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波
(神農科技集團,山西 太原 030006)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山西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乳業作為山西省的優勢產業,只有持續推動產業升級,才能不斷塑造山西乳業的市場競爭優勢。旨在探究國資企業在山西乳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引領路徑,為山西乳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通過深入分析國資企業的引領作用,為其他地區類似產業現代化轉型提供借鑒和啟示。同時,通過研究,將有助于更好地發揮國資企業在山西乳業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推動山西乳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提升。
乳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戰略性產業[1]。國務院2018 年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奶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不斷提高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大力推進奶業現代化,做大做強民族奶業[2]。
山西省地處農牧交錯地帶,有著悠久的畜牧業發展歷史,其中奶牛養殖屬于全國奶牛產業優勢區域,牛奶年產量排名全國前10。近年來,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奶牛產業呈現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比重逐步提升的良性發展態勢。山西省農業農村廳2022 年印發《山西省“十四五”奶業發展規劃》,從加強良種繁育、提升奶牛養殖水平、加快優質飼草料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部署,并提出“到2025 年,山西省奶牛存欄達到50 萬頭,山西省奶類產量達到180 萬t 左右,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5%左右”的具體目標。
一是奶業規模穩步提升。近年來,通過著力提升奶業規模檔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強力整頓奶業秩序,山西奶業發展規模得到全面提升。2022 年山西省奶牛存欄38.8 萬頭,品種主要為荷斯坦牛,占比超過90%,另有少數娟姍牛和弗萊維赫。主要分布于山西省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山西省牛奶總產量達到142.8 萬t,比2020 年的117 萬t 增長22%,奶業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的比例近18%。
二是生鮮乳收儲運輸系統健全。山西現有生鮮乳收購站265 個,其中乳品加工企業開辦15 個,養殖牧場開辦101 個,奶農合作社開辦149 個,運輸車輛總計163 輛。生鮮乳收儲運輸系統布局較為合理,符合奶源區域分布,促進生鮮乳資源有效利用。
三是加工企業快速發展。山西具備乳制品生產許可證的乳品加工企業有11 家,日加工生鮮乳將近2 000 t,與省內的生鮮乳生產能力基本匹配。蒙牛、伊利等國內知名企業在山西均建有加工廠,古城、九牛、牧同等本省企業發展速度較快,取得了穩定的市場份額。
一是牧場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山西現有存欄奶牛百頭以上規模牧場349 個,其中千頭以上牧場僅有51 個,占比14.6%。小規模牧場大多管理水平有限,部分存在生活與生產區不分、凈污道不分、雨污不分離等設施布局問題,造成奶牛健康狀況不穩定、奶牛使用年限縮短、飼草飼料浪費。
二是部分牧場經營壓力較大。2023 年以來,受全國乳業消費市場疲軟和生鮮乳產能相對過剩影響,省內牧場普遍面臨較大經營壓力,飼草料成本大幅上漲,而生鮮乳售價低位運行且銷售不暢,行業總體虧損面近60%。
三是省內加工企業存在短板。蒙牛、伊利等國內知名企業在山西乳品銷售市場上占有絕對優勢,山西省企業的日加工量不到600 t,僅占山西省總加工量的30%左右。雖然古城、九牛、牧同等企業擁有足夠的加工產能,但產能利用率普遍不超過50%。
以SN 集團為代表的國資企業在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面具有豐富的積累,能夠為山西乳業發展提供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同時發揮資金和資源整合作用,推動乳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產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針對山西乳業飼草種植成本高、乳品加工能力不足、市場銷售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SN 集團成功組建旗下乳業公司,依托集團“ZH”傳統乳業品牌和“乳制品發酵中試基地”技術研發優勢,按照與蒙牛、伊利等超大規模企業錯位競爭的思路,重點切入低溫奶市場。
在推動乳業轉型發展過程中,SN 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乳業高質量發展,突出集團創新主體地位,打造更具韌性的“草牧乳銷”全產業鏈;樹立一流乳業產品品牌,講好山西乳業發展的歷史故事、發展故事、責任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整合集團旗下乳業資源:組建草業公司整合山陰、忻定、五寨、天鎮、右玉等縣區共計0.9 萬hm2耕地資源,啟動高標準高產飼草基地建設;推進山陰牧場現代化提升改造、新建天鎮萬頭牧場;加大與市場終端對接力度,開設“國營奶站”門店,著力打造低溫巴氏奶區域“拳頭”品牌,爭當區域低溫奶龍頭企業。
SN 集團在建設乳業現代化體系、構建發展新格局過程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需要在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乳品銷售、品牌建設等環節上繼續發力,打造有效銜接、耦合配套、協同發展的乳業全產業鏈,加快構建現代奶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切實提高山西乳業發展水平、社會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著力培育山西乳業旗艦企業和拳頭產品品牌。
一是高標準建設飼草種植基地。發揮國資企業存量耕地優勢,整合集團在山陰、忻定、五寨、天鎮、右玉的耕地資源,加快建立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現代飼草產業體系。同時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流轉等手段解決增量耕地需求,按照集中投入、連片開發、整體推進的方式,在全省范圍內科學規劃建設飼草基地,提升飼草供應規模,搶占飼草定價權,降低奶牛飼養成本,實現種養互促、草畜兩旺。
二是組織開展標準化種植。優布局、育良種、強支撐,全力推動苜蓿、全株青貯玉米、飼用燕麥等飼草標準化種植,持續開展新品種推廣、新設施應用、新技術示范,進一步強化飼草品質保障。以飼草蛋白質含量作為關鍵指標,實行按標生產、非標退出的考核機制,大幅提升飼草標準化種植水平。
一是建設智能化牧場。圍繞集團旗下山陰、天鎮兩大奶牛牧場,開展奶牛養殖場標準化示范創建,高標準配備奶牛臥床、TMR(全混合日糧)、風機和噴淋等設施設備,普及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云平臺計算,提高牧場管理效率,優化生產環境,大幅提升奶源品質。持續推進環境調控、自動操作、精準管理、監管監測、質量追溯的數字化智慧牧場建設。
二是全面提升奶牛養殖技術。加強奶牛日常健康管理,積極開展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 及體型鑒定工作,采取精細化飼喂方式,提升奶牛生產水平,保障奶源安全。嚴格奶牛養殖基地防檢條件,健全防檢制度,完善防檢措施,加強病死牛無害化處理,提高奶牛養殖基地綜合防檢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
一是開展飼草良種繁育。依托集團旗下種業公司發展基礎,圍繞“新品種試驗、規范化制種”,加快選育區域適應性強、產量高、飼用價值優、抗逆性好、抗病性強、耐鹽堿的飼草新品種。通過與國內外先進制種企業合作,逐步打造育種、栽培、技術服務全鏈條的飼草良種繁育體系。
二是加強奶牛品種改良。發揮集團旗下育種中心主體作用,健全種公牛遺傳評估和后裔測定體系,重點引進優質荷斯坦奶牛,利用奶牛凍精、胚胎等遺傳資源,提高種公牛自主培育能力和優質凍精供應能力,提高優質奶牛良種化比例,加快培育高產奶牛核心群。
一是提升乳品研發能力。整合集團旗下生物、食品領域科研機構研發力量,持續推動低溫奶產品創新,提升巴氏殺菌技術水平,開展酸乳發酵菌選育,完善酸乳發酵工藝,滿足消費者對低溫奶在營養和口感等方面的需求。
二是通過加工環節協同上下游資源。在集團旗下現有加工產能基礎上,通過改造生產設備、完善冷鏈物流體系等舉措,有效提升乳品加工規模和質量。同時,以代加工、委托加工等手段與同行業乳品加工企業開展合作,謀劃布局低溫奶加工網絡。通過加工環節擴規提質,盤活產業鏈上游牧草、奶牛資源,為產業鏈下游品牌營銷提供產品背書、品質背書。
一是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集團旗下“ZH”乳品品牌的影響力,講好“國營牛奶老品牌”的品牌故事,樹立“高端、健康、營養、新鮮”品牌定位,明確“中高端消費群體”客群定位。用集團的企業品牌為“ZH”產品品牌背書,在消費者心中形成集團企業品牌和乳品品牌的統一認知。
二是布局營銷渠道。采用“連鎖直營店+加盟店”的營銷手段,打造低溫奶銷售自有渠道,積極探索“會員營銷+互聯網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營銷模式,切實解決“消費者飲奶最后一公里”問題。
預計通過3 年左右發展時間,SN 集團“草牧乳銷”產業鏈將初步形成,苜蓿、全株青貯玉米、飼用燕麥等飼草種植基地面積預計可穩定在0.6 萬hm2左右,飼草年產量力爭突破27 萬t;旗下兩大牧場完成智能化建設,奶牛存欄超過2 萬頭,日產鮮奶達到270 t;生鮮乳收購量達到全省總產量的10%左右,乳品日處理總加工能力超過200 t;建成乳品連鎖店或加盟店100 家,乳品年銷售額可突破7 億元。
通過對山西乳業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國資企業的引領路徑進行探究,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以SN 集團為代表的國資企業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設備,可以有效提高山西乳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特別是在牧場建設領域,SN集團以標準化養殖為核心,以規模化、智能化為手段,采用先進養殖技術,不斷提高生鮮乳生產水平、增加養殖效益、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引領帶動全省奶牛養殖行業提檔升級。
二是國資企業將在推動山西乳業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為整個行業樹立標桿,促進省內同行業企業提升競爭力。特別是在飼草基地建設領域,SN 集團從行業短板入手,為山西乳業發展量身繪制飼草發展藍圖,統籌發展良種繁育、標準化種植、體系化推廣各關鍵環節,夯實乳業發展物質基礎,解決行業后顧之憂。
三是國資企業在新產品研發、市場拓展和資源整合方面能夠發揮國資優勢,為山西乳業的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SN 集團依托民營企業難以復制的技術研發優勢,不斷完善產學研用一體貫通創新機制,在乳業領域可推動形成一批先進性、實用性、可轉化的研發成果。在乳品加工環節,SN 集團在擴充自有產能的同時,不斷尋求對外合作,努力盤活本省企業閑置產能,整合省內品牌資源、加工資源、產品資源,合力開拓市場,開拓山西乳業新局面。
綜上所述,國資企業通過在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乳品銷售、品牌建設等環節持續發力,山西乳業“草牧乳銷”全產業鏈將逐步成型,推動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不斷完善,從而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為行業整體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性的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