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杰,劉 杰,盤賽昆
(1.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5;2.江蘇省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協同創新培育基地,江蘇 淮安 223005;3.江蘇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
為加快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國家先后出臺《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提出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新修訂職業教育法從法律上明確了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原則和人才培養的主要模式。2016 年以來,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與江蘇海洋大學、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蘇州好利來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院校和企業聯合開展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高職與本科聯合培養項目(“4+0”項目),持續進行應用型本科食品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項目實施以來累計招收270余名學生。通過“校校企”三方協同,共同促進了“4+0”學生的成長成才,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以“4+0”項目在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的實施為例,探討應用型本科食品人才的“校校企”協同培養路徑,以期為同類項目實施和職教本科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更高層次要求,進而產生了本科層次的應用型教育[1]。高職應用型本科教育既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點,又具有高等本科層次教育的特征。近年來,高職應用型本科項目在全國進行了廣泛試點實施,江蘇省開展了高職與本科“4+0”聯合培養、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等貫通培養試點項目,廣東省實施了四年制本科協同育人項目和三二分段專升本協同育人試點項目,山東省實施了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3+2”對口貫通分段培養和“3+4”對口貫通分段培養試點項目。高職應用型本科項目的實施,為搭建“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人才成長立交橋、探索高層次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作出有益探索[2]。
“4+0”高職本科協同育人培養是本科教育和高職教育之間開設人才學歷上升的特殊通道,是開展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試點方式之一[3]。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同時也是高職教育相比普通本科教育的辦學優勢。南通職業大學通過開展“4+0”高職本科土木工程專業聯合培養項目,探索和完善了“校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師資隊伍、教學資源、項目資源等教育教學資源共享[4]。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實施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4+0”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試點項目,“校校企”三方聯合成立工作小組,共同構建了理論和技能一體化課程體系及項目實施保障體系[5]。“4+0”項目試點院校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邀請企業參與教育教學各環節,有效促進了人才培養與產業、企業、崗位的深度對接。
通過不同區域、不同形式實踐探索,高職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其在我國實施時間還比較短,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職業教育領域開展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國家和地方出臺并實施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積極推動學校、行業、企業等協同發展,打造產教融合、校企協同育人共同體,但實際執行過程中教學管理和實施主要以高職院校為主,合作院校和企業的參與度并不高,“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還不夠完善[6]。應用型本科教學主要在高職院校完成,高職院校教師擅長實踐技能的培養,但在創新創業意識、工程應用能力等方面還比較欠缺[7]。高職院校、合作院校和企業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是根據教學安排各自獨立完成,未以教學團隊形式參與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指導等教育教學環節,導致學校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不能在這一過程中相互促進提高,進而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持續提高。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與合作院校和企業聯合開展“4+0”項目以來,“校校企”三方共同組建由學校領導、企業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專業負責人組成的項目協作組,通過簽訂三方合作協議明確各方職責、工作任務,對“4+0”項目的實施進行全過程指導和管理。“校校企”三方定期召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與交流研討會,根據食品行業、企業對本科層次食品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標準和畢業要求等內容,共同制(修) 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同時,根據食品產業發展趨勢及企業人才需求情況,動態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逐步形成專業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資源共享的“校校企”協同育人機制。
充分發揮學校、合作院校和企業資源優勢,聘請合作院校教師加入專業教學團隊,聘請企業管理和技術專家作為專業兼職教師,“校校企”三方人員共同參與課程教學、實習實訓指導、畢業設計(論文) 指導等工作。組織專業團隊教師赴江蘇今世緣酒業、江蘇食源科技等企業進行實踐鍛煉,鼓勵專業團隊教師作為企業技術顧問參與企業工藝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教師實踐技能和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遴選專業團隊教師申請合作院校兼職研究生導師和創新創業導師,進一步提高教師科研創新能力,助力“4+0”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組織師生赴合作院校交流學習,圍繞人才培養、課程教學、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廣泛交流,通過在合作院校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專業實踐課程學習和參觀食品工程實訓中心等教學場所,使學生現場感受本科院校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組織學生赴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和頂崗實習,使學生了解企業文化、典型產品生產工藝與技術,并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提高學生解決食品生產過程中復雜問題的能力。聘請企業兼職教師參與食品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將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生產技術帶入課堂,使學生熟知食品產業和技術的最新進展情況。每年邀請合作院校食品專業教師進行畢業實習與設計(論文) 課程的培訓與交流,從實習要求、課題選題、研究可行性、論文創新性、設計規范性和翻譯準確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采用合作院校畢業實習與設計(論文) 管理系統,對學生課題題目、開題報告、畢業設計(論文) 等進行全過程的審核與管理,使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達到與本科相同標準。
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群是中國特色高水平建設專業群,江蘇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已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和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同時借助企業技術研發平臺等優勢,“校校企”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共同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專業競賽等平臺,助力“4+0”專業學生人人出彩。遴選學生參加教師科研項目和企業研發項目,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校內組織“4+0”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與信息素養大賽、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校外組織“4+0”專業學生參加合作院校大學生英語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競賽和科研項目,為學生參加本科層次競賽提供更多平臺與機會。通過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和大賽平臺,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依托江蘇食品職業教育集團,與集團內食品企業開展合作,邀請益海嘉里、揚州完美、南京雨潤和淮安旺旺等大型食品企業到校開展招聘宣講或線上交流會,提高“4+0”專業學生就業匹配度和就業質量。與合作院校共同搭建考研交流平臺,舉行考研經驗分享會,對學生在院校選擇、報名流程、復習備考、復試調劑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輔導,幫助學生堅定考研信心、做好考研規劃和提高備考效率。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不斷增強學生光榮入伍、參軍報國的榮譽感。
通過“校校企”協同育人,“4+0”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取得一定成績。專業教學團隊3 名教師被聘為江蘇海洋大學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校外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合作院校與企業多名教師和技術專家成為學校牽頭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骨干成員。近年來,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省級以上獎項20 余項,主持或參與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訓練項目10 余項,獲得合作院校“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畢業論文等校級獎項10 余項,20 余人考取江蘇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院校研究生,多名學生光榮入伍,3 名學生獲得江蘇省普通高校省級“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
職業院校與本科院校聯合實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在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同時也融入職業教育特色,打通了“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貫通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通道。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合作院校和企業開展了應用型本科食品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校校企”三方在人才培養方案制(修) 訂、課程建設和實習實訓等方面開展廣泛交流與合作,人才培養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一是“校校企”協同培養應用型本科食品人才的機制還需要繼續完善;二是“校校企”聯合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科研攻關等方面合作的水平與層次還需要進一步提高。