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人大掛職過,在不同的地區和民政系統工作過,交流中,既有政治大事,也有百姓小事。他說,基層工作既要重過程,更要看結果。為此,他主持人大工作也非常講實效、接地氣、重實效。4月的最后一天,我們采訪了虹口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朱勤皓,聽他講述不一樣的人大情懷。
人大月刊:您覺得人大崗位給您帶來哪些不一樣的收獲和體會?
朱勤皓:2002年到2003年,我作為上海市人大“第一屆”掛職干部到市人大內務司法委掛職一年半,擔任主任委員助理,我的帶教老師是內司委主任委員任徽典同志。2021年9月起,根據組織安排,我擔任虹口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時隔18年再次回到人大系統,這是一種人大情緣。說到近三年區人大工作帶給我的感受,我覺得有三點要牢牢把握。
第一,人大工作一定要堅持黨的領導、服務中心大局。2021年中央召開的首次人大工作會議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性作了深入闡述。隨后召開的黨的二十大對新征程上民主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黨的領導下,人大制度才不斷與時俱進。人大要在黨委領導下,始終與“一府一委兩院”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題共答。
第二,人大工作一定要以憲法為根本遵循、嚴格依法履職。憲法是國家法律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人大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保證了國家和社會運行規范有序。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體現在有序上,包括有序的經濟發展、有序的社會治理、有序的政治參與。
第三,人大工作一定要積極銳意進取、努力擔當有為。比如,區人大沒有立法權,但我們要求自己行使好“提法權”。何為“提法權”?一方面,要支持基層立法聯系點提出好的意見建議;另一方面,在社會發展的各種新的實踐中,會遇到許多的問題,據此,向上一級人大提出新的立法需求。所以“提法”就成了我們區人大參與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立足點。實際操作中,我們重點把握兩點,一是前面說的“提法”,提出立法建議;二就是“落法”——評估這部法規在法所指向的地方能不能“立”得起來、解決問題。
人大月刊:您如何理解和落實中央人大工作會議精神?
朱勤皓:中央人大工作會議召開后,我們認真學習了會議精神,對人大“四個機關”定位,尤其對代表機關、工作機關非常有感悟。人大工作就是要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民意民心是人大工作的基礎。我們講人大是政治機關,最后也是落實到民心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當好代表機關,人大就要為代表更好履職創造條件,大力支持代表依法履職。當好工作機關,我們提倡講正氣、講團結、講專業、講服務,鼓勵機關干部“四下基層”,了解、反映百姓的心聲,堅決防止出現“機關化”的問題。
近年來,虹口人大一直在認真落實、努力推動民生領域問題的解決,注重“小切口、大影響”。區人大常委會自2023年2月起,聚焦“12345”市民服務熱線,建立了常委會主任領銜、常委會分管副主任帶領社會委牽頭,各專工委室分領域協同推進的監督工作機制,按照“小切口” “項目化推進” “做一事成一規”的工作思路,以點帶面推動群租、違建、老舊電梯維護更新、軍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亂停車、不文明養寵、夜間噪聲擾民、美麗家園施工管理等問題解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我們聚焦民生問題、社區治理難題加強研究,緊跟社會節奏,做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人大月刊:虹口人大如何處理與“一府一委兩院”的關系?
朱勤皓:目前區人大常委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做法,我們從每年10月開始,與區“一府一委兩院”就下一年工作計劃同步進行調研,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與“一府一委兩院”有關領導,區人大各相關專工委室與相關職能部門對口聯系,在下一年“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中,充分反映和吸收人大代表、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針對“一府一委兩院”工作計劃制定區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草案及主要議題預安排,并在區人代會會議期間聽取全體區人大代表的意見建議。隨后,由區人大常委會負責召集和主持與“一府一委兩院”負責人聯席會,區委書記出席并提出區委的要求,就第二年工作共同遵循的要點、工作任務安排等達成共識。這種溝通方式,一方面,主動對標對表區委部署安排;另一方面,實現了在區委領導下,人大與“一府一委兩院”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題共答,共同把中央、市委和區委的部署落到實處。
人大月刊:虹口共有300多名區人大代表,如何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朱勤皓:一方面,代表履職是一種法定職責,基于此可以將代表們團結起來,讓每一位代表能夠發揮自身作用,進而發揮好人大作用;另一方面,區人大常委會為支持保障代表更好履職作出了一些探索嘗試,形成了一些制度。例如,我們提出了代表建議閉環處理機制,規定所有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無論是向委辦局、街道提的,還是向人大提的,都要明確答復,在切實解決問題的同時,激發代表履職的積極性;區人大常委會還建立了“人大代表建議專報”機制,堅持“一事一報”,向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直報區人大代表原汁原味的好建議,讓黨政主要領導第一時間了解人大代表的思考。
目前,虹口區在“家站點”的建設上,和其他區一樣,有8個代表之家、12個根據行業劃分的代表聯絡站、轄區內198個居委會全覆蓋的代表聯系點。在“家站點”的基礎上,我們又加強了“組”的建設,努力打造“家站點組”代表工作網絡。“組”是一位代表領銜、聚焦一類工作、一群相同背景的代表參與的代表工作小組,如聚焦川北地區城市更新的“章雷工作小組”等長期關注區域內重點民生問題,及時收集、協調、反饋群眾對相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目前,全區已成立了12個代表工作小組,實現全區8個街道全覆蓋,近五分之一的區人大代表已參與到代表工作小組中。區人大還在“上海虹口”門戶網站上開通“直通人大代表”平臺,為人民群眾從線上反映問題提供了渠道。
人大月刊:請說一說您擔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以來滿意的事、有遺憾的事。
朱勤皓:擔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近三年,滿意的事是區委、區人大、區“一府一委兩院”以及人大代表、市民對區人大工作的支持。
但也有遺憾的事,就是代表們反映的問題,遇到難落地、難執行的情況,即使簡單的事也遲遲得不到解決。以市人大代表提過的一件建議為例:上海道路兩旁的路牌上,除了路名,還有如“南” “北”等字樣,“南” “北”下面有一組門牌號數字,這不僅是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體現和城市的文化傳統,其背后也有法律依據,但現在新的路牌上這組數字不見了。建議雖被接納了,但遲遲不見改進的行動。從建議提出到現在已經超過半年,上了媒體報道,也曾經得到有關部門的承諾,就是沒有變化。
人大月刊:請談談您對市人大工作的期望。
朱勤皓:對社會上發生的違反公平正義的事,希望市人大能及時發聲,這也是人大工作權威性的體現。同時,人大還可以在立法方面再多做一些研究。比如,現在電梯事故時有發生,因為對電梯使用年限缺乏相關規定,可以預見相關問題會越來越突出,應該進行研究、抓緊立法。再比如,立法最終要落實到執法上,法規更應該具備“現場感”,在立一些“與百姓貼得很緊的”法時,能否先在現實場景中模擬一下,以增加可操作性?在執行的責任上,立法要特別防止“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看似有法,實則難執行。
人大月刊:做好人大工作需要情懷,您是否認同這種說法?
朱勤皓:非常認同。我覺得這種情懷說到底是對這片土地、這里人民的熱愛。老百姓希望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的心擱在哪里?他的家庭在這里、前途在這里,遇到事有人問,遇到困難有人幫,遇到不平有守護公平正義的人,那么他的心就會在這里,就會更加增強對制度的認同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