀的教學時,可以將多媒體與陶行知教育理論交織在一起,利用多媒體打造生活場景,奠定一般社交、對外社交及其他社交的基調,引領學生觀察視頻或組圖,從中發現不恰當的社交語言、動作等內容,在此基礎上予以糾正。師生亦可合作再現社交場景,期間教師會靈活問答,驅動學生隨機應變,使學生能充分利用交際言談禮儀、風度禮儀、眼神禮儀及其他的禮儀化解交際風險,繼而強化交際能力。
從理論上講,“多媒體+分層教育”“多媒體+議題探究”等均屬于科學的教學意識,能夠指引教師將多種教育理論匯聚到一起,并盡顯育人優勢,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需確保多媒體教育理論、常規教育理論、公共關系專業教育要求等內容能維系長久博弈關系,基于多媒體教學夯實理論基石,追求多種育人理論深度交融的狀態,使多媒體可以滲入常規教育活動,同時凸顯自身的價值,如啟發學生思考、擴充育人內容等,繼而優化中職公共關系專業教學效果。
(二)彰顯微課功效
微課是教師利用多媒體展開教學工作的常見工具。微課有著內容多變、時間簡短、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等特點,對學生而言,既能開闊視野、獲得啟發,又無學習壓力,亦可提高自學效率。教師可以在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活動中利用微課,并發揮多媒體育人優勢。
例如,“演講商談”屬于公共關系專業教育內容之一,教師在引領學生了解演講商談方式、意義等內容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以分析:
第一,在課前利用微課播放一些名人演講的小視頻,《開講啦》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節目,每期都會邀請青年心中的榜樣作為演講嘉賓,嘉賓通過演講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感悟,并帶給青年一代啟發,助力青年一代塑造正確觀念,亦可完善人格,心理健康發展。無論是貝克漢姆、劉德華、武大靖等來自各個領域的明星,還是杜祥琬、武向平、趙愛軍等來自各個領域的精英,都會通過演講闡述觀點,帶給中職學生啟發,使中職學生能關注演講、思考演講的作用與方法,達到課前導入的效果。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回顧名人演講視頻,利用微課展示多篇演講稿,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探析演講語言技巧,將發聲技巧、節奏技巧等視為師生探究的抓手,同時鼓勵學生關注詞語感情色彩以及利用語言呈現演講主旨的方法,亦可以發現演講語言通俗、簡潔、生動、幽默的重要性,繼而在議題探究進程中掌握演講語言技巧。例如,在學生掌握演講相關知識及技能的條件下,教師鼓勵學生圍繞“慢生活,心享受”這一主題寫演講稿并組織演講。為了使學生減輕寫稿的壓力,提高演講稿的質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準備多篇范文,還可以利用小視頻剖析主題,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表達個人的觀點。
第三,教師在學生演講期間利用電子設備拍攝視頻,待學生全部演講完畢后,利用剪輯技術處理視頻資料,同時在電子白板上播放視頻,其目的是指引學生互相點評,學習彼此的優點,發現并彌補演講過程中存在的缺陷,比如語速太快、語言不夠簡明等,繼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演講能力。
第四,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匯總微課并制作成資料包,借助QQ班級群共享資料,使學生能根據自學需求取用微課資料,滿足自主復習的個性化需求,進而在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活動中全方位地利用微課育人,增強課程內容、多媒體內容的交融性,達到利用多媒體高質量完成公共關系教學任務的目的。
(三)借助多媒體構建高效課堂
中職教師利用多媒體構建高效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求知需求,亦能夠更好地落實公共關系專業育人目標。例如,教師在進行“活動策劃”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翻轉課堂,組建活動策劃小組,各組在電子白板上任務清單的驅動下緊密合作,增強協同效應,在完成“理順組織策劃公共關系活動的基本思路”“從業務特點的角度出發給公共關系活動分類”“活動策劃有哪些注意事項”等任務的同時,內化吸收專業理論知識,亦可以強化專業素養,如策劃能力、創造力、自學能力、合作精神等。教師在翻轉課堂上隨時提供文本、數據、小視頻等多媒體資源,確保各組能落實活動策劃目標。
雖然翻轉課堂以實踐活動為主且以學生為本,但教師依舊需要利用多媒體及時啟發學生,與學生高效溝通。例如,教師在進行公共關系專業有關“危機管理”的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構建“雙師”課堂,在線邀請專職工作人員分享感受,舉例分析危機預警與處理的方法。相較于專職人員,中職教師危機管理經驗較少,同時理論基礎扎實,那么專職人員、中職教師能各司其職,發揮各自優勢,確保教學活動理實一體,師生溝通范圍更廣,側重關注實踐活動中專業理論起效的辦法,用真實的案例啟發學生,助其深度探究,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意識,解決公共關系專業教育脫離實際的問題。
(四)利用多媒體設計作業
教師在“雙減”政策的帶動下要合理設計作業,既要減輕中職學生作業負擔,又要賦予作業多變性,使作業對學生能有吸引力,助其產生求知興趣。基于此,中職教師在開展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利用多媒體設計作業。
例如,教師在進行公共關系專業市場開拓相關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將“自我推銷”視為一項作業,鼓勵學生自由錄制1分鐘左右的小視頻,借助視頻呈現自我推銷方案,學生可以借助QQ班級群上傳視頻類作業,以便教師及時批改。在上傳作業之前,教師鼓勵學生看一看視頻,從角色意識、形象意識并重及分析自己、分析公眾并舉等角度出發,改進自我推銷對策,調適視頻內容,使學生能合理措辭,給人一種誠懇的感覺,還能用一些特長吸引他人看完視頻,繼而有效強化學生的自我推銷能力。
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作業,能在線與學生維系及時交互關系,學生可以在教師針對性的指導下彌補知識、能力、思想、心理等方面的缺陷,繼而優化公共關系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利用多媒體批改作業時,可以發揮針對性評價的積極作用,還要廣泛滲透賞識教育思想,確保學生敢說、想學、樂創,減輕心理負擔,成為自信、開朗、積極向上的人,達到借助多媒體加強心理教育的目的,這使得公共關系教學更有意義。
綜上所述,中職教師在公共關系專業教育活動中應用多媒體,具有降低課程開發難度、點燃學生自學熱情、更好輸出育人內容的價值。為了彰顯多媒體的教學價值,教師需樹立“多媒體+”教學意識,強化微課功效,借助多媒體構建高效課堂,還要利用多媒體設計作業,繼而優化中職公共關系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寧燕. 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電工教學中的應用[J]. 集成電路應用,2023,40(02):146-147.
[2]鹿敏.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信息化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23,25(02):242-244.
[3]張玉梅. 中職會計專業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路徑[J]. 中國新通信,2023,25(01):233-235.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